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時虞允文當國,帝鋭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

來源:國語幫 1.5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時虞允文當國,帝鋭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時虞允文當國,帝鋭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才,持論勁直。以講和方定,議不行。

留守葉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薦棄疾慷慨有大略。召見。尋知潭州兼湖南安撫。盜連起湖湘,棄疾悉討平之。又以湖南控帶二廣,與溪峒蠻獠接連,草竊間作。乃度馬殷營壘故基,起蓋砦柵,招步*二千人,馬*五百人。先以緡錢五萬於廣西買馬五百匹,詔廣西安撫司歲帶買三十匹。時樞府有不樂之者,數沮撓之,棄疾行愈力,卒不能奪 。經度費鉅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議者以聚斂聞,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柵成,違坐*制。如期落成,開陳本末,繪圖繳進,上遂釋然。時秋霖幾月,所司言造瓦不易,問:“須瓦幾何?”曰:“二十萬。”棄疾曰:“勿憂。”令廂官自官舍、神祠外,應居民家取溝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屬歎伏。*成,雄鎮一方,為*上諸*之冠。

時*右大飢,詔任責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閉糴者配,強糴者斬。”次令盡出公家官錢、銀器,召官吏、儒生、商賈、市民各舉有幹實者,量借錢物,逮其責領運糴,不取子錢,期終月至城下發糶。 於是連牆而至,其直身減,民賴以濟 。時信守謝源明乞米救助,幕屬不從,棄疾曰:“均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進一秩。以言者落職。

棄疾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有《稼軒集》行世。鹹淳間史館校勘謝枋得過棄疾墓旁僧舍有疾聲大呼於堂上若鳴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絕聲。枋得秉燭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聲始息。德佑初,枋得請於朝,加贈少師,諡忠敏。

(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六十》,有刪改)

1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棄疾行愈力,卒不能奪            奪:改變

B. 其直身減,民賴以濟             直:直接

C. 時虞允文當國                當:主持、管理

D. 議者以聚斂聞                聞:使……知道

1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鹹淳間/史館校勘謝枋得過棄疾墓旁/僧舍有疾聲大呼於/堂上若鳴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絕聲  

B.鹹淳間/史館校勘謝枋得過棄疾墓旁/僧舍有疾聲大呼於堂上/若鳴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絕聲 

C.鹹淳間/史館校勘謝枋得過棄疾墓旁僧舍/有疾聲大呼於堂上/若鳴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絕聲  

D.鹹淳間/史館校勘謝枋得過棄疾墓旁僧舍有疾聲/大呼於堂上/若鳴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絕聲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葉衡很器重*棄疾,入朝為相後,極力推薦*棄疾。*棄疾在修建*隊營房時,遇到了重重困難,但他最終頂住了壓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 *棄疾督辦*西賑災工作時,抑制奸商囤積糧食,發放無息貸款,擴大糧源,最終穩定了糧價,使百姓熬過了饑荒。他還慷慨地拿出運糧船的十分之三幫助信州渡過了難關。

C. 文章的結尾,運用了傳奇手法。堂上急促的聲音好像是*棄疾在抒發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棄疾壯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 *棄疾早年就有濟世報國的宏偉抱負,於是投筆從戎,報效國家,但最終因生不逢時,他的**事才能一直都沒有施展的機會。

16.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柵成,違坐*制。

(2)始至,榜通衢曰:“閉糴者配,強糴者斬 。”

【回答】

13.B

14.C

15.D

16.(1)*棄疾接到後把它藏了起來,出去嚴責監辦的人,限期一個月建成飛虎營柵,超過期限就按*法制裁。

(2)剛到(災區),(*棄疾)就在大路邊張榜説:“囤積糧食的人被流放,強買糧食的人被殺頭。”

【解析】

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題幹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考生可以把選項代入文本,結合前後的語境來分析詞語的意思。B項,“其直身減,民賴以濟”,這句話出自文章第三段,此句中的“直”如解釋為“直接”,在句中講不通,這句話是説,糧價自行降低,百姓賴此得以度過饑荒。此處的“直”通“值”,價格。

1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首先把語句放入文本,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鹹淳間/史館校勘謝枋得過棄疾墓旁僧舍/有疾聲大呼於堂上/若鳴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絕聲”,這句話的含義是“鹹淳年間,史館校勘謝枋得路過棄疾墓旁廟宇,聽到有急促的聲音大呼於堂上,好象鳴發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絕聲”,這段話主要是敍述事情,句中出現的名詞較多,比如“鹹淳”“史館校勘謝枋得”,“棄疾”指的是“*棄疾”,“棄疾墓旁僧舍”指的是*棄疾墳墓旁邊的廟宇;“過”是“路過,經過”之意,此處路過的是*棄疾墓地旁邊的廟宇,故“僧舍”應放在前一句,“於”作為介詞一般不能放在句末,故排除ABD。

1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應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然後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D項,“他的**事才能一直都沒有施展的機會”有誤,這從文中*棄疾做官時所做的事情可以判斷出。

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中,D項説“他的**事才能一直都沒有施展的機會”,故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出*棄疾從政時所做的事情,即可知道“一直都沒有施展的機會”這一論斷過於絕對。

1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拿到句子之後,應先回歸文本,然後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然後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採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第一句中,“責”,嚴責;“期”,限期;“違”,違反,超過。“制”,制裁。第二句中,“至”,到;“榜”,張榜,名詞做動詞;“閉”,囤積;“閉糴者配,強糴者斬 ”,被動句,被髮配流放,被殺頭。

附:文言文翻譯

*棄疾字幼安,齊地歷城人。當時虞允文主持國政,皇上下決心要恢復失地,棄疾趁機論述敵我形勢以及晉漢兩代的人才,持論正直。因為講和剛剛停當,他的建議沒有被施行。

留守葉衢平素很器重他。葉衢入朝為相,極力向朝廷推薦棄疾胸懷大志深謀遠慮,皇上就召見了棄疾。不久擔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就丈量原先馬殷營壘的房基,修建新的營壘,準備招步兵二千人,馬*五百人。先拿銅錢五萬到廣西買了五百匹馬,皇上又下詔命令廣西安撫司每年捎帶買三十匹。當時樞府有不願做這件事的,屢次阻撓他,棄疾幹得更加賣力,最終不能改變他的想法。各種費用上萬計,棄疾善於斡旋,事情都馬上解決。進諫的人把棄疾聚斂財富的事上奏給了朝廷,朝廷就下發了御前金字牌,讓他日落的時候停止作罷,棄疾接過來把它藏了起來,出去嚴責監辦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飛虎營柵,違背期限就要按*法治罪。飛虎營如期落民,棄疾上書陳述事情的經過,畫好圖紙呈給皇上,皇上於是才消了氣。當時連續下了幾月的秋雨,有關部門説造瓦很困難,棄疾問:“必須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萬。”棄疾説:“不要擔憂。”命令廂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動員居民每家獻出溝檐瓦二十塊,沒有二天都齊備了,僚屬都很歎服。*隊建成,雄鎮一方,是*上各部隊中最好的。

當時*西一帶發生嚴重饑荒,皇帝命令棄疾督辦賑災工作。剛一到災區,棄疾就在通衢大道張榜説:“囤積糧食的流配,強買糧食的殺頭。”接着下令全部出公家的官錢銀器,號召吏民分別推舉有實際才能的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借貸錢物,等到他們領命運回糴來的糧食,不取利息,約定月底到城下銷售。於是運糧的船隻接連來到,糧價自行降低,百姓賴此得以度過饑荒。當時信州太守謝源明乞求撥米救助,部屬都不答應,棄疾説:“都是一樣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撥給了信州。皇帝嘉勉這件事,給棄疾進一級俸祿。又因為諫官*劾丟掉了職務。

棄疾一向擅長作詞,他寫的詞風格悲壯激烈。有《稼軒集》流傳於世。鹹淳年間,史館校勘謝枋得路過棄疾墓旁廟宇,聽到有急促的聲音大呼於堂上,好象鳴發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絕聲,枋得拿着蠟燭寫作文章,準備天亮將祭祀他,文章寫成而聲音才停下。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請示,朝廷加贈他為少師,諡號忠敏。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