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王鳳生,字竹嶼,安徽婺源人。父友亮,乾隆四十六年進士。由中書充*機章京,累遷刑...

來源:國語幫 2.0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王鳳生,字竹嶼,安徽婺源人。父友亮,乾隆四十六年進士。由中書充*機章京,累遷刑...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王鳳生,字竹嶼,安徽婺源人。父友亮,乾隆四十六年進士。由中書充*機章京,累遷刑部郎中,精究法律,治獄矜慎。改御史,巡城、巡漕,官至通政司副使,有清直聲。以詩名。

鳳生,嘉慶中,入貲為浙*通判,屢攝知縣事。任蘭溪僅數月,清積案七百餘事。任平湖,有民數百户,誦經茹素,傳授*,鳳生憫其愚惑,開諭利害,治為首數人罪,餘釋之。道光初,浙*清查倉庫,以鳳生總其事。會浙西大水,*、浙兩省議合治,調鳳生乍浦同知,勘水道,乃由天目山歷湖州、嘉興,沿太湖以達鬆*。計畫甫就,事未行,值淮南高堰潰決,*南大吏疏調鳳生赴南河。未幾,擢河南歸德知府,濬虞城、夏邑、永城三縣溝渠。尋擢彰衞懷道,道屬河工五廳,歲修糜費,春秋防汛,虛應故事,鳳生力矯積習,事必躬親。以歲修有定例,另案無定例,在任三年,力刪另案以杜弊。尋以疾乞歸。

九年,兩*總督蔣攸銛薦起原官,署兩淮鹽運使。鳳生以淮鹽極敝,條上*事。攸銛採其議,改灶鹽,節浮費,濬河道,增屯船,緝場私、鄰私之出入,禁*船、漕船之夾帶,及清查庫款,督運淮北諸條,疏陳待施行,會詔捕鹽梟巨魁黃玉林,鳳生計招出首,責緝私贖罪。攸銛已入告,旋因告訐置之獄,又得玉林所寄其黨私書,意反覆,密疏請處以重法。上以前後歧異,譴攸銛,鳳生亦降調。陶澍繼督兩*,與尚書王鼎、侍郎寶興會籌鹽法,合疏留鳳生襄議,於是大有興革,略與鳳生初議相出入。十二年,湖北大潦,總督盧坤疏留鳳生治*、漢堤工,袤亙數百里,半載告竣,秋水至,新堤有潰者,鳳生引咎乞疾歸。尋淮北票鹽大暢,陶澍以鳳生首議功上聞,促之出,未行而卒。

鳳生以仕為學,尤篤好圖志,成浙西水利圖説備考、河北采風錄、*淮河運圖、漢*紀程、*漢宣防備考、淮南北場河運鹽走私道路圖,每吏一方,必能指畫其形勢,與所宜興革。四方大吏爭相疏調,少竟其用,惟治淮鹽尤為陶澍所倚藉焉。

(選自《清史稿·列傳一百七十一》,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屢攝知縣事                攝:代理

B.鳳生憫其愚惑  憫:同情

C.鳳生以淮鹽極敝  敝:破舊

D.鳳生以仕為學,尤篤好圖志  篤:非常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鳳生受人重視的一組是(3分)(  )

①精究法律,治獄矜慎 ②以鳳生總其事 ③*南大吏疏調鳳生赴南河 ④力刪另案以杜弊 ⑤譴攸銛,鳳生亦降調 ⑥疏留鳳生治*、漢堤工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王鳳生富有才幹,辦事幹練堅決,雷厲風行。在擔任蘭溪縣令時,幾個月的時間就處理了七百多起舊案;後來又被調往各地主持水利工程,多次受到提拔。

B.王鳳生注重改革,每到一地,都會提出一些改革的意見和措施。尤其是在治理淮鹽問題上,提出了諸多改革主張,在制定鹽法時提出了建設*的意見。

C.王鳳生辦事講原則,也講人情,講策略,重實效。在擔任平湖縣令時,他靈活處理了當地百姓迷信*的案件;在任兩淮鹽運使時,他用計成功地誘捕了大鹽梟黃玉林。

D.王鳳生不僅是一個官員,更是一個實幹家。他特別留意各地的山川地形,並將其編成圖志,深受各地大員賞識。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能讓他充分發揮才能。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歲修糜費,春秋防汛,虛應故事,鳳生力矯積習,事必躬親。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吏一方,必能指畫其形勢,與所宜興革。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4.解析:選C。“敝”應是“弊病”“弊端”的意思。

5.解析:選B。①是説王鳳生的父親王友亮精心研究法律,辦案謹慎;④説的是王鳳生負責巡視彰衞懷道期間所做之事;⑤是説王鳳生因蔣攸銛受到牽連被降職。

6.解析:選C。王鳳生是用計讓黃玉林自首,讓他戴罪立功,而非誘捕。

7.*:(1)每年的整修工程都浪費大量錢財,在春季、秋季防汛工作上,卻只是照例應付,敷衍了事,王鳳生到任後,努力改變這種壞的習氣,每項工作都親自負責。(得分點:“歲”、“糜費”、“虛應故事”、“矯”、“積習”,句意)

(2)每到一個地方做官,一定能夠畫下它的山川地形,並指出它應該創建和革除的地方。(得分點:“吏”、“形勢”、“興革”,句意)

【參考譯文】

王鳳生,字竹嶼,安徽省婺源縣(今屬*西)人。他的父親王友亮,是乾隆四十六年的進士,由中書出任*機章京,多次升遷後擔任刑部郎中,精心研究法律,辦案時非常謹慎。後來改任御史,巡視城防和漕運,官至通政司副使,有清廉正直的聲譽,憑藉詩文而聞名。

王鳳生在嘉慶年間,捐資給朝廷,得到浙*通判的官職,其間多次代理縣令職務。擔任蘭溪縣令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就處理了往年積壓的七百多起舊案。擔任平湖縣令時,有幾百户老百姓讀經文,吃素食,傳播*,王鳳生同情他們因愚昧而受到迷惑,向他們陳述利害,只是懲處了為首的幾個人,其餘的都放了。道光初年,浙*省清查倉庫,讓王鳳生負責此事。恰好遇上浙*西部發生洪災,*蘇、浙*兩省協商聯合治理,又調王鳳生擔任乍浦同知,勘察水道,於是王鳳生從天目山出發,經過湖州、嘉興,沿着太湖到達鬆*。王鳳生的治理計劃剛剛完成,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又遇上淮南高堰發生潰堤事故,*南的要員上書朝廷,調王鳳生到南河主持水利工程。不久,他被提拔為河南歸德知府,疏浚虞城、夏邑、永城三個縣的河道。很快又被提拔,負責巡視彰衞懷道,本道下屬的黃河五廳,每年的整修工程都浪費大量錢財,在春季、秋季防汛工作上,卻只是照例應付,敷衍了事,王鳳生到任後,努力改變這種壞的習氣,每項工作都親自負責。因為每年的大修有一定的規定,而臨時的整修沒有具體規定,王鳳生在任三年,就極力取締臨時的整修,來杜絕舞弊現象。後來,因為生病而請求辭官回鄉。

道光九年,兩*總督蔣攸銛向朝廷推薦王鳳生,讓王鳳生官復原職,代理兩淮鹽運使。王鳳生因為淮鹽有嚴重的弊端,向上分條陳述*條意見。蔣攸銛採納了他的建議,改革灶鹽,限制多餘的花銷,疏浚運輸河道,增加屯鹽的船隻,捉拿往來的鹽場私販和鄰近私販,禁止*船和漕船夾帶私鹽的行為,並清查國庫的錢款,督察淮北鹽船運輸的各種計劃。正要實施的時候,又遇上朝廷下令逮捕販賣私鹽的頭領黃玉林,王鳳生設計,讓黃玉林自首,責令他緝拿鹽販來贖罪。蔣攸銛將此事報告朝廷後,很快又因為別人的攻擊而將黃玉林逮捕入獄,又查獲了黃玉林寄給他的同夥的信件,認為他反悔,就又密報朝廷,請求對黃玉林處以重刑。皇帝因為蔣攸銛前後自相矛盾,批評了蔣攸銛,王鳳生也受到降職處分。陶澍繼任兩*總督,和尚書王鼎、侍郎寶興等人一起準備編寫鹽法,就一起向朝廷上書,請求留王鳳生協助討論,於是對鹽法做了大量的改革,只是和王鳳生當初的意見稍微有所不同。道光十二年,湖北發生重大洪災,湖北總督盧坤上書朝廷,請求讓王鳳生負責整修長*、漢*的堤壩,綿延幾百裏的*堤,半年時間就整修完畢。可是秋天洪水降臨時,新修的堤壩又發生潰堤現象,王鳳生引咎自責,以養病為由,請求辭職回家。不久,淮北的食鹽銷量非常好,陶澍將王鳳生首議的功勞報告朝廷,催促王鳳生出來任職,可是(王鳳生)還沒出行就死於家中。

王鳳生憑藉官員的身份來做學問,特別喜歡圖志。寫出了《浙西水利圖説備考》《河北采風錄》《*淮河運圖》《漢*紀程》《*漢宣防備考》《淮南北場河運鹽走私道路圖》等著作。每到一個地方做官,一定能夠畫下它的山川地形,並指出它應該創建和革除的地方。全國各地的要員都爭着向朝廷上書,要求調他到自己的屬地任職,可是很少有人讓他充分發揮才能,只有在治理淮鹽的問題上被陶澍格外重視。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