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題。於是餘有歎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

來源:國語幫 9.24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題。於是餘有歎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

閲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題。

於是餘有歎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餘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遊褒禪山記》

13.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險以遠,則至者少

B.其孰能譏之乎?               此餘之所得也

C.有志矣,不隨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14.下列不屬於“此餘之所得也”的“得”這一項的是 (       )

A.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15.請簡要概括本段中王安石關於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的條件並説明它們之間的關係。

                                                                                   

16.翻譯下列句子。

(1)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為不在也。

                                                                                  

(2)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回答】

13.A

14.A

15.

(1)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具備“志”“力”、“物”。

(2)“志”是前提,“力”是實現 “志”的主觀條件,“物”是實現 “志”的客觀條件。

16.

①古代的人對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觀察,往往有收穫(心得),因為他們探求思考深入而且廣泛。

②這就是求學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並且謹慎採取的啊。

【解析】

13.

試題分析:A項兩個“以”都是連詞,表並列關係。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

試題分析:作者這一段中探討的是“志”和“至”的關係,故可排除A。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5.

試題分析:*點是“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可從中提煉概括。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6.

試題分析: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幹,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幹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實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向雙音節轉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併或反義合併或反義並列為構詞特徵。據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 (3)相似語言結構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出於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繫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又要聯繫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