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革,字休映,濟陽人也。六歲便解屬文。九歲父艱,孤貧,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

來源:國語幫 1.7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革,字休映,濟陽人也。六歲便解屬文。九歲父艱,孤貧,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革,字休映,濟陽人也。六歲便解屬文。九歲父艱,孤貧,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補國子生。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朓嘗過候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歎久之,乃脱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

以革才堪經國,除廣陵太守。時革鎮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馬,乃泛舟而還,為魏人所執。魏刺史元延明聞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稱患腳不拜延明將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辭以囚執既久無復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厲*而言曰:“*革行年六十,不能殺身報主,今日得死為幸,誓不為人執筆。”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給脱粟三升,僅餘*命。值魏主討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還朝。詔曰:“廣陵太守*革,臨危不撓,可太尉。”

時武陵王①在東州,頗自驕縱,上②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③*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辭。”革門生故吏,家多在東州, 聞革至,並緣道迎候至郡。革不受餉,惟資公俸,食不兼味。郡境廣,辭訟日數百,革分判辨析,曾無疑滯。功必賞,過必罰,民安吏畏,屬城震恐。上曰:“*革果能稱職。”乃除都官尚書。將還,民皆戀惜之。贈遺無所受,惟乘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謂革曰:“船既不平,濟*甚險,當移徙重物,以迮④輕艚。”革既無物,乃於西陵岸取石十餘片以實之。其清貧如此。

尋監吳郡。於時境內荒儉,劫盜公行。革至郡,百姓皆懼不能靜寇。革乃廣施恩撫,明行制令,盜賊息,民吏安之。

時尚書令何敬容掌選,所用多非其人。革*強直,恆有褒貶,以此為權勢所疾,乃謝病還家,以文酒自娛。大同元年二月,卒。傍無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南史•樑•*革傳》有刪節)

【注】:①武陵王:即梁武帝的兒子蕭紀。後稱帝。 ②上:梁武帝。③臧盾:人名。 ④迮:狹小。迮輕艚,意為讓船艙增加重量。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革稱患腳/不拜延明/將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辭以囚執/既久無復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厲*而言曰

B.革稱患腳不拜/延明將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辭以囚執既久/無復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厲*而言曰

C.革稱患腳不拜/延明將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辭以囚執既久/無復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厲*而言曰

D.革稱患腳/不拜延明/將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辭以囚執/既久無復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厲*而言曰

10.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九歲父艱            艱,艱苦

B.乃脱所著襦          著,穿着

C.除廣陵太守          除,任命,授官

D.上召革面敕曰        敕,吩咐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革敏而好學。他六歲便能寫文章。父親去世後,在貧困中仍能堅持讀書,不知疲倦。母喪結束後,又赴太學學習,成績很優秀。

B.*革臨危不撓。他曾隨府王鎮守彭城,彭城失守後,被魏人俘獲。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軟硬兼施,*革始終不從。元延明見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還朝。

C.*革為官剛正。武陵王年少驕縱,高祖讓*革輔佐他。*革任郡丞時,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民安吏畏,百城畏服,連武陵王也怕他。

D.*革清正廉潔。他將要離開會稽時,百姓贈送的禮物*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給的一條小船返京。由於船不平穩,渡*危險,便在岸邊搬取十多塊石頭來壓艙。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朓嘗過候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

(2)郡境廣,辭訟日數百,革分判辨析,曾無疑滯。

【回答】

9.C

10.A

11.B

12.(1)謝朓曾經拜訪*革。當時下着大雪,(謝朓)看見*革蓋着破棉被,鋪着單薄的席子,但是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給分點:過候,大雪,弊絮單席,耽,句意各1分)

(2)會稽郡面積大、人口多,訴訟案件每天達數百件。*革一一判斷辨析,從不留下疑案懸案。(給分點:辭訟,曾無,疑滯,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9.

試題分析: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閲讀全文,瞭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本題可以按照實詞斷句法,即在讀懂全文,瞭解所點斷文章的大致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找名詞與動詞來組句,先斷開能斷的句子。如:名詞“革、延明、彭祖(人名)”等,動詞“拜、逼”;既久(固定詞語)等。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可以結合語境理解選項的意思,“九歲父艱,孤貧,讀書精力不倦”,這句話是説“*革九歲時父親去世,孤苦無依,十分貧困,讀書的精力始終沒有表現出疲倦”,可見A項,九歲父艱,“艱”名詞,指父母的喪事,這裏指父親去世。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於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試題分析:B項,元延明放他還朝的原因是正值魏帝請求樑朝讓中山王元返回北方,而非不屈。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翻譯文言首先要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後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本題中,第(1)句中的“過候”指“拜訪”;“大雪”指“下着大雪”;“弊絮單席”指“蓋着破棉被,鋪着單薄的席子”之意;“耽”指“沉醉”。第(2)句中的“辭訟”指“訴訟案件”;“曾無”指“從不”;“疑滯”指“疑案懸案”。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文言文翻譯】

*革,字休映,濟陽人。*革小時候就很聰明,早早就表現出寫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歲時就會寫文章。*革九歲時父親去世,孤苦無依,十分貧困,讀書的精力始終沒有表現出疲倦。十六歲母親去世,他因為孝順聞名。服喪完畢吏部侍郎謝朓對他很推崇。謝朓曾經拜訪*革。當時下着大雪,(謝朓)看見*革蓋着破棉被,鋪着單薄的席子,但是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歎息了很長時間,就脱下自己穿的棉衣,並親手割下半片氈給*革作為卧具才離開。

因為*革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他被委以廣陵太守一職。當時*革鎮守彭城。彭城失守後,*革向來不習馬術,就乘船而回,結果被魏人俘獲。魏刺史王延明聽説過*革的才氣,對他厚加接待。*革推託腳有毛病,不向他施禮參拜。延明想殺害他,就讓*革作祭彭祖的文章,*革以拘捕日久,沒有心思為由推辭。延明又反覆逼迫他,他厲聲説道:“*革行年六十,不能殺身報主,今日以死為幸,誓不為人執筆。”延明知道這樣做並不能使他屈服,就取消杖刑,每天只給糙米三升,這些僅能保存*命而已。正巧魏帝請求樑朝讓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於是就釋放*革還朝。皇上下詔説:“廣陵太守*革能夠臨危不懼,可升任太尉。”

武陵王蕭紀在東州,十分驕縱,武帝就召*革當面吩咐他説:“武陵王年少,而臧盾*情軟弱,不能匡正(輔佐)武陵王,讓你替代臧盾(輔佐武陵王)。這樣的事情非你不可,請不要推辭。”*革的弟子屬吏多在東州,聽説*革到來,都沿道迎候。到了東州,*革不接受任何人的東西,只靠官俸過日子,吃的也很簡單。會稽郡面積大、人口多,訴訟案件每天達數百件。*革一一判斷辨析,從不留下疑案懸案(積案)。*革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他的這些做法使*安定,官吏敬畏,全城震驚。武帝説:“*革果然很稱職。”於是又任他為都官尚書。將要回京都,老百姓都為之不捨,贈送的禮物*革一概不收,只乘坐一條小船。此船船艙偏斜,在內不能安卧,有人對他 説:“船艙不平衡,渡河就很危險,應該用重物填充船艙(使之平穩)。”*革沒有什麼物品,於是就在西陵岸邊搬取十多塊石頭放在艙內。(由此可見)他是如此清貧。

不久他又監管吳郡。當時境內荒年歉收,盜賊公行。*革到郡上任,百姓都擔心他不能清除盜寇。*革廣施恩惠,明令行為,制定法令,盜賊最終被平息。

當時,尚書令何敬容掌管官吏選舉,任用多非其人。*革*情剛強正直,他總好有所褒貶,因此被權貴所疾恨。於是他推辭有病返回家鄉,被任為光祿大夫,以寫文飲酒自娛。大同元年二月去世。旁無姬女侍從,家徒四壁,時人因此都很尊敬他!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