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也。大父、父具相韓。良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弟死不葬,悉...

來源:國語幫 7.47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也。大父、父具相韓。良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弟死不葬,悉...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也。大父、父具相韓。良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至博浪沙中,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急甚。後十年,行道遇沛公,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沛公入秦,宮室帷帳*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為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沛公乃還*霸上。項羽至鴻門,欲擊沛公,項伯夜馳至沛公*,私見良,欲與俱去。良曰:“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乃具語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良曰:“沛公誠欲背項王邪?”沛公曰:“鯫生説我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王也,故聽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王乎?”沛公默然,曰:“今為奈何?”良因要項伯見沛公。沛公與伯飲,為壽,結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項王,所以距關者,備他盜也。漢元年,沛公為漢王,王巴蜀,賜良金百鎰,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六年,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户。”良曰:“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户。”乃封良為留侯。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不知所為。或謂呂后曰:“留侯善畫計,上信用之。”良曰:“顧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然上高此四人。令太子為書,因使辨士固請,宜來。令上見之,則一助也。”上竟不易太子者,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高帝崩,呂后德良,乃強食之,曰:“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強聽食。後六歲薨,諡曰文成侯。

(節選自《漢書·張良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為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

B.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為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

C.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為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

D.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為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皇帝,秦朝建立者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為封建王朝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B.結婚,指雙方結為兒女親家,與《鴻門宴》中“約為婚姻”意思相同,與現代漢語中的“結婚”有所不同。

C.元年,文中指帝王更改年號後,每個年號開始的第一年;現代一般指某個事物或事件開始發生的時間。

D.崩,指古代帝王的死;薨,指諸侯、有爵位的官員、大夫的死,也可指太后、皇后、皇子、公主的死。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良國破家亡,誓為家國復仇。他的先人在韓官至相位,韓被秦國滅亡後,他用全部家財尋求刺客,親自帶人刺殺秦王。

B.張良思慮深遠,臨事敢於直諫。他追隨劉邦攻入咸陽後,面對劉邦、樊噲貪於安逸的做法,張良大膽勸諫,最終説服劉邦。

C.張良義不獨存,救劉邦於危難。在項羽要進攻劉邦的關鍵時候,他不僅拒絕與項伯一起逃命,還幫助劉邦解除了危局。

D.張良懂得謙讓,又善出謀劃策。在高帝封功臣時,他拒絕了三萬户的爵位,只求封留侯;又為呂后謀劃,保太子之位。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項王,所以距關者,備他盜也。

(2)令太子為書,因使辨士固請,宜來。

【回答】

1.C

2.D

3.B

4.(1)讓項伯向項羽詳細説明沛公不敢背叛項王,把守關口的原因是防備別的盜賊。

(2)讓太子寫一封信,並派能説善道的人堅定地聘請,他們應當會米。

【分析】

1.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

畫波浪線的句子譯文是:張良説:“因為秦國無道,所以沛公能到這裏。為天下除去禍害,現在應該以勤儉樸素來顯示本*。現在剛入秦,就想着安於享樂,這就是所説的‘助桀為虐’。”

“曰”是説話的標誌詞,應該要停頓。“夫秦為無道”是説秦的*,而“故沛公得至此”中“故”表示總結,其前應斷開,從而排除BD。 “除殘去賊”是 “為天下”的具體做法,二者不可斷開,故排除A項。

故選C。

2.此題考核學生識記、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D項,“薨”,也可指太后、皇后的死錯誤。正確的表述是:“崩”是稱天子(帝王)之死,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也可稱“崩”。“薨”:古代諸侯、皇室成員、有爵位的官員死叫“薨”,也可以用於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唐代後僅二品官員死後才用“薨”。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項,“面對劉邦、樊噲貪於安逸的做法”的説法錯誤。原文只説到劉邦“宮室帷帳*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而樊噲是忠臣,原文説“樊噲諫,沛公不聽”。

故選B。

4.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的能力。

第(1)句採分點:“令”,讓;“具”,詳細地;“所以”,譯為“……的原因”;“備”,防備。

第(2)句採分點:“令”,讓;“為書”,寫信;“因使”,於是派;“固”,堅決。“宜”,應當。

【點睛】

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穩住神,快速瀏覽一遍。初步明確是“什麼時間、什麼人、什麼事、前因後果、誰説什麼話”等,對全段的內容有個粗略的瞭解,讀懂六七成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的考試,要一下子全讀懂,一般的人是絕對做不到的。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閲讀中,要根據題幹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憶,運用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實詞、虛詞、句式、活用、倒裝、特殊句式等),解決、完成較容易做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層次去認知全文,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複核的過程。

參考譯文:

張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韓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分別做過韓國的宰相。張良當時年輕,沒有在韓國做官。韓國滅亡後,他弟弟死了都沒有發喪,而以全部的財產尋求刺客刺殺秦王,替韓報仇。他發現一個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鐵錘。秦始皇東遊,到達博浪沙的時候,張良和刺客一起埋伏刺殺秦皇帝,錯誤地擊中副車。秦始皇帝非常生氣,在天下大規模進行搜索,急於找到賊人。十年後,張良行走在路上恰巧碰到沛公,便跟隨了沛公。沛公讓張良做了廄將。沛公到達秦國,宮室有數以千計的帷帳、*馬、珍寶、婦女,他想留下住在那裏。樊噲勸諫,沛公沒有聽他的。張良説:“因為秦國無道,所以沛公能到這裏。為天下除去禍害,現在應該以勤儉樸素來顯示本*。現在剛入秦,就想着安於享樂,這就是所説的‘助桀為虐’。希望沛公聽從樊噲的話。”沛公就又回去駐紮在霸上。項羽到達鴻門,要攻打沛公,項伯夜裏跑到沛公*中,偷偷地見張良,想和他一起逃離。張良説:“臣答應韓王護送沛公,現在事情緊急,逃跑是不義的” 。便把這事告訴了沛公。沛公很驚訝,説:“現在怎麼辦?”張良説:“沛公想要真的背叛項王嗎?”沛公説:“有個小人對我説把持關口不讓諸侯進來,並且可以在秦地稱王,便聽了他的建議” 。張良説:“沛公覺得自己能打敗項王嗎?”沛公沉默,説:“現在該怎麼辦?”張良就此請項伯來見沛公。沛公和項伯一起喝酒,為項伯祝壽,結為親家,讓項伯向項羽詳細説明沛公不敢背叛項王,把住關口的原因是提防別的強盜。漢元年,沛公稱作漢王,在巴蜀稱王,他賞賜張良百多兩黃金,二斗珠玉,張良都一一地把它們獻給項伯了。漢六年,封有功之臣。高帝説:“子房的功勞是運籌帷幄,決定千里之外的勝利,自己在齊挑選三萬户。”張良沒有過戰功,於是對高帝説:“開始臣是在下邳起家,和皇上在留相會,這是上天把臣託付給陛下。陛下采納臣的計策,幸而有時還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封給我就夠了,不敢接受三萬户”。於是就封張良做了留侯。皇上想要廢除太子,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呂后十分恐慌,不知該怎麼辦。有人對呂后説:“留侯擅長出謀劃策,皇上又十分信用他。”張良説:“想一想皇上有四人沒有招納到朝廷,然而皇上非常看好這四個人。讓太子寫一封信,再讓能言善辯者去請,應該會來。如果讓皇上看見這四個人,那麼對太子的成功就起了助一臂之力的作用。”皇上最終沒有換太子,其實是張良想辦法招到了這四個人。高祖死後,呂后感激張良,強令張良吃東西,説:“為什麼要這樣自尋苦處呢!”張良迫不得已,只好吃了東西。六年之後,張良死了,諡號為文成侯。

知識點:*古代文學 東漢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