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一止,字行簡,湖州歸安人。七歲能屬文,試太學,...

來源:國語幫 1.51W

問題詳情: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一止,字行簡,湖州歸安人。七歲能屬文,試太學,...

(一)文言文閲讀(19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一止,字行簡,湖州歸安人。七歲能屬文,試太學,有司欲舉八行①,一止曰:“行者士之常。”不就。登進士第,為越州教授。

紹興初,召試館職,其略曰:“事不克濟者,患在不為,不患其難,聖人不畏多難,以因難而圖事耳。如其不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敵國自屈,盜賊自平,有是哉?”高宗稱善,且諭近臣以所言剴切知治道,欲驟用,執政不樂,除祕書省校書郎。

遷監察御史。上疏謂:“天下之治,眾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敗之而有餘,君子雖眾道則孤,小人雖寡勢易蔓,不加察,則小人伺隙而入以敗政矣。”又言:“陛下憫宿蠹未除,頹綱未振,民困財竭,故置司講究,然未聞有所施行,得無有以疑似之説欺陛下,曰‘如此將失人心’。夫所謂失人心者,必刑政之苛,賦役之多,好惡之不公,賞罰之不明;若皆無是,則所失者小人之心耳,有何病焉。”

時庶事草創,有司以吏所省記為法,吏並緣為奸,一止曰:“法令具在,吏猶得舞文,矧②一切聽其省記,所欲與則陳與例,欲奪則陳奪例,與奪在其牙頰,患可勝言哉!請以省記之文刊定頒行,庶幾絕奸吏弄法受賕之弊。”從之。逾年而書成。

遷給事中。於凡貴近之請,雖小事亦論執不置。御史中丞廖剛謂其僚曰:“台當有言者,皆為劉君先矣。”

居瑣闥③百餘日,繳奏不已,用事者始忌,奏:“一止同周葵薦呂廣問,迎合李光。”罷,提舉*州太平觀。進敷文*待制。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落職,罷祠。後八年,請老,復職,致仕。秦檜死,召至國門,以病不能拜,力辭,進直學士,致仕。卒年八十三。

一止衝澹寡慾,嘗誨其子曰:“吾平生通塞,聽於自然,唯機械不生,故方寸自有樂地。”博學無不通,為文不事纖刻。詩自成家,呂本中、陳與義讀之曰:“語不自人間來也。”有類稿五十卷。                                                                            (選自《宋史》)

【注】①八行:孝、悌、睦、淵、任、恤、忠、和八種品行。

      ②矧:(shěn)況且。③瑣闥:鐫刻連瑣圖案的宮中小門,亦指代朝廷。

4.下列句中加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則所失者小人之心耳,有何病焉                      病:弊端、問題

B.法令具在,吏猶得舞文                               舞文:徇私舞弊

C.台當有言者,皆為劉君先矣                           先:表率、榜樣

D.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                               朋附:勾結阿附

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太學:太學是漢代出現的設在京師的全國最高教育機構。宋代太學仍為最高學府,隸屬國子監。

B.教授:教授原指傳授知識、講課授業,後成為學官名。文中劉一止所擔任的“越州教授”應該就是越州官學中的學官。

C.用事:在古代有執政當權、使用武力、引用典故等幾個意思。在本文中指執政當權,“用事者”即“當權者”。

D.機械:今指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而古義有二:一是指巧詐之心,二是比喻方式拘泥死板,文中即用古義中的第二個義項。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劉一止對政事頗有見地。紹興初年,召試館職,他的一番話,令高宗讚賞,並且曉諭近臣,説他所言切中事理,符合治國之道。

B.劉一止為官直言敢諫。擔任監察御史期間,曾進言強調“親賢臣、遠小人”之要義;也曾進言批評那些矇蔽皇上的“失人心”之舉。

C.劉一止既提意見,也提建議。在發現有關部門通過省記作奸犯科、徇私枉法後,他提出了把省記之文刊定頒行的建議,而且被採納。

D.劉一止為人淡然,為文自然。他做人,因為衝澹寡慾,所以悠然自樂;他作文,因為不事雕琢,所以詩作被評價為“語不自人間來。”

7.將文言文中的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如其不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敵國自屈,盜賊自平,有是哉?(5分)

譯文:

(2)小人雖寡勢易蔓,不加察,則小人伺隙而入以敗政矣。(5分)

譯文:  

【回答】

4.C            5.D         6.B

7.(1)如果他們不做(什麼努力),只等待命運自己好轉,人事自己端正,敵國自己屈服,盜賊自己平定,有這樣的事嗎?

(2)小人雖少而勢力容易蔓延,如不加以覺察,那麼小人伺機而入就會使朝政敗壞了。

  劉一止字行簡,湖州歸安人。七歲時能做文,參加太學考試,有關部門想舉薦他具備孝、悌、睦、淵、任、恤、忠、和等八行,劉一止説:“品行是士人應該具備的。”不就。中進士及第,任越州教授。

紹興初年,召任館職,他大略説“:事情不能成功的,患在於不做,不患其困難,聖人不怕多難,通過難而圖謀事情。如果不去做,而等待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敵國自屈,盜賊自平,有這樣的事嗎?”高宗稱讚他説得好。並且曉諭近臣認為他所言剴切符合治國之道,打算超擢使用,執政不樂,任命他為祕書省校書郎。

遷任監察御史。上奏説:“天下治道,眾多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敗壞而有餘,君子雖多道則孤,小人雖少而勢力容易蔓延,如不加以覺察,那小人伺機而入就會敗壞朝政了。”又説“:陛下憐憫固有的弊端沒有剷除,頹廢的朝綱沒有振興,民困財竭,因此設立機構講求研究,但沒有聽説有所施行,並有似是而非的議論欺騙陛下,説什麼‘這樣將失去人心’。所謂失去人心,必定是由於刑罰過於嚴苛,賦役過多,好壞不公,賞罰不明,如果這些都不存在,那麼所失去的不過是小人之心,有什麼弊病呢。”

當時各種事情正處於草創時期,有關部門以吏所省記作為法度,官吏因此勾結為奸,劉一止説:“法令都在,官吏依然營私舞弊,況且一切聽憑省記,想任官就引用任例,想奪官就引用奪例,任奪在他的嘴上,弊病能夠勝數嗎?請將省記之文刊定頒行,這樣才能杜絕奸吏玩法受賄的弊端。”朝廷聽從了他的意見。過了一年才寫成。

遷任給事中。對顯貴親近的所有請求,即使是小事也爭執不放。御史中丞廖剛對僚屬説“:台官應當諫言的,都讓劉君先説了。”

居此官百餘天,上奏不斷,當權者開始忌恨他,上奏:“劉一止同周葵推薦呂廣問,迎合李光。”劉一止被罷免,提舉*州太平觀。進為敷文*待制。御史中丞何若上奏:“劉一止朋附李光,傲慢蔑視皇上。”劉一止被落職,罷祠。過了八年,請求告老還鄉,復職,退休。秦檜死後,召他到朝廷,劉一止以病不能拜謝,極力推辭,進為直學士,退休。去世時八十三歲。

劉一止淡泊寡慾,曾教誨他的兒子説“:我平生任官通達坎坷,聽憑自然,不投機取巧,因此方寸之間自有樂地。”博學多才無所不通,做文不講求纖刻,詩詞自成一家,呂本中、陳與義閲讀後説:“詞語不是從人間得來的。”著有類稿五十卷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