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餘懋衡,字持國,婺源人。萬曆二十年進士。除永新知縣。徵授御史。時以殿工,礦税使...

來源:國語幫 2.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餘懋衡,字持國,婺源人。萬曆二十年進士。除永新知縣。徵授御史。時以殿工,礦税使...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餘懋衡,字持國,婺源人。萬曆二十年進士。除永新知縣。徵授御史。時以殿工,礦税使四出,驕橫。懋衡上疏言:“與其騷擾里巷,榷及雞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賦,共襄殿工。今避加賦之名,而為竭澤之計,其害十倍於加賦。”忤旨,停俸一年。

巡按陝西。税監樑永輦私物於畿輔,役人馬甚眾。懋衡奏之。永大恨使其黨樂綱賄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獲所予賄及餘蠱遂上疏極論永罪言官亦爭論永帝皆不省。永慮*民為難,召亡命擐*自衞。御史王基洪聲言永必反,具陳永斬關及殺掠吏民狀。巡撫顧其志頗為永諱,永乃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實。而咸寧、長安二知縣持永益急。永黨王九功輩多私裝,恐為有司所跡,託言永遣,乘馬結陣馳去。縣隸追及之華*,相格鬥,已皆被系,懋衡遂以反逆聞。永窘甚,爪牙盡亡,獨綱在,乃教永誣劾咸寧知縣滿朝薦,朝薦被逮。永不久亦撤還,關中始靖。懋衡尋以憂歸。起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

天啟元年,起歷大理左少卿,進右僉都御史,與尚書張世經共理京營戎政。進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政。三年八月,廷推南京吏部尚書,以懋衡副李三才;推吏部左侍郎,以曹於汴副馮從吾。帝皆用副者。大學士葉向高等力言不可,弗聽。懋衡、於汴亦以資後三才等,力辭新命,引疾歸。明年十月,再授前職。懋衡以璫勢方張,堅卧不起。既而奸黨張訥醜詆講學諸臣,以懋衡、從吾及孫慎行為首,遂削奪。崇禎初,復其官。

(選自《明史·餘懋衡傳》)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永大恨/使其黨樂綱賄/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獲所予賄及餘蠱/遂上疏極論永罪言/官亦爭論永/帝皆不省

B.永大恨/使其黨樂綱賄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獲所予賄及餘蠱/遂上疏極論永罪言/官亦爭論永/帝皆不省

C.永大恨/使其黨樂綱賄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獲所予賄及餘蠱/遂上疏極論永罪/言官亦爭論永/帝皆不省

D.永大恨/使其黨樂綱賄/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獲所予賄及餘蠱/遂上疏極論永罪/言官亦爭論永/帝皆不省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里巷”有鄉鄰之意。“裏”是古代居民區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數,説法不一,歷代也有變化。《周禮》有“五家為鄰,五鄰為裏”的記載。

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圍千里以內的地區。後來多指京城管轄的地區,“京畿”“畿輔”都指京城附近地區。

C.“憂歸”是指因父母喪事,回鄉守喪。在古代父母去世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任官者必須離職,表達當事人對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捨。

D.“祟禎”是年號,年號是我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年號紀年從漢武帝開始,此後,新皇帝即位,都要確定自己的年號。如漢武帝、崇禎帝等都是年號。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餘懋衡在御史任上,因上奏被朝廷派往各地的礦税使驕橫無禮騷擾百姓一事,而被認定違背聖旨,停發了一年俸祿。

B.税監粱永役使眾多人馬搬運個人財產到畿輔,餘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後把這件事上奏皇帝*劾樑永,但皇帝懷疑御史的話不真實。

C.咸寧知縣和樑永對立的很厲害,樑永爪牙樂綱指使樑永誣陷咸寧知縣朝薦,朝薦隨後被逮捕,不久樑永也被撤回朝廷,關中才安定下來。

D.皇帝不聽大學士葉向高的規勸,任命第二人選的餘懋功擔任南京吏部尚書,但懋衡極力推辭新的任命,最後不得不稱病回到家鄉。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與其騷擾里巷,榷及雞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賦,共襄殿工。

(2)既而奸黨張訥醜詆講學諸臣,以懋衡、從吾及孫慎行為首,遂削奪。

【回答】

9.C

10.D

11.B

12.(1)與其騷擾平民,徵税至於雞豬,還不如明明白白告訴天下人,稍為增加田賦,共同成就大殿工程。(“榷”“曷若”“襄”各1分,句意2分)

(2)不久奸臣張納污衊詆譭講學各位大臣,其中以餘懋衡、馮從吾和孫慎行為首,於是,餘懋衡等被削職。(“既而”“醜詆”“遂”各工分,句意2分)

【解析】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做此題時一是要注意文句的連貫*,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體*。二要注意每句表達時的主語。本題正確斷句:永大恨/使其黨樂綱賄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獲所予賄及餘蠱/遂上疏極論永罪/言官亦爭論永/帝皆不省。抓住關鍵主語“帝”“言官”和關鍵詞“使”“ 再”。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本題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斷句。斷句有一個重要的方法,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D 項 “漢武帝”是諡號,選項表述錯誤。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諡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於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於周室,死後獲諡。這是諡法之始。《周禮》説:“小喪賜諡。”小喪,指死後一段時間。《逸周書·諡法解》:“諡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諡法制度有兩個要點:一是諡號要符合死者的為人,二是諡號在死後由別人評定並授予。君主的諡號由禮官確定,由即位皇帝宣佈,大臣的諡號是朝廷賜予的。諡號帶有評判*,相當於蓋棺定論。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著名學者王國維自沉身亡,溥儀“詔”諡“忠愨”,墓碑上刻着“王忠愨公”。愨:誠實。陳寅恪在其碑文中説:“思想不自由,毋寧死耳!”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國維尋死的主要原因。這是*諡號制度的終點。秦始皇看到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廢除了。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將“皇”、“帝”連起來開始稱“皇帝”。“皇帝”比上諡更加溢美,所以歷朝最高統治者欣然接受。西漢又恢復了諡號。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B 項 “餘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後把這件事上奏皇帝*劾樑永”與文中內容不符。由原文“永慮*民為難,召亡命擐*自衞。御史王基洪聲言永必反,具陳永斬關及殺掠吏民狀。巡撫顧其志頗為永諱,永乃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實。”可以推測。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後進行比較選項即可發現錯誤。

12.

試題分析:翻譯時需要注意的(1) “榷”“曷若”“襄”;(2) “既而”“醜詆”“遂”。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閲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繫。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餘懋衡,字持國,*西婺源人。萬曆二十年(1592)中進士,授職永新知縣。升為御史,當時因為修建大殿,礦税使被派往各地,驕橫異常。餘懋衡上奏説:“與其騷擾平民,榷税至於雞豬,還不如明明白白告訴天下人,稍為增加田賦,共同贊助大殿工程。現在避開增加賦税的名聲,實際上是竭澤而漁的辦法,這樣的害處比增加賦税要大十倍。”違背聖旨,餘懋衡被停發俸祿一年。

巡按陝西,税監樑永將私人財產運到畿輔,役使人馬甚眾。餘懋衡上奏*劾他,樑永恨得要命,唆使其幫兇樂綱賄賂廚師想毒死餘懋衡。兩次中毒,餘懋衡都沒死,拷問廚師,獲取樂綱給予的賄賂和剩下的毒*,於是,上疏極力*劾樑永,御史官也爭相*劾樑永,皇上都不訊問。樑永害怕*民為難他,召進一些亡命之徒自衞。御史王基洪聲言樑永一定會*,將樑永殺掠官吏、百姓的事一一陳上。巡撫顧其志為樑永隱諱,樑永幹是為自己辯護。皇帝懷疑御史説的不是實話。可咸寧、長安二個知縣與樑永的對立更加厲害。樑永黨徒王九功等多私人武裝,怕被有關官吏察覺,託詞説是樑永調遣,拉幫結夥乘馬馳走。縣吏在華*追上他們,相互之間發生戰鬥,不久都被抓住,餘懋衡於是以謀反之罪控告樑永。樑永很害怕,他的爪牙也逃散了,只有樂綱還在,他教樑永誣告成寧知縣朝薦,朝薦被逮捕。樑永不久也被撤回京城,關中才安寧下來。餘懋衡不久後因家人去世回到家鄉。後被起用掌管河南道。升為大理右寺丞,聲稱有病歸家。

天啟元年(1621)他又被起用為大理左少卿,官至右僉都御史,與尚書張世經共同管理京城*隊政事。又任右副都御史,改做兵部右侍郎,都是管理*隊。三年八月朝官推舉南京吏部尚書,李三才為第一人選,餘懋衡為第二人選;推舉吏部左侍郎,以馮從吾為第一人選,以曹於汴為第二人選。皇上都用第二人選。大學士葉向高等極力認為不行,皇上不聽。餘懋衡、曹於汴也認為自己資歷不及李三才等,極力推辭新的任命,聲稱有病回到家鄉。

第二年十月,餘懋衡又被授予前職。他看到宦官勢力正大,堅決不肯就任。不久奸臣張納肆意詆譭講學各位大臣,其中以餘懋衡、馮從吾和孫慎行為首,於是,餘懋衡等被削職。崇禎初年,方又官復原職。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