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閲讀方山子傳蘇軾方山子,光、黃①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②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

來源:國語幫 3.03W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閲讀方山子傳蘇軾方山子,光、黃①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②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

文言文閲讀

方山子傳

蘇軾

方山子,光、黃①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②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③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餘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餘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餘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餘既聳然異之。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餘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倘見之歟?

注:①光、黃:即光州和黃州。光州和黃州鄰接。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漢時的遊俠,喜*排

憂解難。③方山冠:漢代祭祀宗廟時樂舞者所戴的一種帽子。唐宋時,隱者常喜戴之。

1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閭里之俠皆宗之        宗:尊奉

B.晚乃遁於光、黃間      遁:隱居

C.見方山子從兩騎        從:跟隨

D.往往陽狂垢污          陽:通“佯”,假裝

12.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B.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C.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D.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13.下列各項對文章的分析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方山子少時仰慕遊俠,但後來改變了自己的志向而發奮讀書,想要憑此馳騁當世,但終不得意。

B.傳記主人公一生貧苦,但他安貧樂道,心境恬淡。晚年隱逸光州、黃州一帶,自得其樂。

C.尾段作者問方山子能否見到那些“陽狂垢污”的“異人”,可見作者對“異人”的仰慕,也隱含有對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讚揚之意。

D.結合蘇軾被貶黃州的處境可知,作者寫方山子,實際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視為作者當時心態的一種形象的折*。

14.翻譯下列句子

(1)鵲起於前,使騎逐而*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

(2)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回答】

11.C

12.B

13.B

14.(1)只見一鵲在前面飛起,他便叫隨從追趕*鵲,未能*中。方山子獨自躍馬向前,一箭*中飛鵲。

(2)用小的換大的,他們又怎麼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憐牲畜沒有過錯卻往死地裏送,那麼用牛跟用羊又有什麼區別呢?

【解析】

11.

試題分析:C項“從”應是使動用法,“使跟隨”的意思。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

試題分析:文言文斷句首先要理解該段的大致意思,根據文意來斷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標誌詞來判斷,會事半功倍,題目中所給的一段的意思為:(等到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 其中標誌詞應抓住:“壯”“然”等。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

試題分析:B項“傳記主人公一生貧苦”錯誤,原文只是説他晚年住茅草屋,吃素食。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4.

試題分析:文言翻譯應當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還要字字落實,尤其要抓住一些關鍵字。(1)得分點:“起於前”狀語後置   “獲” “怒” “得” 句意一分;(2)得分點:易、惡、 隱 、擇 、句意一分。

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文言文翻譯】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遊俠朱家、郭解的品行,鄉里的遊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到了晚年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放棄坐車騎馬,毀壞書生衣帽,徒步在山裏來往,沒有人認識他。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説:“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

我因貶官居住在黃州,有一次經過岐亭時,正巧碰見了他。我説:“哎,這是我的老朋友陳慥陳季常呀,怎麼會在這裏呢?”方山子也很驚訝,問我到這裏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他低頭不回答,繼而仰天大笑,請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裏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奴僕都顯出怡然自得的樣子。

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回想起方山子年輕的時候,是酗酒任*,喜歡使劍,揮金如土的遊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見到方山子帶着兩名騎馬的隨從,身藏兩箭,在西山遊獵。只見前方一鵲飛起,他便叫隨從追趕*鵲,未能*中。方山子拉緊韁繩,獨自躍馬向前,一箭*中飛鵲。他就在馬上與我談論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敗之事,自認為是一代豪傑。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氣勃勃的神*,依然在眉宇間顯現,這怎麼會是一位隱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於世代功勛之家,理應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場,到現在已得聲名顯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陽,園林宅舍雄偉富麗,可與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地方還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絲帛收入,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了。然而他都拋開不去享用,偏偏要來到窮僻的山裏,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獨有會心之處才會如此的嗎?

我聽説光州、黃州一帶有很多奇人異士,常常假裝瘋顛、衣衫破舊,但是無法見到他們;方山子或許能遇見他們吧。

知識點:未分類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