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各小題先生姓朱,諱筠,字竹君,順天大興人。九歲入都,十三歲通《五經》,有文名。先生少英...

來源:國語幫 1.9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各小題先生姓朱,諱筠,字竹君,順天大興人。九歲入都,十三歲通《五經》,有文名。先生少英...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各小題

先生姓朱,諱筠,字竹君,順天大興人。九歲入都,十三歲通《五經》,有文名。先生少英異,至*過人,與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為鉅公契賞。及丁父憂,服闕,不肯出仕,欲為名山大川之遊。會文正公入覲,上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謂弟曰:“汝敗我雅興矣。”

先生以為經學本於文字訓詁,刊佈許氏《説文》於安徽以教士。復奏請採錄《永樂大典》逸書,上覽奏,異之,乃命開四庫全書館,御製詩以紀其事。又以《十三經》文字傳寫訛舛,奏請仿漢熙平、唐開成故事,擇儒臣校正,立石太學,奉諭緩辦,因著《十三經文字同異》若干卷藏於家。於是皖、閩之士聞緒言餘論,始知講求根柢之學,四海好學能文者,俱慕從先生遊。而戴徵君震、王觀察念孫諸人,深於經術訓詁之學,未遇時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於時,蓋自先生髮之。

先生剛腸疾惡。俗流不敢至其門,寒*有一善,譽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載酒問字者,車轍斷衢路;所至之處,從遊百數十人。既資深望重,則大言翰林以讀書立品為職,不能趨謁勢要。其督學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永汪紱等祠其主於鄉賢以助樸學之士。在福建,與弟珪相代,一時傳為盛事,而閩士攀轅走送者,數百里不絕。其後文正主持文教,海內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賞契者,故世稱據經好古之士為“朱派”雲。

先生窮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謂可*佐經史。為文仿遷、固,尤長於敍事。書法參通六書,有隋以前體格。藏書萬卷,坐客常滿,談辨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攬勝,都人士傳誦吟詠,至今不輟。

(節選自孫星衍《朱先生筠行狀》)

先生為人坦無城府,內友于兄弟,外好交遊,稱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過轍掩覆之,後進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嘗無客,與客飲酒談笑窮日夜,而博聞強識不衰。時於其閒屬文,其文才氣奇橫,於義理事物情態無不包,所欲言者無不盡。為學使時,遇教官諸生賢者,親若同輩,勸人為學先識字,語意殷勤,去而人愛思之。所欲著書未就,有詩文集若干卷。

(節選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別傳》)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其督學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永/汪紱等/祠其主於鄉賢/以助樸學之士。

B.其督學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永汪紱等/祠其主於鄉賢以/助樸學之士。

C.其督學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永/汪紱等/祠其主於鄉賢/以助樸學之士。

D.其督學/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永/汪紱等/祠其主於鄉/賢以助樸學之士。

16.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鉅公本文中指天子,這個詞語還有王公大臣和巨匠大師的意思,如,一十元老劇宮多出其門,雲是東京才子文章鉅公。

B.丁父憂,意思是,遭逢父親喪事,浮圈,缺終了,伏缺一四十,守喪期滿除服。

C.許氏説文,指的是,東漢許慎編著的説文解字,他是世界上最早的詞典之一,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詞典,對文學,影響深遠。

D.故事,就是,潛力,如果文中學過,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朱筠才智過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時即通曉《五經》,以善寫文章著名,深得賞識;志趣超脱,不汲汲於仕途。

B.朱筠傾心學問,推進學術。他倡導整理文化典籍並身體力行;重視文字訓詁之學,對當時學人產生深遠影響。

C.朱筠興趣廣泛,豪爽好客。他愛好金石書法、藏書考古,喜遊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滿,飲酒論學終日不輟。

D.朱筠致力文教,獎掖後進。他督學地方,尊崇先賢,引領學風;對寒門才俊極口稱善,待門下學子親若同輩。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先生剛腸疾惡。俗流不敢至其門,寒*有一善,譽之如不容口。

(2)為文仿遷、固,尤長於敍事。書法參通六書,有隋以前體格。

【回答】

15.C

16.C

17.D

18.(1)朱先生*格剛直,痛恨邪惡的人和事,庸俗的人不敢登他的門,出身寒微而有才能的人,有一點優點,他就讚不絕口。

(2)先生寫文章仿效司馬遷、班固,尤其在敍事方面擅長,書法上參悟通曉六書之法,有隋以前的字體風格。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先抓名詞“安徽、婺源、*永、汪紱”斷句;再看“以助樸學之士”中“以”應該放在後句;然後再回歸原文檢查正誤。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文學常識的把握情況。C項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高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説,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繫;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繫。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峯,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説、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D項原文“諸生賢者,親若同輩”,是對待門下賢能的學生,親如同輩之人。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18.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剛腸”*格剛直,“俗流”形容詞作名詞,庸俗的人,“寒”形容詞作名詞,出身寒微而有才能的人。第二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遷”司馬遷,“固”班固,“參”,通參悟,“體格”風格。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是順天府大興人。九歲時到都城學習,十三歲通曉《五經》,以善寫文章著名。先生年輕的時候英俊奇異,秉*超過一般人,他與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為善寫文章著名,被鉅公大加欣賞。等到父親去世,回家奔喪,服喪期滿不肯做官,想着到名山大川遊覽。適逢他的弟弟去覲見皇帝,皇上詢問先生的情況,才不敢故意稱病,對他的弟弟説:“你敗了我的雅興呀。”

先生認為經學源於文字訓詁,在安徽印發許慎的《説文解字》用來教育儒生。又上奏朝廷收集散失在民間的《永樂大典》,皇上看了奏章後,認為他的觀點很奇特,就任命他開設四庫全書館,皇上親自寫了一首詩來記錄這件事。又因為《十三經》的文字在傳抄的過程中錯誤較多,朱筠上奏請求皇上仿照漢朝的熙平、唐開成的先例,選擇文臣校正《十三經》,並把校正的文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學裏,皇上下令以後才辦理,於是朱筠就寫了《十三經文字同異》若干卷藏在了家裏。在這個時候皖、閩等地的儒生聽説他寫了緒言餘論,才知道學習者應該講究根基的學問,因此各地愛好學問的人都很仰慕先生並想跟他遊學。而徵君戴震、觀察史王念孫等人,都在經術訓詁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他們沒有得志前都在先生幕府,最終因為編書在當時有了名氣,大概都因為先生的啟發吧。

先生*格剛正不阿、嫉惡如仇。低俗之人不敢到他家去,貧窮卻有一面擅長的人,先生便讚不絕口。先生住在都城,帶着酒向先生詢問字的人,路上絡繹不絕;所到之處,跟着他遊學的總有百十人左右。先生已經既德高望重,就大力宣揚翰林學士應當把讀書立德作為本分,不能趨炎附勢。他在督學安徽時,表彰婺源之前的文人*永、汪紱等,讓他們主持鄉賢祠,用來幫助那些勤於學習的人。在福建,他與弟弟朱珪相互交替為官,一時傳為美談,並且福建的學子拉着車轅跑着相送的人,幾百裏都不斷絕。其後文正主持文教,海內名流都在暗中被提拔,大多是先生欣賞的人,所以世人稱據經好古之人為“朱派”。

 先生常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大家都稱頌他能佐*經史。做文章仿造司馬遷、班固,尤其擅長敍事。書法上精通六書,有隋以前的字體風格。他的家裏藏書萬卷,坐客常滿,談話辨輪傾倒一世。所到過的名山大川,都搜看奇觀遊覽勝景,都城的文人傳誦吟詠,都今天都沒有間斷。 《朱先生筠行狀》

先生為人坦蕩,胸無城府,在家裏對兄弟友愛,在外面喜好交遊,稱讚別人的好處,惟恐説的不夠,即使別人有了過錯他也加以隱瞞,有些後進的文人,大多因此有了好名聲。他的家裏從早到晚,不曾斷過客人,與客人飲酒談笑日夜不斷,而先生博聞強識的能力不曾衰退。有時在他閒暇的時候寫點文章,他的文章才氣奇特,在義理、事物、情態方面沒有不包含的,他想説的話沒有説不到位的。他做學使的時候,遇到官學中那些賢良的人向他請教,他像同輩一樣親近,勸人做學問先要識字,語意十分懇切,離開後別人喜歡回想他説的話。他想寫的書最終沒有完成,留下有詩文集若干卷。《朱竹君先生別傳》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