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李諮,字仲詢,唐趙國公峘之後。諮幼有至*,父文捷出其母,諮日夜號泣,食飲不入口...

來源:國語幫 1.5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李諮,字仲詢,唐趙國公峘之後。諮幼有至*,父文捷出其母,諮日夜號泣,食飲不入口...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李諮,字仲詢,唐趙國公峘之後。諮幼有至*,父文捷出其母,諮日夜號泣,食飲不入口,父憐之而還其母,遂以孝聞。舉進士,真宗顧左右曰:“是能安其親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評事、通判舒州。後摧知制誥,寇準數改諮所擬製辭,諮不樂,以父留鄉里請外,遂出知荊南。會翰林學士闕,宰相擬他官,帝曰:“不如李諮”,遂為學士。

仁宗即位,權三司使,拜右諫議大夫。嘗奏事兩宮曰:“天下賦調有定今西北寢兵且二十年而邊饋如故戍兵雖未可滅其末作浮費非本務者宜一切裁損以厚下。”即詔諮與御史中丞劉筠等同議宂費,以景德較天禧,計所減得十三之上。

時陝西緣邊數言*食不給,度支都內錢不足支月奉,章獻太后憂之,命呂夷簡、魯宗道、張士遜與諮等經度其事。諮曰:“舊法商人入粟邊郡,算茶與犀象、緡錢,為虛實三估,出錢十四文,坐得三司錢百文。”諮請變法以實錢入粟,實錢售茶,三者不得相為輕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謗蜂起。諮以疾累請郡,改樞密直學士、知洪州。行數月,而御史台鞫吏王舉、句獻私商人,多請慈州*,會計茶法不折虛費錢,妄稱增課百萬緡,以覬恩賞。諮坐不察奪職。

久之,進給事中、知杭州。衣冠子弟恃蔭無賴者,諮悉杖之,境內肅然。還,勾當三班院,坐舉吏降左諫議大夫。

進尚書禮部侍郎,拜樞密副使。數月,遭父喪,起復,遷户部侍郎。是時榷茶法浸壞,乃詔諮、蔡齊等更議之。諮以前坐變法得罪,固辭,不許。於是複用諮所變法,語具《食貨志》。

諮*明辨,周知世務,其處煩猝,常若閒暇,吏不敢欺。在樞府,專務革濫賞,抑僥倖,人以為稱職。

(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五十一》)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賦調有定/今西北寢兵且二十年/而邊饋如故/戍兵雖未可滅/其末作浮費非本務者/宜一切裁損以厚下/

B.天下賦調有定/今西北寢兵且二十年/而邊饋如故戍兵/雖未可滅/其末作浮費非本務者/宜一切裁損以厚下/

C.天下賦調有定/今西北寢兵且二十年/而邊饋如故/戍兵雖未可滅其末作浮費/非本務者宜一切裁損/以厚下/

D.天下賦調有定/今西北寢兵/且二十年而邊饋如故/戍兵雖未可滅/其末作浮費/非本務者宜一切裁損以厚下/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憐之而還其母                  憐:疼愛。

B.而御史台鞫吏王舉、句獻私商人    私:勾結。

C.乃詔諮、蔡齊等更議之            更:交替。

D.專務革濫賞,抑僥倖              抑:抑制。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諮對家人感情特別深厚。李諮的父親曾經休了他的母親,李諮就日夜哭泣,不吃不喝,最終感動父親接回了母親,李諮對母親的孝甚至連皇帝都聽聞了。

B.李諮看事情很有眼光。西北停戰二十年可是邊餉還和原來一樣,李諮敏鋭地意識到可以削減不必要的花費,就給朝廷提出建議,後來果然節省了大量的經費。

C.李諮善於改革。當朝廷發現內府的錢不夠支付陝西邊境守*的花費時,處理這事的李諮果斷地提出改變商人入粟邊郡獲利豐厚的舊辦法,實行減少商人收入的新法。

D.李諮明辨事務。他清楚地瞭解謀身治世之事,工作中雖然經常有繁瑣的事務和突然的變故,但處理起來卻總顯得很悠閒,他屬下的官吏也不敢隨便欺負百姓。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會計茶法不折虛費錢,妄稱增課百萬緡,以覬恩賞。

(2)諮以前坐變法得罪,固辭,不許。

【回答】

9.A

10.C

11.D

12.(1)恰好根據茶法不計算虧損虛費的錢,假稱增加賦税百萬緡,企圖得到朝廷的恩賞。(“會”“妄”“課”“覬”各1分,全句通順1分。)

(2)李諮由於從前因變法獲罪,堅決推辭不答應,沒有被准許。(“以”“坐”“辭”“不許”各1分,全句通順1分。)

【解析】

9.

試題分析:給文言文語段斷句,需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由易到難,把能斷開的先斷開,對不能斷開的字詞要研究前後語句的含義及聯繫,看看斷在哪裏語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後的聯繫往往都有標誌可尋,只要抓住了這些標誌,就可以輕鬆斷句。本語段的名詞(代詞):天下、西北、戍兵、其等;動詞:寢兵、滅、未作、裁損等。故選A。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實詞字意,可採取代入原文法、位置推斷法、語境推斷法、詞*推斷法等。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C項,“更”譯為重新。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內容歸納概括題,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對原文中關鍵細節的理解。可使用假設法與代入法,與選項所在段落進行比對:D項,“欺負百姓”錯,應該是“欺騙他”。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2.

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關鍵字(1)“會”譯為恰巧、適逢,“妄”譯為虛假,“課”譯為賦税,“覬”企圖得到。(2)“以”譯為因為、由於,“坐”譯為犯罪,“辭”譯為推辭,“不許”譯為不被准許。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文言文翻譯】

李諮字仲詢,唐朝趙國公李峘的後人,李諮小時候就表現得至情至*,他父親李文捷把他母親休了,李諮就沒日沒夜地嚎哭,不吃不喝,父親心疼他就讓他母親回來了,從此就以孝聞於天下。科舉中了進士後,宋真宗對左右大臣説:“這是個能讓親人安心的人。”提升為進士科第三名,授以大理評事、舒州通判。後又提拔為掌管起草誥命之職。寇準屢次改動李諮擬定的文書,李諮很不高興,因為父親在家鄉就請求出京做地方官,於是就掌管荊南事務。恰逢翰林學士這個官位空缺,宰相原定的是別的官來當,皇帝説:“不如李諮當好。”李諮就當了翰林學士。

宋仁宗即位,掌管三司使事務,任右諫議大夫。曾向兩宮太后上奏説:“天下的賦税都是有定數的,現在西北停戰將近二十年了,可是邊餉還和原來一樣。邊疆防守的*隊雖然不能撤銷,那些不是*隊本職業務的不必要的花費,應該全部削減用來增加下面的待遇。”朝廷就下詔書讓李諮和御史中丞劉筠等人共同商議削減多餘費用的事,拿天禧年去和景德年相比較,核算後朝廷削減多餘費用十分之三以上。

當時陝西邊境守*多次上奏朝廷説*糧不夠,朝廷計算後發現內府的錢還不夠支付一個月的俸祿,章獻太后很擔憂這件事,命令呂夷簡、魯宗道、張士遜與李諮等人籌劃這事。李諮説:“原來的法律規定商人到陝西邊境納糧,結算茶葉、犀角象牙和緡錢,給的虛價是實錢的多倍,商人只要出十四文錢,就可以得到官府百文錢。”李諮請求變法用實錢納糧,實錢售茶,糧食、茶葉與犀角象牙、緡錢這三樣相互之間不得分貴賤。規定實行之後商人果然失去了豐厚的利潤,於是到處都在埋怨指責李諮。李諮以疾病為藉口多次請求出京任地方官,後改任為樞密直學士、掌管洪州。李諮離開京城幾個月後,御史台的負責審問的官員王舉、句獻等人勾結商人,購進了很多慈州的明*,恰好根據茶法不計算虧損虛費的錢,假稱增加賦税百萬緡,來企圖得到朝廷的恩賞。李諮因失察的罪名而撤職。

過了很久,任命為給事中、掌管杭州,那些倚仗祖上的蔭功行無賴之事的官家子弟,李諮對他們全部施以杖刑,境內一片安定。回京以後,主管三班院,後來因為推舉官吏犯罪降為左諫議大夫。

後來提拔為尚書禮部侍郎,又任命為樞密副使。幾個月後,李諮父親去世回家守孝,守孝期滿後復職,轉任户部侍郎、知諫院事。這時榷茶法漸漸損壞,朝廷於是下詔讓李諮、蔡齊等人重新商議這件事。李諮因為從前由於變法獲罪,堅決推辭不答應,沒有被准許。朝廷於是恢復使用李諮改變的法規,內容詳細記載在《食貨志》裏。

李諮本*能明確分辨是非,能完備的瞭解謀身治世之事,他處在繁瑣的事務和突然的變故當中,但處理起來總像很悠閒的樣子,屬吏不敢欺騙他。在樞密院的時候,專門致力於廢除胡亂的賞賜,抑制下面圖恩賞的僥倖心理,人們認為很稱職。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