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革,字休映,濟陽人也。六歲便解屬文。九歲丁父艱,孤貧,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

來源:國語幫 2.2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革,字休映,濟陽人也。六歲便解屬文。九歲丁父艱,孤貧,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革,字休映,濟陽人也。六歲便解屬文。九歲丁父艱,孤貧,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補國子生。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朓嘗過候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歎久之,乃脱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

以革才堪經國,除廣陵太守。時革鎮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馬,乃泛舟而還,為魏人所執。魏刺史元延明聞革才名,厚加接待。革 稱 患 腳 不 拜 延 明 將 加 害 焉 令 革 作 祭 彭祖 文 革 辭 以 囚 執 既 久 無 復 心 思 延 明 逼 之 逾 苦 革 厲 * 而 言 曰:“*革行年六十,不能殺身報主,今日得死為幸,誓不為人執筆。”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給脱粟三升,僅餘*命。值魏主討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還朝。詔曰:“廣陵太守*革,臨危不撓,可太尉。”

時武陵王①在東州,頗自驕縱,上②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③*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辭。”革門生故吏,家多在東州,聞革至,並緣道迎候。至郡,革不受餉,惟資公俸,食不兼味。郡境廣,辭訟日數百,革分判辨析,曾無疑滯。功必賞,過必罰,民安吏畏,屬城震恐。上曰:“*革果能稱職。”乃除都官尚書。將還,民皆戀惜之。贈遺無所受,惟乘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謂革曰:“船既不平,濟*甚險,當移徙重物,以迮④輕艚。”革既無物,乃於西陵岸取石十餘片以實之。其清貧如此。

尋監吳郡。於時境內荒儉,劫盜公行。革至郡,百姓皆懼不能靜寇。革乃廣施恩撫,明行制令,盜賊息,民吏安之。

時尚書令何敬容掌選,所用多非其人。革*強直,恆有褒貶,以此為權勢所疾,乃謝病還家,以文酒自娛。大同元年二月,卒。傍無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南史•樑•*革傳》有刪節)

【注】①武陵王:即梁武帝的兒子蕭紀。後稱帝。 ②上:梁武帝。③臧盾:人名。④迮:狹小。迮輕艚,意為讓船艙增加重量使船平穩。

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革稱患腳不拜/延明將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辭以囚執既久/無復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厲*而言曰

B.革稱患腳不拜/延明將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辭以囚執既久/無復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厲*而言曰

C.革稱患腳/不拜延明/將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辭以囚執/既久無復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厲*而言曰

D.革稱患腳/不拜延明/將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辭以囚執/既久無復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厲*而言曰

14.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吏部是*古代官署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五代,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長官稱為吏部尚書。“吏”指文職官員,多是“官吏”齊稱,相等於現代的文職公務員。

B.國子生又稱國學生,亦是指在國子監學習的學生,但一般為官員子弟。所以説國子生亦即太學生,但多指官員子弟的太學生。

C.太守是*古代的一種職官稱謂,戰國時就開始設置。西漢改郡守為太守,秩二千石。東漢設州牧後,太守遂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級行政官。隋廢郡,以州領縣,太守之官遂廢,這時刺史則成為與漢朝太守相近的官職。

D.丁父艱,即丁父憂,遭遇父親喪事之意。古代,父母死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並須離職,稱“丁憂”。源於漢代。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革敏而好學。他六歲便能寫文章。父親去世後,在貧困中仍能堅持讀書,不知疲倦。母喪結束後,又赴太學學習,成績很優秀。

B.*革為官剛正。武陵王年少驕縱,高祖讓*革輔佐他。*革任郡丞時,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民安吏畏,百城畏服,連武陵王也怕他。

C.*革臨危不撓。他曾隨府王鎮守彭城,彭城失守後,被魏人俘獲。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軟硬兼施,*革始終不從。元延明見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還朝。

D.*革清正廉潔。他將要離開會稽時,百姓贈送的禮物*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給的一條小船返京。由於船不平穩,渡*危險,便在岸邊搬取十多塊石頭來壓艙。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朓嘗過候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

(2)郡境廣,辭訟日數百,革分判辨析,曾無疑滯。

【回答】

13.B

14.B

15.C

16.(1)謝朓曾經拜訪*革,當時下着大雪,(謝朓)看見*革蓋着破棉被,鋪着單薄的席子,但是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給分點:過候,大雪,弊絮單席,耽,句意各1分。】

(2)會稽郡面積大、人口多,訴訟案件每天達數百件,*革一一判斷辨析,從不留下疑案懸案。【給分點:辭訟,曾無,疑滯,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斷句要抓住名詞人稱等來斷,因為名詞或代詞在句中不是做主語就是做賓語。比如,句中涉及兩個人,*革和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延明,根據內容理解,抓住動詞,確定句中“延明”前要斷,“令”前要斷開,因為前面的“焉”是前一個分句的賓語,指代“他”。第二處“革”前斷開,因為“辭”的動作行為發出者是“革”該句完整的停頓是:革稱患腳不拜,延明將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辭以囚執既久,無復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厲*而言曰。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斷句首先牢記一個前提―――領會大意。要通讀全文文段,領會基本意思,在此基礎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之間的聯繫。斷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標誌*詞語斷句,比如句首發語詞、句尾語氣,對話標誌詞(如曰、雲、語、言、道、白、對、謂等字),抓住了它們,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徑或訣竅。(2)結合章法結構斷句,文言文中常用總説分承或分説總承的寫法,而“分承”或“分説”部分,又多用對稱句式,形成並列、排比。(3)瞭解固定結構斷句,固定結構是文言運用中逐漸形成的凝固的詞與詞之間的搭配關係,每一種固定結構都有其特定的使用範圍,熟悉每種固定結構的常規形式,有助於其前後句子的斷開。這些特點,均有益於斷句。

14.

試題分析:該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B項中“國子生”是在國子監肄業的學生。但一般為官員子弟。所以説國學生亦即是太學生,但多指官員子弟的太學生。學生多由省、府、州、縣學生員中選拔,亦有由捐納而得者,入監就學者有貢生、監生之分,然通謂之國子監生。監生肄業後經見習可得補官,後科目盛行,出路日塞。捐例一行,掛名監生日多,赴京就學者日少,作用反不及府、州、縣學。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

識記文學常識有妙招 :1.穿針引線法。零散的文學常識就像是沒有穿好的一大把針,只要有一根線將它們貫串起來,這些文學常識就顯得非常系統了,這根線可以是時間、空間、風格、內容等等。例如記憶*古代文學史,可以以內容為線索,用這條線串起各個朝代文學現象這些針,請看下面:韻文類:詩經——楚辭——樂府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散文類:尚書——先秦散文——六朝陶淵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詩文三大家(宋濂、劉基、高啟)——明中葉唐宋派(歸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劉大櫆)。2.聯想法。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比如記憶屈原時,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離騷》,又因《離騷》是*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想到西方浪漫主義三大家:雪萊、雨果、拜倫。這樣舉一而反三觸一而發十,能較系統地記住許多知識。經常這樣記憶,也有利於聯想能力的提高。3.積少成多法。文學常識內容多,涉及面廣,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全部記下來,因此要長期堅持。

15.

試題分析:作答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的題型,要對文言文的大意基本瞭解,然後,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等。做題時迴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後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對比對即能發現問題。如C項中,“元延明見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還朝。”説法錯誤,原文中,元延明放他還朝的原因是正值魏帝請求樑朝讓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而非不屈。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通常錯誤有張冠李戴,偷換概念,因果不當,時間錯位等。該題C項中錯誤就屬於無中生有。

16.

試題分析:該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的翻譯能力。翻譯時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原則,整體理解把握句子大意,推敲關鍵詞的意思。第一句中“過”的意思是“拜訪”,“大雪”詞類活用,名詞活用為動詞,下大雪。“弊絮單席”兩個名詞活用為動詞,原意為蓋着破棉被,鋪着單薄的席子。“耽”,沉溺。第二句中,“辭訟”, 訴訟案件。“疑滯”意譯為留下疑案懸案。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