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樑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

來源:國語幫 1.9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樑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 樑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必敗,居數日,*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説之,因置以為上將*,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鬥秦趙。夫被堅執鋭,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因下令*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併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屬於將*,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晨朝上將*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家也。今將*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

(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有刪改)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

B.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

C.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

D.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我國古代,男子到了20歲的時候表示*,就要行冠禮,取表字。取字以後,為了表示尊敬,除在君、父跟前外,一般稱字而不稱名。

B.氏是姓的分支,姓是一種族號,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姓氏的主要功能是為了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

C.社稷中的“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由於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穀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穀神,後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

D.河,最初的本義是指黃河,後來擴大為陸地表面成線形的自動流動的水體都能稱河,本文中的“河”就是指廣義的河。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義用曾猜定武信君的*隊必定失敗的事例博得了楚懷王的信任,並且被楚懷王任命為上將*,位置在項羽、范增之上。

B.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大將,被封在項地,所以姓項,項羽的父親項梁,就是一位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楚國大將。

C.項羽利用早晨去參見宋義的機會,在*帳中將他殺死,其他將領們都因畏懼項羽而不敢抗拒,並且還一起擁立項羽代理上將*。

D.項羽私自殺死宋義後,對外宣稱宋義勾結齊國共同謀反,自己是受楚王密令處死宋義的,這樣做的目的是擔心其他將領對自己的不滿。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

(2)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

【回答】

9.C

10.D

11.B

12.

(1)(5分)憑着強大的秦國去攻打剛剛建起的趙國,那形勢必定是秦國攻佔趙 國。(“以”、“秦之強”定語後置、“新造”、“舉”各1分,句意1分。)

(2)(5分)(項羽)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等到達齊國境內,把他殺了。(主語省略、“使”、“及”、“之”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9.

試題分析:做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一般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的充當的成分,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如此題注意並列的謂語和人稱的轉換。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0.

試題分析:D本文中的“河”指黃河。這是一道文化常識的考核的題目,去年在大綱卷中出現,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以後還會堅持。文言的選文是人物傳記,那主要的常識是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備考時要積累名著、名篇作者、時代、國別、文學形象、作品主題等文學常識。解答此道題目,需要逐項審讀,按照自己積累的有關知識,判斷相關內容,是否正確;要注意各項表述中有關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考點:理解常見古文常識。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試題分析:B“項梁”為項羽的叔父,“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是項燕。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幹,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幹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實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向雙音節轉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併或反義合併或反義並列為構詞特徵。據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 (3)相似語言結構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出於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繫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又要聯繫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項籍是下相人,字羽。開始起事的時候,項羽二十四歲。項籍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是項燕,就是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那位楚國大將。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大將,被封在項地,所以姓項。先前,宋義在路上遇見的那位齊國使者高陵君顯正在楚*中,齊國使者求見楚王説:“宋義曾猜定武信君的*隊必定失敗,沒過幾天,就果然戰敗了。在*隊沒有打仗的時候,就能事先看出失敗的徵兆,這可以稱得上是懂得用兵了。”楚懷王召見宋義,跟宋義商計*中大事,非常欣賞宋義,因而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魯公,任次將,范增任末將,去援救趙國,各路將領都隸屬於宋義,號稱卿子冠*。部隊進發抵達安陽,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進。項羽説:“我聽説秦*把趙王包圍在鉅鹿城內,我們應該趕快率兵渡過黃河,楚*從外面攻打,趙*在裏面接應,打垮秦*是確定無疑的。”宋義説:”我認為並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卻損傷不了小小的蟣蝨。如今秦國攻打趙國,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就可以利用我們的疲憊;打不勝,我們就率領部隊擂鼓西進,一定能殲滅秦*。所以,現在不如先讓秦、趙兩方相鬥。若論披堅*執鋭兵,勇戰前線,我宋義比不上你;若論坐於*帳,運籌決策,你比不上我宋義。”於是通令全*:“兇猛如虎,違逆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一律斬殺。”又派兒子宋襄去齊國為相,親自送到無鹽,置備酒筵,大會賓客。當時天氣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一個個又冷又餓。項羽對將士説:“我們大家是想齊心合力攻打秦*,我卻久久停留不向前進。如今正趕上荒年,百姓貧困,將士們吃的是芋艿摻豆子,*中沒有存糧,我竟然置備酒筵,大會賓客,不率領部隊渡河去從趙國取得糧食,跟趙合力攻秦,卻説‘利用秦*的疲憊’。憑着強大的秦國去攻打剛剛建起的趙國,那形勢必定是秦國攻佔趙國。趙國被攻佔,秦國就更加強大,到那時,還談得上什麼利用秦國的疲憊?再説,我們的*隊剛剛打了敗仗,懷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內全部兵卒糧餉交給上將*一個人,國家的安危,就在此一舉了。可是上將*不體恤士卒,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次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之臣。”項羽早晨去參見上將*宋義,就在*帳中,斬下了我的頭,出來向*中發令説:“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我。”這時候,將領們都畏服項羽,沒有誰敢抗拒,都説:”首先把楚國扶立起來的,是項將*家。如今又是將*誅滅了叛亂之臣。”於是大家一起立項羽為代理上將*。項羽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等到達齊國境內,把他殺了。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