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大*徵荊州,遇疾疫,唯遣將...

來源:國語幫 6.32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大*徵荊州,遇疾疫,唯遣將...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大*徵荊州,遇疾疫,唯遣將*張喜單將千騎,領汝南兵以解圍。濟乃密白刺史,偽得喜書,雲步騎四萬已到雩婁。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拜濟丹陽太守。民有誣告濟為謀叛主率者,太祖聞之,曰:“蔣濟寧有此事!有此事,吾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樂亂,妄引之耳。”闢為丞相主簿西曹屬。關羽圍樊、襄陽。太祖以漢帝在許,近賊,欲徙都。濟説太祖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太祖如其言。權聞之,即引兵西襲公安、*陵。羽遂見禽。

    文帝踐阼,出為東中郎將。帝問曰:“卿所聞見天下風教何如?”濟對曰:“未有他善,但見亡國之語耳。”帝忿然作*而問其故,濟具以答,於是帝意解。頃之,徵為尚書。明帝即位,遷為中護*。時中書監、令號為專任,濟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詔曰:“夫骨鯁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濟才兼文武,服勤盡節,每*國大事,現有奏議,忠誠奮發,吾甚壯之。”景初中,外勤徵役,內務宮室,怨曠者多,而年穀飢儉。濟上疏曰:“陛下方當恢弘前緒,光大遺業,誠未得高枕而治也。今雖有十二州,至於民數,不過漢時一大郡。二賊未誅宿兵邊陲且耕且戰怨曠積年宗廟宮室百事草創農桑者少衣食者多今其所急,唯當息耗百姓,不至甚弊。儻有水旱,百萬之眾,不為國用。凡使民必須農隙,不奪其時。夫欲大興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詔曰:“微護*,吾弗聞斯言也。”

齊王即位,遷太尉。是時,曹爽*,丁謐、*颺等輕改法度。以隨太傅司馬宣王屯洛水浮橋,誅曹爽等,進封都鄉侯,邑七百户。濟上疏曰:“太傅奮獨斷之策,陛下明其忠節,罪人伏誅,社稷之福也。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則非臣所率。”固辭,不許。是歲薨,諡曰景侯。

(摘編自《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

1.下列對劃波浪線部分的短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二賊未誅宿兵/邊陲且耕/且戰怨曠積年/宗廟宮室/百事草創/農桑者/少衣食者多

B.二賊未誅/宿兵邊陲/且耕且戰/怨曠積年/宗廟宮室/百事草創/農桑者少/衣食者多

C.二賊未誅宿兵/邊陲且耕且戰/怨曠積年/宗廟宮室/百事草創/農桑者少/衣食者多

D.二賊未誅/宿兵邊陲/且耕且戰/怨曠積年/宗廟宮室百事草/創農桑者少/衣食者多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守,戰國至秦朝時期郡守的尊稱,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隋朝之後不再是正式的官名,只成為州刺史或知府的別稱。

B.踐阼,也作踐祚,本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廟東階主持祭祀,所以代指帝王即位,也可以指臨時代行王政。

C.尚書,秦朝時為低級官員,在殿中負責發佈文書。漢朝以後地位逐漸提高,隋朝以後為六部長官,是古代**部級長官。

D.奏議是*古代一種公文文體,是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書的統稱,包括奏、議、疏、誥、表、制、書等。

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蔣濟擅用計謀。當孫權帶兵圍攻合肥時,曹*正帶兵攻打荊州,無法派重兵支援;蔣濟用計讓孫權主動撤兵,從而保全了合肥。

B.蔣濟剛直敢言。魏明帝即位之初給予中書監、中書令等近臣大權,不與民休息,虛耗民力,他都能上疏對皇帝進行勸諫。

C.蔣濟為人謙遜。他因跟隨太傅誅殺專權的曹爽等人有功,被加封都鄉侯,但他堅決推辭,至死也沒有接受皇帝的封賞。

D.蔣濟忠誠能幹。從東漢到曹魏,他曾在數位人主手下任職,都能提出懇切的建議,深受人主的器重。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⑵太傅奮獨斷之策,陛下明其忠節,罪人伏誅,社稷之福也。

【回答】

1.B

2.D

3.C

4.⑴可以派人勸説孫權跟隨在關羽的後面(襲擊),答應割劃*南來封賞孫權,那樣樊城的包圍就會自動解除。

⑵太傅發揚獨斷的計謀,陛下明瞭臣下的忠信節*,罪人伏法被殺,這是社稷國家的福分。【解析】

1.試題分析:先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首要細讀所給文段,明確瞭解文意,然後根據文意進行判斷,本段話的大意為:孫、劉二賊還沒有誅殺,士兵駐守邊陲,又耕種又作戰,怨恨的情緒積蓄了多年。宗廟宮室,各種事務都在初創時期,從事農桑業的人少,要穿衣吃飯的人卻很多。其中注意結合文言文行文的習慣,也可藉助標誌詞,如“農桑者少/衣食者多”對稱結構。本句中注意根據一些名詞,如“邊陲”“宗廟宮室”“百事”等即可作出判斷。

2.試題分析: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常識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幹中的修飾限制成分。解答這類題目,有時還可以結合該詞語所在的語段及具體語境分析,C項,“誥”、“制”是帝王給臣下的文書。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墓礎上,帶着選項回到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C項,“至死也沒有接受皇帝的封賞”有誤,原文“固辭,不許”,是皇帝不允許蔣濟辭謝封賞。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注意字字落實。翻譯後的句子要通順,不能出現病句。第一句得分點:“勤”,頻繁;“務”,從事,致力;“飢儉”,饑饉、饑荒。第二句得分點:“奮”,發揚;“策”,計謀;“伏誅”,伏法被殺。

點睛: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縣人。建安十三年,孫權率領眾兵包圍合肥。當時太祖大*征討荊州,遇上流行疾病,只派了將*張喜統領一千騎兵,帶領汝南兵士去解圍。蔣濟於是祕密告訴刺史,假裝得到了張喜的信,説步兵騎兵四萬人已經到達雩婁。孫權聽信了,匆匆燒了圍城工事退走,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任蔣濟為丹陽太守。有誣告蔣濟是*謀叛亂的主要策劃人,太祖知道了説:“蔣濟豈能有這種事!如果有這種事,我就太不瞭解人了。這一定是愚民幸災樂禍,胡亂攀扯他罷了。”徵召蔣濟為丞相主簿西曹屬。關羽包圍樊城和襄陽。太祖因為漢帝在許縣,離賊*太近,想要遷都。蔣濟勸説太祖説:“劉備、孫權外表親密,實際疏遠,關羽如願以償,孫權必定不情願。可以派遣人勸説孫權跟隨在關羽的後面(襲擊),答應割劃*南封賞給孫權,那樣樊城的包圍就會自動解除。”太祖依從他們説的那樣去做了。孫權知道了,立即帶兵向西攻襲公安、*陵兩縣。關羽終於被擒獲。

魏文帝即帝位時,又出任山東中郎將。文帝問他説:“您所聽到看到的天下風俗教化怎麼樣呢?”蔣濟回答説:“沒什麼其他好的地方,只聽見亡國的言談而已。” 不久,蔣濟被徵召為尚書。魏明帝即位,蔣濟升任中護*。當時中書監、中書令這兩個職位稱為專任,蔣濟上疏説:“作為一個君王,左右大臣權柄太重,國家就要有危難;近侍過於親密的,本身就會受矇蔽,這是古代的最高*誡。”明帝的詔書説:“剛直的大臣,是君王所倚仗的。蔣濟文武全才,做事勤勉,盡心盡力,每有*國大事,總有奏議,忠誠奮發,我十分看重他。”景初年間,魏國朝廷對外頻繁征戰,兵役繁重,內部大興土木,怨恨的人很多,而又趕上糧谷歉收,發生饑饉。蔣濟上疏説:“陛下正應當發揚擴大前代的事業,實在還沒到無憂無慮、天下大治的時候。現在雖然名義上有十二個州的地盤,但説到人口數量,卻不過漢代時一個大郡的人數。孫、劉二賊還沒有誅殺,士兵駐守邊陲,又耕種又作戰,怨恨的情緒積蓄了多年。宗廟宮室,各種事務都在初創時期,從事農桑業的人少,要穿衣吃飯的人卻很多,當今緊急的任務,只有停止消耗百姓,使他們不至於十分睏乏。如果趕上水旱災害,數以百萬計的人將不會為國家所使用。凡是役使百姓必須乘農閒的機會,不能耽誤農時。想建功立業的君王,先要估計他的民力,然後撫慰他們的疾苦病痛。”明帝下詔書説:“如果沒有護*將*,我聽不到這樣的話啊!”

魏齊王即位後,蔣濟被升為太尉。這個時候,曹爽專權,丁謐、*颺等人輕易地改變了法律制度。蔣濟因為隨司馬宣王在洛水浮橋駐*,誅殺曹爽等,被晉爵封為都鄉侯,封邑七百户。蔣濟上疏説:“太傅發揚獨斷的計謀,陛下明瞭臣下的忠信節*,罪人伏法被殺,這是社稷國家的福分。封賞必定要施加給有功的人。現在論謀劃,臣下不能先知;論作戰,士兵也不是臣下所統率。”蔣濟堅持辭讓,而曹芳不許可。蔣濟於當年去世,諡號為景侯。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