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方山子傳蘇軾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1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

來源:國語幫 4.92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方山子傳蘇軾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1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方山子傳

蘇軾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1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2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餘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餘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餘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餘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餘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與!

(選自《蘇軾文集》卷十三)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閭里之合資皆宗之                        宗:敬仰

B. 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            矍然:驚訝相視的樣子

C. 餘既聳然異之                            異:對……感到奇怪

D. 見方山子從兩騎                        從:跟隨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作者在開往先用“聞之於他人”的方法,將其真事隱去,寥寥幾筆寫出了方山子成長的三個階段。

B. 作者以設置懸念的方法,寫方山子遇到作者,感到非常吃驚,在聽聞了作者的遭遇以後,表示了同情和安慰。

C. 作者通過“怒馬獨出,一發得之”這一細節描寫,刻畫出了方山子的卓然不羣、俠氣彌胸的形象。

D. 蘇軾給方山子立傳的目的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塊壘,本文是作者在黃州心態的一種形象的折*。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2)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與!

9.作者邂逅方山子之後“聳然異之”,請概括方山子有哪些異人之處。

【回答】

6.D

7.B

8.(1)年紀漸漸大了,改變志向和行為,努力讀書,想憑藉這條道路在當時幹一番事業,可是始終碰不到機會(把“不遇”翻譯成“得不到賞識”也可以)。(“稍”“折節”“馳騁”“遇”)

(2)我聽説廣州和黃州之間多不平常的人,他們往往裝瘋,弄髒自己,不能夠見到他們的真面目,方山子或許見過他們吧!(“陽”“垢污”“儻”各)

9.①老朋友遭貶,竟不答而笑;②家徒四壁,妻兒奴婢卻自得其樂;③做隱士但又顯示出精明強悍的神*;④放棄富貴生活,來到荒山隱居。

【解析】

6.試題分析:從:使跟隨,意義為“帶領”。

7.試題分析:“表示了同情和安慰”錯誤,原文是“俯而不答,仰而笑”。

8.試題分析:注意重點詞語“不遇”“稍”“折節”“馳騁”“遇”“陽”“垢污”“儻”的翻譯。

9.試題分析:注意根據文中的重點語句“俯而不答,仰而笑”“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精悍之*,猶見於眉間”“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概括。

點睛:簡答題的信息篩選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種品質,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徵等,注意找到對應的文中的相應的句子,然後翻譯,注意題乾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詞語還是自己的話。此題根據文中的重點詞語概括。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