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文後各題。高適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貧,客於樑、宋,以求丐自給。其*傲於權貴,窺察洞明。...

來源:國語幫 2.6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文後各題。高適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貧,客於樑、宋,以求丐自給。其*傲於權貴,窺察洞明。...

閲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文後各題。

高適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貧,客於樑、宋,以求丐自給。其*傲於權貴,窺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詩什,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於文雅,唯以舉子待之,適拂袖而去,客遊河右。河西節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衞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於上前,已而又去。

會祿山之亂,徵於翰討祿山,拜適左拾遺兼監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陽。及翰兵敗,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李大宜不恤*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安可得乎?且南陽之帥各皆持節,寧有是,戰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蠆毒,未足為恥也。”玄宗深納之,後祿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

鎦蕁二年,永王璘起兵於*東,欲據揚州。初,上皇以諸王分鎮,適切諫不可。及是永王叛,肅宗聞其論諫有素,召而謀之。適因陳*東利害,永王必敗。上奇其對,以適兼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平*淮之亂。兵罷,宰相李輔國惡適敢言,短於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幾,蜀中亂,出為蜀州刺史,劍南自玄宗還京後,於梓、益二州各置一節度,吏制繁宂,百姓勞敝,適論之曰:“蜀地位在邈遠,垂於險絕,以國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勢。奈何以險阻*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納。後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東川節度使李奐,適率州兵從西川節度使崔光遠攻於璋,斬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黃門侍郎嚴武代之還,用為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食邑七百户。適止輕車詣任,食邑皆封還。永泰元年正月卒,贈禮部尚書,諡曰忠。

(舊唐書·高適傳)

9.對文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於文雅    薄:輕視

B.監*李大宜不恤*務            恤:顧及

C.西幸蜀中,避其蠆毒            幸:帝王到某地

D.李輔國惡適敢言,短於上前      短:缺點

10.下列語句編為四組,能夠表現高適“窺察洞明”的一組是(     )

①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

②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蠆毒

③適拂袖而去,客遊河右

④盛稱之於上前,已而又去

⑤上皇以諸王分鎮,適切諫不可

⑥以國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勢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高適小時候家境貧寒,靠乞討為生,二十歲才關注詩歌創作。所寫詩歌以氣質自我欣賞,為時人傳誦,後被人推薦,但當時專權者李林輔不重視文才,高適憤然離開。

B.安祿山反叛時,高適征討哥舒翰,哥舒翰讓他做左拾遺兼監察御史,於是他又輔佐哥舒翰,在哥舒翰兵敗後謁見玄宗陳述兵敗原因,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見。

C.皇帝讓各個皇子分被鎮守地方,高適曾極力勸阻,但未被採納,後來永王李璘起兵*,肅宗召其商量,採納了他的意見並讓他領兵平定叛亂。

D.高適做蜀州刺史時,對玄宗時代就設置多個節度史的現象表示反對,認為這既讓蜀地百姓勞累,又給**製造了隱患。

12.把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少家貧,客於樑、宋,以求丐自給。

(2)且南陽之帥各皆持節,寧有是,戰而能必拔哉?

(3)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回答】

9.D

10.B

11.B

12.

(1)小時候家裏貧困,客居樑、宋,用乞討來滿足自己生活。(得分點:客於:介詞結構後置。求丐:乞討。自給:滿足自己的生活。)

(2)況且南陽的各路首領都各持權力,難道像這樣打仗能取得勝利嗎?(得分點:且:況且。節:權力。寧:難道。拔:戰勝。)

(3)計劃還沒定下來,尋求可以答覆秦國的人,但沒能找着(這樣的人)

【解析】

試題分析:

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D項,“李輔國惡適敢言,短於上前”中的“短”如解釋為“缺點”在語法上講不通;因該詞後面跟了介賓結構,故“短”活用為動詞,説某人的短處。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比如本題的D項,就可以藉助語法知識辨別正誤。

10.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題幹要求選出“能夠表現高適‘窺察洞明’的一組”,這裏有兩個條件,一是“高適”,二是“窺察洞明”,依據這兩個個條件即可選出*。①表明高適恃才放曠;③表明高適傲視權貴;④表明高適很有才華。

【考點定位】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名師點睛】對於此類題目,考生首先應認真審題,審出題乾的要求,要特別注意題幹中是否有“直接”“間接”等字樣。比如本題,題幹中明確説明選出“能夠表現高適‘窺察洞明’的一組”,這裏的信息有兩個,“高適”“窺察洞明”,“高適”是對象,“窺察洞明”是特點;然後運用排除的辦法進行選擇。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B項,原文“徵於翰討祿山”中的徵不是征伐的意思,而是被哥舒翰徵召,否則,與後面幫助哥舒翰鎮守南陽就矛盾了。故選項中“高適征討哥舒翰”錯誤。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就可以找到選項對應的內容,然後辨別正誤,B項對應的文字在文章第二段,選項曲解實詞的意思,把“徵”誤解為“征討”。

12.第一句中,“客於樑、宋”,介詞結構後置;“求丐”,乞討;“自給”,滿足自己的生活,賓語前置句。第二句中,“且”,況且;“節”,權力;“寧”,難道;“拔”,戰勝。第三句中,“求人可使報秦者”,定語後置句,應為“求可使報秦者”;“報”,答覆。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比如第一句中的狀語後置句,第三句中的定語後置句;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