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鴻章,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

來源:國語幫 2.5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鴻章,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鴻章,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從曾國藩遊,講求經世之學。

咸豐十一年,國藩既克安慶,謀大舉東伐。會*蘇缺帥,奏薦鴻章可大用,*、浙士紳亦來乞師。同治元年,遂命鴻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舊部劉明傳等以行。時沿*屯林立,乃賃西國汽舟八,穿賊道二千餘裏,抵上海,特起一*,是為淮*。外國人見其衣裝樸陋,輒笑之,鴻章曰:“*貴能戰,非徒飾觀美。迨吾一試,笑未晚也。”旋詔署*蘇巡撫。美國華爾募洋兵數千,號南路*。(程)學啟等將湘、淮人攻南匯,號北路*。四月,賊①悉眾戰敗南路*,華爾棄青浦走保鬆*。學啟將千五百人屯新橋,賊圍數十重,蹀屍進。鴻章親督*來援,賊大奔,解鬆*圍。外*見其戰,皆驚歎。自此湘、淮*威始振。七年,西捻平,加太子太保銜,以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八月入覲,賜紫禁城騎馬。

拳匪肇亂,八國聯*入京,兩宮西狩。詔鴻章入朝,充議和全權大臣,兼督直隸,有“此行為安危存亡所繫,勉為其難”之語。鴻章聞*兼程進,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後皆敵*,日與其使臣將帥爭盟約,卒定和約十二款。大亂之後,公私蕩然。鴻章奏陳善後諸務。開市肆,通有無,施粥散米,中外帖然。積勞嘔血薨,年七十有九。事聞,兩宮震悼,錫祭葬,贈太傅,晉封一等侯,諡文忠。並命於京師特建專祠。漢臣祀京師,蓋異數也。

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後進視鴻章皆丈人行也故兵雖勝未敢輕*。自壯至老,未嘗一日言退,嘗以曾國藩晚年求退為無益之請,受國大任,死而後已。馬關定約還,論者未已,或勸之歸。鴻章則言:“於國實有不能恝②然之誼,今事敗求退,更誰賴乎?”其忠勤皆類此。既平大難,獨主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身當其衝,國家倚為重輕,名滿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多不樂為用,緩急莫恃,卒致敗誤。疑謗之起,抑豈無因哉?

                              (節選自《清史稿·李鴻章傳》)

【注】①賊:太平*。②恝(jiá):忽視,不在意。

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後進/視鴻章/皆丈人行也/故兵雖勝/未敢輕*

B. 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後進/視鴻章皆丈人行也/故兵雖勝/未敢輕*

C. 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後進/視鴻章皆丈人行也/故兵雖勝/未敢輕*

D. 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後進/視鴻章/皆丈人行也/故/兵雖勝/未敢輕*

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庶吉士, *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在通過科舉考試中進士的人當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為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詔書,有為皇帝講解經籍等責。

B. “署*蘇巡撫”的“署”,即署理,凡官員出缺或離任,某人代理、暫任或試充其官職,是為署某職。

C. “加太子太保銜”中的“加”,是指“加官”,即於原有官職外,兼領的其他官職,以示尊崇。如北宋蔡京,本職為右僕*兼中書侍郎(右相),加太師銜。

D. 社稷,分別是穀神和土神。由於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穀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徵。後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如,“*山社稷”、 “社稷之危”等。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李鴻章文武雙全,道光二十七年中進士後,因頗具潛力而入館*修文,受曾國藩影響,學問思想甚務實。後更受曾國藩提攜,建立淮*以安天下。自此發跡,甚為朝廷倚重,得以叱吒*政兩界。

B. 李鴻章行事務實,淮*初建,器物寒陋,甚為外國人所譏。然其着力於根本,攻殺驍勇,戰績斐然,一戰使洋人另眼待;八國聯*退去後,他恢復秩序,安濟百姓,再次令中外歎服。

C. 李鴻章忠義立世,鐵肩擔道,屢屢在國家危亡的關頭力挽狂瀾。他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不耽於名節之譭譽。故雖為*,卻深受倚重,在滿清朝廷大權獨攬。同時也招致志節之士的嫉妒與掣肘,導致很多事情被耽誤,被人懷疑和毀謗。

D. 李鴻章膽氣過人,初募七千淮勇,即敢攜劉銘傳等部將縱貫太平*重兵據守的長*轄區,直*上海建*;八國聯*攻佔*,太后、皇帝西逃,李鴻章以直隸總督、議和全權大臣的身份“單*赴會”,在虎狼環伺的絕境中為國家爭取最後的利益。

1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學啟將千五百人屯新橋,賊圍數十重,蹀屍進。

(2)鴻章聞*兼程進,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後皆敵*,日與其使臣將帥爭盟約,卒定和約十二款。

【回答】

13.C

14.D

15.C

16.(1)程學啟率領一千五百人在新橋駐守,賊兵圍困了他們數十層,(賊兵)踩着屍體前進。

(2)李鴻章聽到(朝廷的)*報,日夜兼程向*進發。先用兵剿滅了京城附近地區的野匪,然後孤身一人進入京城。他周圍都是敵人的*隊,但他每天與敵*的使臣將帥爭執談判盟約(的款項),最終定下十二款和約。

【解析】

13.試題分析:“定盟”是動賓搭配,應在“盟”後斷開,可排除AB;“故”後需斷開,排除D。

原文標點為“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後進,視鴻章皆丈人行也。故兵雖勝,未敢輕*。”

點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和謂語的確定。一般情況下,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須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特別注意“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14.試題分析: D社稷,分別是土神和穀神。

15.試題分析:C志節之士掣肘(以敗誤家國大事),非緣嫉妒李鴻章權勢,而是由於李“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看不上他的作風,故“多不樂為用”。(如翁同龢之流,這是典型的清流誤國!)

16.試題分析:得分點:(1)將;,屯新橋,省略介詞的狀語後置;蹀。(2)聞*,字字落實;畿、甸匪;合約十二款,定語後置。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