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程氏讀東漢《範滂傳...

來源:國語幫 1.7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程氏讀東漢《範滂傳...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程氏讀東漢《範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歎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後以書見修,修語梅聖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聞者始譁不厭,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於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衞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鍤以出,築東南長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時,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為免役。司馬光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復差役,軾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斂民財,斂聚於上而下有錢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專力於農,而貪吏猾胥得緣為奸。此二害輕重,蓋略等矣。”光不以為然。軾又陳於政事堂,光忿然。軾曰:“昔韓魏公刺陝西義勇,公為諫官,爭之甚力,韓公不樂,公亦不顧。軾昔聞公道其詳,豈今日作相,不許軾盡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國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

軾與弟轍,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於天。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自為舉子至出入侍從,必以愛君為本,忠規讜論,挺挺大節,羣臣無出其右。但為小人忌惡擠排,不使安於朝廷之上。

(節選自《宋史·蘇軾傳》)

1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歎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歎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歎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歎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字”是古時對一個人的稱呼,一般應該是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時由鄉中長老或貴賓所取,可以與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關,甚至相反。

B.禮部是*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長官為禮部尚書。

C.《春秋》 是由孔子修訂的*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它與《樂經》、《尚書》、《詩經》、《禮記》合稱“五經”。

D.舉子即舉人,授予通過鄉試者。鄉試在省城舉行,每三年一次,皇帝親派主考官,因在八月舉行故稱“秋闈”,鄉試第一名稱為“解元”。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才華出眾。歐陽修在梅聖俞面前很是推崇蘇軾,聽到歐陽修這話的人剛開始都很厭煩,很長時間之後,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歐陽修的話。

B.蘇軾勤政愛民。黃河決口,徐州城將要被洪水衝毀,蘇軾説服卒長帶領手下人盡力築堤,自己住在城牆上,過家門不入,最終保全了徐州城。

C.蘇軾敢於直言。蘇軾和司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爭論不休、各執己見,司馬光很憤怒,蘇軾用司馬光做諫官時的事情對他進行反駁。

D.蘇軾仕途坎坷。蘇軾自從中舉以來,一直以愛戴君王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無畏遠在羣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擠,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職。

14.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

(2)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回答】

11.C

12.C

13.A

14.

(1)蘇軾問母親:“蘇軾如果將來做範滂那樣的人,母親是否允許呢?”程氏説:“你能夠做範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成為範滂母親那樣的人嗎?”(“許”“為”“顧”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他的文章博大豐富,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從文章產生以來,(這種情況)大概也是很少見的。(“渾涵”“蓋”“鮮” 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1.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歎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做斷句題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讀文段,整體把握文段的內容大意及主題;第二步,找出標誌*的詞語,如名詞、動詞、句首句末虛詞、有特殊用法的詞語等;第三步,先易後難,逐步斷句(先斷有把握的部分,後斷吃不準的部分);第四步,誦讀全文,詳加驗*。語段斷好後,再通讀一遍,用語法分析或憑語感,根據文言斷句的基本要求,結合文段意思,檢驗斷句是否正確合理。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C五經:《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考點:理解常見古文常識。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A聞者始譁不厭,厭:心服。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4.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幹,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幹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實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向雙音節轉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併或反義合併或反義並列為構詞特徵。據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 (3)相似語言結構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出於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繫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又要聯繫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蘇軾十歲時,他的父親蘇洵外出四處遊學,母親程氏親自教授蘇軾讀書。程氏在讀到東漢《範滂傳》時,不禁感慨歎息。蘇軾問母親:“如果蘇軾將來做範滂(東*,字盂博,少年時便懷澄清天下之志)那樣的人,母親是否允許呢?” 程氏説:“你能夠做範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成為範滂母親那樣的人嗎?”到二十歲的時候,蘇軾博學多識,通曉經書和歷史,每天寫文章洋洋數千言,喜歡賈誼(漢初傑出的*家、思想家和文學家)、陸贄(唐代賢相之一)的文集。不久當他讀到《莊子》的時候,感歎説:“我以前有這樣的想法,但嘴裏卻説不出來。現在看到這本書裏寫的,正好和我心裏想的一樣啊!”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的科舉考試。當時文章支離*和詭異奇怪的弊病很嚴重,歐陽修正思索有什麼方法能救治這種弊病。當他得到蘇軾的《刑賞忠厚論》這篇文章時,又驚又喜,就想評為第一,但又懷疑可能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於是最終只評為第二名,但是憑藉“《春秋》經義策問”取得第一。參加殿試,中乙科。後來蘇軾攜書信拜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堯臣(字聖俞,北宋著名詩人)説:“我的文章比這個人要遜*一大截啊!”剛開始聽到歐陽修這話的人都認為是歐陽修虛誇,並不信服。很長時間之後,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歐陽修的話。

(蘇軾)調到徐州(今*蘇徐州市)任知州。黃河在曹村這個地方決口,氾濫於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後洪水彙集到徐州城下。暴漲的洪水沒有被及時疏導,徐州城將要被洪水沖毀,城裏的富裕人家都爭着出城躲避洪水。蘇軾説:“富人們出城,老百姓都動搖了,我還與誰守衞這座城池呢?我在這裏,就決不允許洪水危及城池。”於是,將逃出城外的富人們又趕回城裏。蘇軾拜訪守衞徐州城的*隊,叫出士兵頭目説:“黃河水將危害到徐州城,事態非常緊急,即使你們是禁*,也要聽從我的命令為我效力。”士兵頭目説:“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們都是小人,理應為您效命。”於是帶領手下人拿着畚鍤等走出*營,修築起東南長堤。雨日夜不停,城牆僅有三版沒有淹沒到洪水裏。蘇軾在城牆上過夜,路過家門時也沒有進去。他讓各級官員分別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後終於保全了徐州城。

當初,宋太祖時實行差役制度,時間長了,產生了弊病。王安石擔任宋神宗的宰相時改為免役制。司馬光擔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處,不知道它的好處,想要恢復差役制。蘇軾説:“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處是官吏聚斂民財,錢財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鬧錢荒。差役的害處是百姓長時間服役,不能專心全力在農事上,此時那些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機做一些不法的事情。這兩種害處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馬光並不認為蘇軾説得正確。蘇軾又在政事堂陳述自己的觀點,司馬光很憤怒。蘇軾説:“當年宰相韓魏公(指韓琦,是宋朝時輔佐過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責陝西省的義勇*,您當時是諫官,努力和他爭執,韓公不高興了,您也不顧。蘇軾以前聽您詳細説過這件事,難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許我蘇軾把話説完嗎?”司馬光聽完笑了起來。

建中靖國元年(1101),蘇軾在常州(今*蘇常州市)去世,享年66歲。

蘇軾和弟弟蘇轍,隨父親蘇洵學習文章,後來得力於天賦。即使是嬉笑怒罵的言語,也都能寫成文章誦讀。他的文章博大豐富,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從文章產生以來,(這種情況)大概也是很少見的。

蘇軾自從成為舉人到後來出入皇帝身邊做侍從,都一定是以愛戴君王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論,正直無畏的節*,都遠遠在眾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擠,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職。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