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古硯説【明】許獬餘家有古硯,往年得之友人所遺者,受而置之,當一硯之用,不知其...

來源:國語幫 1.1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古硯説【明】許獬餘家有古硯,往年得之友人所遺者,受而置之,當一硯之用,不知其...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古硯説

【明】許獬

餘家有古硯,往年得之友人所遺者,受而置之,當一硯之用,不知其為古也。已而有識者曰:“此五代、宋時物也,古矣,宜謹寶藏之,勿令損毀。”予聞諸言,亦從而寶之,不暇辨其為真五代、宋與否。

雖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當時人亦僅以當一硯之用耳,豈知其必不毀、必至於今而為古耶?蓋至於今,而後知其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時,所寶為周、秦、漢、魏以上物者,視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漢、魏以上物,示周、秦、漢、魏以上人,其人自視又奚如?

人見世之熙熙者,沉酣於紛華綺麗之樂,奔走於權貴要津之門,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於是有一人焉,出而矯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書圖畫、器物玩好自娛,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則庸俗人亦從而效之。於是士之*利求進者,必窮極其所無,以諂事權貴要津;權貴要津亦時出其所有以誇士。而士之慕為古而不知務者,亦每與世競逐,必盡效其所有而後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與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與庸俗人同好矣,而猶嘵嘵②然竊好古之名,以求其自異於庸俗,不知其名則是,而其意則非。

吾之所謂好古者,學其道,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見,徘徊上下,庶幾得其手澤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則恍然如見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厭。故夫古之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觀今世之所好,大率類是。不能盡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硯説。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   ②嘵(xiāo)嘵:吵嚷。   ③手澤: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人見世之熙熙者           熙熙:忙碌來往追求名利    

B.出而矯之                 矯:違背 

C.於是士之*利求進者       *:追逐               

D.大率類是                 類:似,像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當一硯之用,不知其為古也      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則庸俗人亦從而效之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D.不能盡述,述其近似者今者項莊拔劍舞

1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得知家中之硯是古硯後,沒有及時驗*真偽。這古硯產生時僅是普通工具,沒有特殊意義。

 B.文章圍繞人們對待古物的不同態度展開議論,借題發揮,聯繫現實,最後點明瞭寫作緣由。

 C.作者認為“好古”是淡泊,不與壞風氣同流合污,體現了直面時俗的批判和卓爾不羣的個*。

 D.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義;可“好古”後來漸漸變成附庸風雅,諂媚權貴。

1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示周、秦、漢、魏以上人,其人自視又奚如?

(2)而士之慕為古而不知務者,亦每與世競逐,必盡效其所有而後快。

【回答】

9.B

10.B

11.C

12.(1)拿來給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人看,那時期的人看這些器物有怎樣呢?(2)可是那些羨慕“好古”卻不知追求什麼的讀書人,也每每與世人競爭角逐,一定要仿效他們所擁有的器物而後快。

【解析】

9.

試題分析:實詞題目近些年考核有難度加大的趨勢,一般刻意迴避考綱規定的120個實詞,並且考題選項中夾雜出現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的正確與否。B項,糾正,改變。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0.

試題分析:此題需要逐項分析。B項,轉折連詞“但是”。A項第一個“它”,指古硯;第二個“我的”。C項第一個承接連詞“那麼”;第二個並列連詞。D項第一個助詞“的”,第二個語氣助詞,不譯。做此類題目,要着眼“意義”和“用法”兩點,“意義”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詞*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將所學教材中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代入課外的語句中比較驗*。對於材料中的虛詞,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去推敲;對於高考重點考的18個虛詞,特別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視積累。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試題分析:解答此類題時,閲讀一定要細緻,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閲讀一定要沉得住氣。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微末節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後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C項,“卓爾不羣的個*特徵”屬無中生有。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本題中,要掌握以下關鍵字詞的翻譯:(1)示、自視、奚如;(2)慕、競逐、效。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我家有方古硯,是過去因友人的贈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後就一直放在那裏,當作一方(普通)的硯台使用着,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貴)的古硯。不久有能辨識古物的人告訴我:“這是五代、宋時的古董,年代很久了,應該小心的把它當作珍寶一樣收藏着,不要讓它受損和毀壞了。”我聽到了這樣的勸告後,也就依從了他的話把(這方硯)當作了寶貝。但沒時間來辨識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時的物件。

雖然這樣,這器物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時的東西,當初的人也只僅僅把它當作一個硯台來使用罷了,哪裏知道一定不能毀壞、還一定要把它傳到現在而成為一件古物呢?傳到現在,然後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時(的寶物),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時,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當作珍寶的人,對這塊(五代、宋時的)硯台又如何(看待)呢?但又不知道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拿來給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人看,那時期的人看這些器物有怎樣呢?

人們看到世上那些和和樂樂的人,沉醉於奢華豔麗的享樂中,在權貴和地位顯赫的人的門前來回奔跑,卑躬屈膝的樣子,遭受羞辱卻不知道羞恥。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改變這種風氣,高高直立守道自重,憑淡泊的心態守住自己的*守,拿古代先人琴書圖畫、器物愛好來*自己,並且美其名叫“好古”。所以大凡能名之曰 “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因為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歡的,那麼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隨並模仿着他們。於是讀書人中那些追求財利求得上進的人,一定想竭盡辦法拿出權貴們沒有的東西,來巴結侍奉那些權貴要人;權貴要人也時時拿出自己的器物的在讀書人中誇耀。可是那些羨慕“好古”卻不知追求什麼的讀書人,也每每與世人競爭角逐,一定要仿效他們所擁有的器物而後快。

唉!這不是真能愛好古物,只不過與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罷了。既然與平庸世俗的人愛好相同,可是還要吵嚷着要擁有好古的名聲,來顯示與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樣。不知道他們的名聲是這樣,而他們真實想法卻不是這樣的。

我所説的好古的人,想學習(先人或前輩)的道義,寫他們那樣的文章,思念他們的人卻不能相見,上下徘徊,期望只能得到他們的遺墨、遺物中存留下來的東西來玩賞,就好像恍然見到他們真人一樣,因此喜好它們而從不滿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為他們留下的器物,而是他們的為人。

  我看當今世人所愛好的,大都像這樣。不能詳盡闡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寫了一篇《古硯説》。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