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李仕魯,字宗孔,濮人。少穎敏篤學,足不窺户外者三年。聞鄱陽朱公遷得宋朱熹之傳,...

來源:國語幫 1.1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李仕魯,字宗孔,濮人。少穎敏篤學,足不窺户外者三年。聞鄱陽朱公遷得宋朱熹之傳,...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

李仕魯,字宗孔,濮人。少穎敏篤學,足不窺户外者三年。聞鄱陽朱公遷得宋朱熹之傳,往從之遊,盡受其學。太祖故知仕魯名,洪武中,詔求能為朱氏學者,有司舉仕魯。入見,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見晚也?”除黃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試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聞。十四年,命為大理寺卿。帝自踐阼後,頗好釋氏教,詔徵東南戒德僧,數建法會於蔣山,應對稱旨者輒賜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賜坐與講論。吳印、華克勤之屬,皆拔擢至大官,時時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橫甚,讒毀大臣。舉朝莫敢言,惟仕魯與給事中陳汶輝相繼爭之。汶輝疏言:“古帝王以來,未聞縉紳緇流,雜居同事,可以相濟者也。今勛舊耆德鹹思辭祿去位,而緇流襝夫乃益以讒間。如劉基、徐達之見猜,視蕭何、韓信,其危疑相去幾何哉?伏望陛下於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彥,則太平可立致矣。”帝不聽。諸僧怙寵者,遂請為釋氏創立職官。於是以先所置善世院為僧錄司,設左右善世、左右闡教、左右講經覺義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數萬。仕魯疏言:“陛下方創業,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孫萬世法程,奈何舍聖學而崇異端乎!”章數十上,亦不聽。仕魯*剛介,由儒術起,方欲推明朱氏學,以闢佛自任。及言不見用,遽請於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無惑乎臣言之不入也。還陛下笏,乞賜骸骨,歸田裏。”遂置笏於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階下。

(節選自《明史·李仕魯傳》)

11.下列句中加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往從之遊                   遊:求學

B.帝自踐阼後                 踐阼:登基

C.應對稱旨者輒賜金袈裟衣     旨:皇帝的詔書

D.未聞縉紳緇流               縉紳:官員

1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李仕魯“剛介”的一組是(    )

①足不窺户外者三年

②惟仕魯與給事中陳汶輝相繼爭之

③伏望陛下於股肱心膂, 悉取德行文章之彥

④奈何舍聖學而崇異端乎

⑤章數十上, 亦不聽

⑥遂置笏於地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仕魯少年時聰明好學,潛心研究學問,又得到了鄱陽朱公遷的教導, 終於成為明初著名儒士, 被官員推薦進入朝廷為官。

B.明太祖很賞識李仕魯,見到李仕魯後,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於是先任命他為黃州同知, 又因政績卓著,同年,讓他擔任了大理寺卿。

C.明太祖登基之後, 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把他們當做親信, 以至於那些僧人為非作歹, 進讒言詆譭大臣。

D.對於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魯深感憂慮,他竭力上疏勸諫皇帝,但是皇帝沒有采納他的意見,於是李仕魯堅決辭官。

14.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吳印、華克勤之屬,皆拔擢至大官,時時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橫甚,讒毀大臣。

(2)如劉基、徐達之見猜,視蕭何、韓信,其危疑相去幾何哉?

【回答】

11.C

12.D

13.B

14.(1)吳印、華克勤這類人,都被提拔為大官,他們經常被皇帝當作耳目,因此這些人十分蠻橫,用讒言詆譭大臣 。(2)如劉基、徐達的被猜疑,和蕭何、韓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距能有多遠呢?

【解析】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意義的理解能力,需要結合語境,把握語句大意作一分析、判斷。C項,本句的大意為:如果應答皇帝當庭提出問題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賜給金袈裟衣,可以推斷,旨:意旨,意思。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這類題的作答,一靠日常積累,二靠對語境的把握。推斷文言實詞可以運用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境。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於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如本題C項,學生容易把“旨”字理解錯誤,以為是“聖旨”等,其實,細緻分析本句大意,則不難推知*。

12.

試題分析:該題選擇全都表現李仕魯“剛介”的一組,只要通讀全文,認真篩選選項,不難得出*。六句話中第①句是説李仕魯三年不出家門, 潛力讀書。第③句與李仕魯無關, 是説陳汶輝上奏疏力求皇帝選用道德行為文章才德傑出的人。

【考點定位】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名師點睛】此類題答題步驟為:看清題幹,理解題幹中概括*論斷的含義,回到原文,揣摩理解,注意比較,排除干擾項;基本方法是:在明確篩選標準後,將選項代入原文比對,然後排除那些不合題幹要求的句子,確定正確的一項,在比對、排除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準對象,忌張冠李戴,體情察意,忌斷章取義,找準區間,忌層次不清,關注手法,忌神合貌離。本題中,要注意①句所説內容與題幹不符,第③句直接與人物無關。據此排除得出*即可。

13.

試題分析:解答此類題時,閲讀一定要細緻,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微末節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後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B錯在“同年,讓他擔任了大理寺卿”,文段中説“期年,治行聞。十四年,命為大理寺卿”,可見李仕魯擔任大理寺卿與黃州同知不是同一年發生的事。

【考點定位】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選項按原文順序,依次對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和迷惑*,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如本題,B項,“同年,讓他擔任了大理寺卿”這一説法,與原文所敍不相吻合。

14.

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關鍵字(1)“屬”:這類人,“拔擢”:提拔,“由是”:因此“徒”:人,各1分,意念被動句“拔擢至大官”:都被提拔為大官,1分,句意1分,“寄以耳目”意譯通順即可;(2)“見”:被,“視”:和,“相去”:相比較,各1分,句意1分。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高考文言翻譯,要求直譯為主,意譯只是輔助。因此,除非你有足夠的理由,否則一定要講究字字落實。專用名詞如地名人名官職名等照抄,省略要補出,詞類活用要準確,特殊句式要調整。尤其要有得分點意識,學會抓關鍵詞,書寫要工整,語句要通順,杜絕錯別字。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本題中,要注意個別重要詞語的翻譯。如“屬”,“見”都是課內常見的詞語,翻譯起來應該不難。

【文言文翻譯】

李仕魯, 字宗孔, 是濮人。年少時聰穎靈敏,專心好學,三年不出大門一步。聽説鄱陽朱公遷得到宋代朱熹的真傳, 前往跟隨他學習,全部學到了他的學問。太祖原來就知道仕魯聲名, 洪武年間, 皇帝下詔尋求通曉朱氏學説的人, 有司推薦仕魯。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見, 太祖非常高興地説:“我尋找你很長時間了,為何到現在才能見到你。”任命為黃州同知, 説: “我暫且拿民事來考考你,等你展現才能後再召見你。”一年後, 治理的政績顯著。十四年, 任命他為大理寺卿。皇帝自登基後, 對佛教很愛好, 下詔徵尋東南戒德僧, 多次在蔣山建法會,如果應答皇帝當庭提出問題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賜給金袈裟衣,詔到宮中,賜坐和他談論佛教之事。吳印、華克勤這類人,都被提拔為大官,他們經常被皇帝當作耳目,因此這些人十分蠻橫,用讒言詆譭大臣 。滿朝官員無人敢説,只有仕魯與給事中陳汶輝相繼為此事和皇帝爭辯。汶輝上疏説:“自古有帝王以來, 沒有聽説官員和僧人, 共同任官成為同事, 可以相互幫助的。現在故舊老臣都考慮辭去俸祿和爵位, 而僧人和一些耳目竟然更加用讒言誣陷。如劉基、徐達的被猜疑,和蕭何、韓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距能有多遠呢? 真心希望陛下任用輔佐帝王的親信, 全部選取德才兼備的俊才, 那麼國家太平很快就可以實現了。”帝不聽從。那些依仗受到寵幸的僧人, 就請求為釋氏創立專職官員。於是把原先所設置善世院改為僧錄司, 設置左右善世、左右闡教、左右講經覺義等官職, 都提高他們原先品級俸祿。道教也是這樣。估計僧尼道士超過幾萬人。仕魯上疏説: “陛下正在創建千秋功業, 凡是意圖所指的地方, 就應是指示給子孫萬世的法規章程, 為什麼捨棄儒家聖學而崇尚佛教異端呢?”奏章上了數十次, 均不被皇帝採納。仕魯*格剛直耿介, 是從學習儒術起家的,正要推崇朱氏學, 以排除佛學為自己的任務。等到上疏的建議不被採納, 就向皇帝請求説:“陛下深深沉溺佛教,無怪乎我的話聽不進去。歸還陛下笏板, 請求允許我告老還鄉,迴歸故里。”於是把笏板放在地上。皇帝大怒, 命令武士擊打之, 立即斃死於台階下。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