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

來源:國語幫 6.89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

閲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

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歎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試禮部。主司歐陽修思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後以書見修,修語梅聖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聞者始譁不厭,久乃信服。

時安石創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謝景温論奏其過,窮治無所得,軾遂請外,通判杭州。高麗入貢使者發*於官吏書稱*子軾卻之曰高麗於本朝稱臣而不稟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書稱熙寧然後受之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匯於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軾詣武衞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鍤以出,築東南長堤。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表以謝。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詩託諷,庶有補於國。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語,並媒櫱所為詩以為訕謗,逮赴台獄,欲置之死,鍛鍊久之不決。神宗獨憐之,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軾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屬文日數千言                   屬:研究

B.聞者始譁不厭                   厭:信服

C.使者發*於官吏                 *:禮物

D.軾詣武衞營,呼卒長曰           詣:到……去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①率其徒持畚鍤以出             ②其孰能譏之乎?

B.①鍛鍊久之不決                 ②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C.①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         ②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D.①雖禁*且為我盡力             ②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12.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2分)

高麗入貢使者發*於官吏書稱*子軾卻之曰高麗於本朝稱臣而不稟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書稱熙寧然後受之

13.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3)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回答】

10.A

11.C

12.(1)高麗入貢/使者發*於官吏/書稱*子/軾卻之曰/高麗於本朝稱臣/而不稟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書稱熙寧/然後受之(每錯兩處扣1分。“軾卻之”後停頓亦可。)

13.(1)蘇軾住在堤上,路過家門也不進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這座城。(2)我們出洞以後,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後悔跟他出來,而未能盡情享受那遊洞的樂趣。(3)要是從它們變的一面來看,那麼,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生了變化

【解析】

10.

試題分析:屬:寫作。根據前句“比冠,博通經史”的意思到剛成年時,就博覽精通經傳歷史,先介紹讀書情況,然後再介紹寫作情況。理解實詞一定要回語境,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試題分析:A①他的,自己的②難道;B①音節助詞;②定後標誌C連詞,“因為”。D①替,②作。對於材料中的虛詞,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去推敲;對於高考重點考的18個虛詞,特別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視積累。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

試題分析: 本題考查翻譯中的斷句。解答時要先回到上下文語境中,心中默譯一遍,翻譯時要關注句中的名詞、動詞、重點虛詞,例如本句中的“使者、書、曰、而、然”,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應該斷開的地方,再根據翻譯用斜線斷開。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

試題分析:翻譯第一句時注意“廬”為名詞用作動詞,解釋為住在,“分堵”解釋為分段,“卒”解釋為最終,“全”解釋為保全;第二句時注意“或”解釋為有的人,“咎”解釋為責備,第一個“其”解釋為那個,第二個“其”解釋為我自己,“極”解釋為盡情享受;第三句注意“則”解釋為那麼,“曾”解釋為甚至。做翻譯題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遵循“信、達、雅”的三字原則,運用“留、刪、替、補、調”的五字方法進行翻譯。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蘇軾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歲時,父親蘇洵到四方遊學,母親程氏親自教他讀書,聽到古今的成敗得失,常能説出其中的要害。

到剛成年時,就博覽精通經傳歷史,寫文章每天達幾千字,喜歡賈誼、陸贄的書。後來讀《莊子》,感歎説:“我從前有些見解,不能表述出來,現在看到這本書,説到我心裏了。”嘉祐二年,參加禮部考試。主考官歐陽修見到蘇軾《刑賞忠厚論》,很驚喜。後來寫信謁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聖俞説:“我應當避讓一下,讓這個人出人頭地了。”聽到的人開始譁然不服,時間久了就信服此語。

當時王安石正創設推行新法,蘇軾上書論新法不當之處。王安石更加憤怒,叫御史謝景温論奏蘇軾的過失,徹底審查而一無所得,蘇軾就請求到外地任職,做了杭州通判。高麗來進貢,使者向官吏分送見面的禮品,書函用*子紀年。蘇軾拒絕説:“高麗對本朝稱臣,而不接受我們的年號,我怎敢接受!”使者換了寫熙寧年號的書函,然後才接受。

調任徐州知州。黃河在曹村決口,彙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漲無法及時排泄,城牆將要被浸壞。蘇軾到武衞營去,叫來士卒頭目説:“河水將要衝壞城牆,事情緊急,你們雖説是禁*,姑且給我出力。”士卒頭目説:“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應當效力聽命。”他就率領兵卒拿着畚箕鐵鍬出來,築起東南長堤。蘇軾住在堤上,路過家門也不進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這座城。

調任湖州知州,上表謝恩。又因為有些事對百姓不利而不敢説,用詩來寄託諫言,以求有益於國家。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摘取他章表中的話,並且引申附會他所作的詩説是誹謗皇上,把他逮捕進御史台監獄,想處以死罪,羅織罪名很久不能判決。惟有神宗憐惜他,把他作為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蘇軾與農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間生活,在東坡建造房屋,自稱“東坡居士。”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