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餘闕,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喪父,授徒以養母,與吳澄弟子張恆遊,文學日進。元統元...

來源:國語幫 2.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餘闕,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喪父,授徒以養母,與吳澄弟子張恆遊,文學日進。元統元...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餘闕,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喪父,授徒以養母,與吳澄弟子張恆遊,文學日進。元統元年,賜進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為政嚴明,宿吏皆憚之。俄召入,應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權貴,棄官歸。尋以修遼、金、宋三史召,復入翰林,為修撰。出為湖廣行省左右司郎中。會莫徭蠻反,右丞沙班當帥師,堅不往,無敢讓之者。闕曰:“右丞當往,受天子命為重臣,不思執弓矢討賊,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語固是,如芻餉不足何?”闕曰:“右丞第往,此不難致也。”闕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丁母憂,歸廬州。

盜起河南,陷郡縣。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為都元帥府,治淮西,起闕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分兵守安慶。於時南北音問隔絕,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卻之。乃集有司與諸將議屯田戰守計,環境築堡寨,選精*外捍,而耕稼於中。明年,春夏大飢,人相食,乃捐俸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眾。民失業者數萬,鹹安集之。

升副元帥。十五年夏,大雨,*漲,屯田禾半沒,城下水湧,有物吼聲如雷,闕祠以少牢,水輒縮。秋稼登,得糧三萬斛。俄升都元帥,守安慶。十月,賊薄城下。戊申,賊並*攻東西二門,西門勢尤急,闕身當之,徒步提戈為士卒先。士卒號哭止之,揮戈愈力,斬首無算,而闕亦被十餘創。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闕知不可為,引*自剄,墮清水塘中。闕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樓,自捐其梯曰:“寧俱死此,誓不從賊。”焚死者以千計。闕號令嚴信,與下同甘苦,然稍有違令,即斬以徇。當出戰,矢石亂下如雨,士以盾蔽闕,闕卻之曰:“汝輩亦有命,何蔽我為!”。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卒時年五十六。  

闕留意經術,《五經》皆有傳注。為文有氣魄,能達其所欲言。時體尚*左,高視鮑、謝。徐、庾以下不論也。篆隸亦古雅可傳。初,闕既死,賊義之,求屍塘中,具棺斂葬於西門外。及安慶內附,大明皇帝嘉闕之忠,詔立廟於忠節坊,命有司歲時致祭雲。

(節選自《元史·列傳》,有刪改)

11.下面對文中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

12.對文中加橫線詞相關內容的解説錯誤的一項是(      )

A.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例如貞觀、靖康、元統、至正、康熙等。

B.古代祭祀、宴會時,牛、羊、豕(豬)三牲具備為太牢,只有羊、豕(豬)則為少牢。

C.古代人們用天干地支來紀年、紀月、紀日和紀時,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D.《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五部儒家經典著作。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餘闕正直敢言。莫徭蠻反叛之時,右丞沙班以糧草不足為藉口,不願征討叛*,官員們都讓着他,只有餘闕敢站出來,直言右丞應當出征。

B.餘闕體恤民情。百姓遭遇饑荒,甚至人吃人的時候,餘闕捐出俸祿賑濟災民;洪水淹沒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當年秋天取得豐收。

C.餘闕與下屬同甘苦。在戰場上,餘闕不理會士兵們的阻止,身先士卒,殺敵無數;餘闕還拒絕士兵們用盾牌為自己遮擋落下的箭矢和壘石。

D.餘闕政令嚴明。餘闕執政泗州時,即使是經驗閲歷豐富的官吏們都很怕他。餘闕治*也很嚴明,如果有人違背*令,他就會將其斬首示眾。

14.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闕曰:“右丞第往,此不難致也。”闕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2)乃集有司與諸將議屯田戰守計,環境築堡寨,選精*外捍,而耕稼於中。

【回答】

11.A

12.C

13.A

14.(1)餘闕説:“右丞只管放心地出征,糧草的事是不難達成的。”他下令催促糧餉,三日後全都齊備,沙班出師。(2)他於是召集官吏和諸將商議屯田與戰守之計,(決定)環繞轄境周圍修建堡寨,選精兵對外禦敵,在堡寨之內耕種糧食。

【解析】

11.

試題分析:“以”連接“立*士門外”“聽”兩個詞語,前後表目的,不要斷開。“尊君親上”並列結構,不要斷開。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此題“以”連接“立*士門外”“聽”兩個詞語,前後表目的,不要斷開。“尊君親上”並列結構,不要斷開。

12.

試題分析:“戊申就是至正十五年十月”錯誤。原文是“十月,賊薄城下。戊申,賊並*攻東西二門”,根據上下文推斷,這裏的“戊申”應是用來紀日的。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如此題“戊申”應是用來紀日的。

13.

試題分析:“官員們都讓着他”錯誤,原文“無敢讓之”的意思是“無人敢責備他”。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題選項A“官員們都讓着他”錯誤,原文“無敢讓之”的意思是“無人敢責備他”。

14.

試題分析:重點詞語:“第”“致”“趣”“集”“環境”“精*”。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謹”“申”“不然”等實詞,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詞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譯,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

【參考譯文】

餘闕,字廷心,先世居河西武威。餘闕年少就喪父,以收授門徒來贍養母親,與吳澄弟子張恆交遊,文學造詣日進。元統元年,賜進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執政嚴明,經驗閲歷豐富的官吏都忌憚他。不久奉詔回京,授翰林文字。因不阿諛權貴而棄官歸家。不久因為朝廷修遼、金、宋三史,餘闕奉詔再入翰林院為修撰。後又出京擔任湖廣行省左右司郎中。適逢莫徭蠻*,朝廷右丞沙班應當率*去*,但他堅持不肯去,無人敢責備他。餘闕説:“右丞應當前去,你受天子之命為重臣,不想着出兵討賊,是想圖安逸嗎?”沙班説:“郎中的話固然是對的,但糧草不足怎麼辦?”餘闕説:“右丞只管出徵,這糧草的事是不難達成的。”他下令催促糧餉,三日後全都齊備,沙班出師。至正十二年,朝廷改宣慰司為都元帥府,治理淮西,起任餘闕為副使、輔助籤批都元帥府事宜,分兵駐守安慶。當時南北音信隔絕,兵力糧草都很缺乏,餘闕到任僅十日反元義*就來進攻,餘闕領兵回擊,敵人被擊退。他召集官吏和諸將商議屯田與戰守之計,(決定)環繞轄境周圍修建堡寨,選精兵對外禦敵,在堡寨之內耕種糧食。第二年,大鬧春荒,人相食,餘闕將其俸祿用來買米施粥,賑濟災民,得以存活的災民很多。有數萬失業的百姓,都得到安置。十五年夏天,天降大雨,*水上漲,屯田稻穀有一半被淹,城下*水湧入,有什麼東西吼聲像雷鳴一般,餘闕用少牢祭祀,洪水就退去。秋糧(得以)豐收,得糧三萬斛。不久,餘闕升任都元帥,駐守安慶。十月,叛*逼至安慶城下。十一月八日,叛賊攻打安慶東西二門,西門形勢尤其危急,闕迎敵而上,提戈抗敵,身先士卒。士卒們哭喊着想阻止他,但他更加用力地揮動長戈,斬首了無數敵人。但是餘闕身受十幾處創傷。中午時分,城池被攻陷,城中着起了大火,餘闕知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便引*自殺,倒落在一處清水池塘之中。餘闕的妻子耶卜氏、兒子德生、女兒福童皆投井而死。城中的百姓相繼登上城樓,自己撤掉了登樓的梯子, 並説:“寧願全部死在這裏,也誓不投降敵人。”燒死的人以千計。餘闕治*號令嚴明,與下屬同甘共苦,但*士稍有違反*令的,就會馬上處斬示眾。當他出戰之時,箭矢壘石紛紛落下如同下雨一般,*士們用盾牌為他擋遮,餘闕回絕説:“你們也有命, 為什麼要擋遮保護我呢?”平時稍有空閒,就註解《周易》,率領各位學生到郡學(郡國的最高學府)集中講授,令*士站在門外聽講,也使他們明白尊君親上的義理,確有古代良將的遺風。餘闕死的時候五十六歲。餘闕留意經術,他對《五經》都有傳注。做文有氣魄,能夠把他想要説的表達出來。當時崇尚*左文體,傲視鮑照、謝眺、徐陵、庾信,他們以下的就 更別提了。篆書、隸書也古樸高雅可以流傳。當初, 餘闕去世後,賊人認為他忠義,在塘中尋找屍體,準備棺材把他收殮安葬在西門外。等到安慶歸 順明朝,大明皇帝也欣賞餘闕的忠義,下詔在忠節坊建廟,命令有關部門每年按時祭祀。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