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年十二,能通《尚書》。早孤,孝養祖母。縣舉順孫,國相奇...

來源:國語幫 1.6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年十二,能通《尚書》。早孤,孝養祖母。縣舉順孫,國相奇...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年十二,能通《尚書》。早孤,孝養祖母。縣舉順孫,國相奇之,欲以為吏。詡辭曰:“祖母九十,非詡不養。”相乃止。後祖母終,服闋,闢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大將**騭以*役方費,事不相贍,欲棄涼州,併力北邊,乃會公卿集議。騭曰:“譬若衣敗,壞一以相補,猶有所完。若不如此,將兩無所保。”議者鹹同。詡聞之,乃説李脩曰:“竊聞公卿定策當棄涼州,求之愚心,未見其便。先帝開拓土宇,劬勞後定而今憚小費,舉而棄之。涼州既棄,即以三輔為塞;三輔為塞,則園陵單外。此不可之甚者也。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據三輔,為心腹之害者,以涼州在後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鋒執鋭,無反顧之心者,為臣屬於漢故也。若棄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遷,必生異志。棄之非計。”脩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幾敗國事。然則計當安出?”詡曰:“今涼土擾動,人情不安,竊憂卒然有非常之變。誠宜令四府九卿各闢彼州數人其牧守令長子弟皆除為宂官外以勸厲答其功勤內以拘致防其邪計。”脩善其言,更集四府,皆從詡議。於是闢西州豪傑為掾屬,拜牧守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之。

*騭兄弟以詡異其議,因此不平,欲以吏法中傷詡。後朝歌賊寧季等數千人攻殺長吏,屯聚連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詡為朝歌長。及到官,設令三科以募求壯士,自掾史以下各舉所知,其攻劫者為上,傷人偷盜者次之,帶喪服而不事家業為下。收得百餘人,詡為饗會,悉貰其罪,使入賊中,誘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殺賊數百人。賊由是駭散,鹹稱神明。遷懷令。

詡好刺舉,無所回容。數以此忤權戚,遂九見譴考,三遭刑罰,而剛正之*,終老不屈。永和初,遷尚書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復徵之,會卒。臨終,謂其子恭曰:“吾事君直道,行己無愧,所悔者為朝歌長時殺賊數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自此二十餘年,家門不增一口,斯獲罪於天也。”

                            (選自《後漢書·卷五*》,有刪節)

11.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父母喪,子女要守喪三年,守喪期滿除服作叫服闋。

B.永初,廟號,用作紀年,如“貞觀”“崇禎”“康熙”等。

C.先,敬辭,用於稱死去的人。先帝,尊稱已經逝世的皇帝。

D.遷,調動官職,一般指升職,也可指平調,還可以指降職。

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誠宜令四府九卿各闢/彼州數人其牧守/令長子弟/皆除為宂官/外以勸/厲答其功勤/內以拘/致防其邪計

B.誠宜令四府九卿各闢/彼州數人/其牧守令長子弟皆除/為宂官/外以勸厲/答其功勤/內以拘致/防其邪計

C.誠宜令四府九卿/各闢彼州數人/其牧守令長子弟/皆除為宂官/外以勸厲/答其功勤/內以拘致/防其邪計

D.誠宜令四府九卿/各闢彼州數人/其牧守令長子弟皆除/為宂官/外以勸/厲答其功勤/內以拘/致防其邪計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虞詡幼年即通曉《尚書》,懂得孝敬祖母,受到國相的賞識,邀他出任郎中官職,但因要侍奉祖母,虞詡婉言謝絕。

B.虞詡與*騭在涼州問題上意見相左,虞詡認為涼州有重要的戰略位置,不救涼州會因小失大,因而得罪了*騭兄弟。

C.在擔任朝歌長期間,虞詡招募壯士,混入賊羣,然後釣魚執法,殺賊數百,臨終前,他對殺賊太多表示悔恨不已。

D.虞詡因屢屢直陳奸惡,得罪了權貴,但他一直不肯屈服後悔,升任尚書令後因公事被削除官職,至死也沒再被徵召。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譬若衣敗,壞一以相補,猶有所完。

(2)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幾敗國事。然則計當安出?

【回答】

11.B

12.C

13.B

14.(1)這就好比是衣服破了,犧牲其中的一件來補另一件,還能得到一件完整的衣服。(2)我沒有考慮到這些,如果沒有你這番話,幾乎要壞了國家大事;這樣那麼(保涼州)須用什麼計策呢?

【解析】

11.

試題分析:應為“年號”。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文化常識的考核的題目,去年在大綱卷中出現,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以後還會堅持。文言的選文是人物傳記,那主要的常識是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如此題“永初” 應為“年號”。

12.

試題分析:誠宜令四府九卿,各闢彼州數人,其牧守令長子弟,皆除為宂官,外以勸厲,答其功勤,內以拘致,防其邪計。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一般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的充當的成分,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此題注意各句主語的確定。

13.

試題分析:A.只是“欲以為吏”,並無實指“郎中”。郎中是太尉李脩所任。C.虞詡只是為自己可能會冤殺而後悔。D.升任尚書令被削除官職後還被徵召過。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如此題A.只是“欲以為吏”,並無實指“郎中”。郎中是太尉李脩所任。C.虞詡只是為自己可能會冤殺而後悔。D.升任尚書令被削除官職後還被徵召過。

14.

試題分析:重點詞語:“譬”、“相”、“有所”“意”、“微”、“子”、“然則”。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文言文的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譬”“相”“有所”“意”“微”“子”“然則”等詞語的落實。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建議翻譯時打草稿。

【參考譯文】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虞詡十二歲的時候,能讀通《尚書》。小小年紀就父母雙亡,成了孤兒,孝敬奉養祖母。縣裏推舉他為順孫,陳國國相認為他是非凡出眾的人,打算任用他為吏。虞詡推託説:“祖母年已九十,不是詡不能奉養。”國相就取消了原來的打算。後來祖母去世了,服喪期滿除服,被君主徵召到太尉李府中,任命為郎中。

永初四年,大將**騭因為*隊服役正費錢糧,事情不能兼顧,打算放棄涼州,集中力量對付北方的邊患。於是他召集公卿進行商議。*騭説:“這就好比是衣服破了,犧牲其中的一件去補另一件,還能得到一件整衣。不然的話,就兩件全都不保了。”大家聽了此言,都表示贊同。虞詡聽説了這件事,勸諫李脩説:“我聽説公卿決策,應當放棄涼州,以我看來,看不出他的好處。先帝開拓疆土,歷盡*苦,才取得了這塊土地,而現在卻因為害怕消耗一點經費,便將它全部 丟棄。丟棄涼州以後,便以三輔為邊塞;以三輔為邊塞,則皇家祖陵墓園便失去屏障而暴露在外,這是極不可行的。如今羌人、胡人所以不敢佔據三輔而在我漢朝心腹之地作亂的緣故,是因為涼州在他們的背後。而涼州*所以手執兵器,並無反顧之心的緣故,是由於他們歸屬於漢朝。如果拋棄涼州不管,遷徙那裏的*,*安於故土而不願輕易遷居他鄉,必然產生叛變的意圖。放棄涼州不是好的計謀。”李脩説:“我沒有考慮到這些,如果沒有你這番話,幾乎要壞了國家大事;既然這樣,那麼想保涼州,須用什麼計策?”虞詡説:“今涼州騷動,人心不安,我擔憂突然有異乎尋常的事變。實在應該命令朝中的公卿,各自徵召該州豪傑數人,作為掾屬,又引牧守令長子弟,都授予散官,表面上是一種獎勵,用來回報他們父兄的功勛勞績,而實質上是將他們控制起來,做為*,以防叛變。”李脩讚賞他的意見,再次召 集太傅、太尉、司徒、司空等四府進行商議。眾人一致同意虞詡的意見。於是徵召涼州地區有勢力和有影響的人士到四府擔任屬官,並將當地刺史、太守和其他州郡高級官員的子弟任命為郎,用來安撫他們。

*騭兄弟因為虞詡持不同意見(致使放棄涼州的計劃未被採納),所以對虞詡心懷不滿,打算用吏法進行陷害。後來朝歌縣叛匪寧季等幾千人*,攻殺官吏,聚眾作亂連年,州郡官府無法*。於是*騭便任用虞詡充當朝歌縣長。等到上任以後,虞詡制定了三個等級,用來招募勇士,命掾史以下官員各自就所瞭解的情況進行保舉:行兇搶劫的,屬上等;鬥毆傷人,盜竅財物的,屬中等;穿着喪服不從事生產的,屬下等。共收羅了一百多人,虞詡設宴招待他們,將他們的罪行統統赦免,命混入叛匪之中,誘使叛匪進行搶劫,而官府則設下伏兵等待,於是殺死叛匪幾百人。叛匪因此驚駭四散,都説有神靈(在保護官府)。虞詡升任懷令。

虞詡喜愛偵察揭發,沒有什麼迴避包容的,屢次因此牴觸權貴,於是九次被責備,三次遭受刑罰的折磨,但剛強正直的個*,終老不改。永和初年,升任尚書令,因公事削除官職。朝廷思念他的忠誠,又徵召他,恰巧他 去世了。臨死,對他的兒子虞恭説:“我以正直之道侍奉君主,自己的所作所為沒有可慚愧的。所後悔的是充任朝歌長時殺叛匪幾百人,其中怎能沒有冤枉的。從此二十餘年,家裏沒有增加一人,這是得罪於天啊!”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