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17分)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

來源:國語幫 1.57W

問題詳情:

(一)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17分)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

(一)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17分)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範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比冠,博通經史。嘉祐二年,試禮部。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後以書見修,修語梅聖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

    丁母憂。五年,調福昌主簿。歐陽修以才識兼茂,薦之祕*。時新政日下,軾於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衞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吾儕小人,當效命。”雨日夜不止,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表以謝。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詩託諷,庶有補於國。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語,並媒薛所為詩以為訕謗,逮赴台獄,欲置之死,鍛鍊久之不決。神宗獨憐之,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軾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道過金陵,見王安石,曰:“大兵大獄,漢、唐滅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連年不解,東南數起大獄,公獨無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惠卿啟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軾曰:“在朝則言,在外則不言,事君之常禮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禮,公所以待上者,豈可以常禮乎?”安石厲聲曰:“安石須説。”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須是知行一不義,殺一不辜,得天下弗為,乃可。”軾戲曰:“今之君子,爭減半年磨勘,雖殺人亦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食,稱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選自《宋史•蘇軾列傳》)

4.給文中畫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

B.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

C.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

D.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冠,指冠禮,古人二十歲(天子諸侯可提前至十二歲)舉行的加冠之禮,表示其*。

B.殿試, 科舉考試的最高一段,由皇帝親自出題考試,又稱廷試。

C.丁母憂,根據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則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

D.表,“表”是*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是封建社會下臣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裏説:“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軾從小就以東漢範滂為榜樣,母親讚許他的志向,並説兒子你能做範滂那樣的人,母親我也能像範母一樣。

B.蘇軾在徐州當政期間,遇到水災,他身先士卒,發動城裏的富人和禁*一起修築城牆,最後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過金陵,蘇軾勸王安石面對國家危險的*局勢要勇於向皇上進言,兩人鍼砭官場現狀,相談甚歡。

D.蘇軾才學受到歐陽修稱頌,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誇讚,詞學成就被王灼褒獎,可惜他最終沒有得到重用。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 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禮,公所以待上者, 豈可以常禮乎?(4分)

(2)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4分)

【回答】

4.B  

5.A(冠禮,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的加冠之禮。)  

6.B(沒有發動富人)

7.(1)皇帝用來對待您的是非同尋常的禮數,您用來對待皇上的,難道可以是尋常禮數嗎?(所以,用來。豈,難道。上,皇上。)

(2)因此無論(地位)高貴還是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是故,因此。無,無論。師,老師。)

譯文:

    蘇軾十歲時,父親蘇洵到四方遊學,母親程氏親自教他讀書,聽到古今的成敗得失,常能説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讀東漢《範滂傳》,很有感慨,蘇軾問道:“我如果做範滂,母親能答應我這樣做嗎?”程氏説:“你能做範滂,我難道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到二十歲時,就精通經傳歷史。 嘉祐二年,參加禮部考試,以《春秋》經義策問取得第一,殿試中乙科。後來憑推薦信謁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聖俞説:“我應當讓這個人出人頭地了。”

    蘇軾因為母親去世服喪在家。嘉佑五年,調任為福昌主薄。任徐州知州。黃河在曹村決口,氾濫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彙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漲如不及時排泄,城牆將要被浸壞,富裕的百姓爭着出城避水。蘇軾説:“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動搖,我和誰守城?我在這裏,水一定不能沖塌城牆。”又把富人重新趕進城去。蘇軾到武衞營去,對卒長説:“河水將要衝壞城牆,事情緊急,你們雖是禁*,姑且給我出力。”卒長説:“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應當效命。”他就率領兵卒拿着畚箕鐵鍬出去,築起東南長堤,從戲馬台開始,直到城牆。雨日夜下個不停,城牆沒有被淹沒的僅有三版。蘇軾住在堤上,路過家門也不進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這座城。

    調任湖州知州,上表謝恩。又因為有些事對百姓不利而不敢説,用詩來諷刺,以求有益於國家。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摘取他章表中的話,並且引申附會他所作的詩説是誹謗皇上,逮捕進御史台監獄,想處以死罪,羅織罪名很久不能判決。神宗獨自憐惜他,把他作為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蘇軾與農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間生活,在東坡建造房屋,自稱“東坡居士。”

    蘇軾路過金陵,見到王安石,説:“大的*事行動和大刑獄,是漢、唐滅亡的預兆。祖宗用仁厚治理天下,正要改變這些。現在對夏用兵,連年不停,東南又多次興起大獄,你沒有一句話去補救嗎?”王安石説:“兩件事都是呂惠卿發動的,我王安石在外地,怎麼敢説?”蘇軾説:“在朝廷就説話,在外地就不説,這是服事君王的禮節。皇上對待你不是通常的禮節,你對待皇上,難道可以用常禮?”王安石厲聲説:“我王安石要講。”又説:“話出在我王安石的口,進了你蘇子瞻的耳朵。”又説:“人必須知道做一件不義的事,殺一個無罪的人,即使得到天下也不能這樣做,終可以算是好人。”蘇軾開玩笑説:“現在的君子們,爭着減少半年的磨勘期,即使殺人也能做出來。”王安石笑着不説話。

    仁宗剛讀到蘇軾、蘇轍的制策,退朝後高興地説:“朕今天給子孫尋到兩個宰相了。”神宗尤其喜愛他的文章,在宮中閲讀,御膳送來竟忘了吃,稱他為天下奇才。兩個皇帝都能夠了解蘇軾,而蘇軾終究不能被重用。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