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列材料,完成文後各題説文之為書,以文字而兼聲音訓詁者也。吾友段氏若膺,於古音之條理,察之精,剖之密,因是...

來源:國語幫 2.6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列材料,完成文後各題説文之為書,以文字而兼聲音訓詁者也。吾友段氏若膺,於古音之條理,察之精,剖之密,因是...

閲讀下列材料,完成文後各題

説文之為書,以文字而兼聲音訓詁者也。吾友段氏若膺,於古音之條理,察之精,剖之密,因是為説文注,而聲音之道大明。於許氏之説,正義、借義,知其典要,觀其會通,而訓詁之道大明。訓詁聲音明而小學明,小學明而經學明。蓋千七百年來無此作矣。若夫辨點畫之正俗察篆隸之繁省沾沾自謂得之而於轉註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聞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聲音訓詁也。其視若膺之學,淺深相去為何如邪!

(節選自王念孫《<説文解字注>序》)

20.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5處)

21.《説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其作者是        時期的        。

22.據上文,“若膺之學”深在何處?(15個字以內)

【回答】

20.若夫辨點畫之正俗/察篆隸之繁省/沾沾自謂得之/而於轉註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聞/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聲音訓詁也(每處1分)

21.東漢  許慎

22.通文字,兼通聲音、訓詁。

【解析】

2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甚善然未嫻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書者致幕下庶幾佐君不逮”,這句話的大意是:這很好,可是你先前沒有做過官,對官場的事務都不熟悉,應該儘快物*精通律令文書的幕僚到幕府中來,或許可以幫助你彌補不足。然後再根據句中的一些斷句標誌進行斷句。本句中,可以抓虛詞,“者”“然”;在抓不能分開的詞“幕下”“庶幾”。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2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文學常識的把握情況。《説文解字》簡稱《説文》,*東漢許慎編著的文字工具書。按部首編排,並以六書理論解釋字形、字義、字音及其互相關係的漢語字典,為*最早的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一部字典。《説文》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説解133,441字,原書分為目錄一篇和正文14篇。《説文》完成於永元十二年(100年),直到建光元年(121年)才令其子許衝獻上朝廷。原書現已失落,但其中大量內容被漢朝以後的其他書籍引用,並有北宋徐鉉於雍熙三年(986年)校訂完成的版本(稱為"大徐本")流傳至今。宋以後的説文研究著作多以此為藍本,例如清朝的段玉裁註釋本。

【技巧點撥】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高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説,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繫;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繫。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峯,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説、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2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題幹問“據上文,‘若膺之學’深在何處?”,已經提示學生*在上文,而且*就在文中,只要理解這段文字的大意,就好概括了。由“辨點畫,察篆隸,明曉假借之通例”、“明訓詁之道從而小學明以致經學明”可概括出*。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知識點:古代應用公文類(含奏議 序跋 贈序 銘文 祭文等)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