比較閲讀【*】【乙】兩個文段。【*】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

來源:國語幫 2.59W

問題詳情:

比較閲讀【*】【乙】兩個文段。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説》)

【乙】驥 ①不稱②其力,稱其德也。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啖芻豆數鬥,飲泉一斛③,然非精潔寧則餓死不受,介胄④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餘里,始振鬣長鳴,奮 迅示駿,自午至酉⑤,猶可二百里;褫⑥鞍*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                                                    (岳飛《論馬》)

【註釋】①驥(jì):良馬。②稱: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單位,十鬥為一斛。④介胄:披上戰*。⑤酉:酉時,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飲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一食或盡粟一石(  )  (2)策之不以其道(  )

(3)故常奇之(  )     (4)比行百餘里(  )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      

3在*乙兩文中,都提到了好馬在日常生活中異於常馬的一個共同特點,根據這個特點請把原文

    的句子找出來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共同特點:           

*文句子:             乙文句子:                         比較閲讀【*】【乙】兩個文段。【*】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        4、*乙兩段文字表面談馬,實則議論如何對待人才。它們闡述了一個怎樣的共同道理?     

【回答】

⑴有時 ⑵用鞭子打 ⑶對……感到好奇 ⑷等到 

⑴想讓它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不可能(做不到),怎麼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⑵吃的多卻不苟且隨便接受食物,力氣充沛卻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達遠路的良材啊

共同特點:食量大。

*文句子:一食或盡粟一石。

乙文句子:日啖芻豆數鬥,飲泉一斛。

要善於發現人才,選拔人才,重用人才。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