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

來源:國語幫 1.7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刑賞忠厚之至論

蘇軾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歎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故其吁俞之聲,歡休慘慼,見於虞、夏、商、周之書。成、康既沒,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猶命其臣呂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憂而不傷威而不怒慈愛而能斷惻然有哀憐無辜之心,故孔子猶有取焉。

傳曰:“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形也。”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嶽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嶽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嗚呼!盡之矣!可以賞,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於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

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鋸。賞之以爵祿,是賞之道行於爵祿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祿之所不加也;刑以*鋸,是刑之威施於*鋸之所及,而不施於*鋸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鋸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則舉而歸之於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於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詩》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亂,豈有異術哉?時其喜怒,而無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義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因其褒貶之義以制賞罰亦忠厚之至也。

1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一善,從而賞之                從:接着

B.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        蓋:大概

C.罰疑從去,所以慎形也。          去:離開

D.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            勝:盡

1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              棄*曳兵而走

B. 故孔子猶有取焉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C. 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            師道之不傳也久

D. 賞之過乎仁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15.下面的句子編為四組,均能體現蘇軾“重賞輕罰”的“仁政”主張的一項是

①憂而不傷,威而不怒,慈愛而能斷            ②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

③過乎仁,不失為君子                        ④罰疑從去,所以慎形也

⑤罪疑惟輕,功疑惟重                        ⑥君子如祉,亂庶遄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16.下面對句讀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 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

B.其言憂而不傷/威而不怒/慈愛而能斷/惻然有/哀憐無辜之心

C.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D.《春秋》之義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因其褒貶之義/以制賞罰/亦忠厚之至也

17.把上面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 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

譯文:                                                             

(2) 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譯文:                                                           

【回答】

13.C

14.C

15.C

16.C

17.(1)他們愛百姓愛得多麼深厚,憂慮百姓的事憂慮得多麼急切,而對待天下的人都是用寬仁忠厚啊!(2)所以天下的人都害怕皋陶執法的嚴厲,卻喜歡堯用刑的寬大。

【解析】

13.

試題分析:實詞題目近些年考核有難度加大的趨勢,一般刻意迴避考綱規定的120個實詞,並且考題選項中夾雜出現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的正確與否。C項的“去”意為“免除”。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

試題分析:此題需要逐項分析。A項的前者為連詞,表遞進;後者為連詞,錶轉折。B項的前者為語氣詞,呢;後者為副詞,哪。C項均用作主謂之間取獨。D項的前者作介詞相當“於”;後者作介詞,比。做此類題目,要着眼“意義”和“用法”兩點,“意義”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詞*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將所學教材中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代入課外的語句中比較驗*。對於材料中的虛詞,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去推敲;對於高考重點考的18個虛詞,特別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視積累。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指穆王的感受;③對“仁”的態度;⑥引用詩經的話君子應如何避亂。②④⑤符合題意。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淺易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標點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讀多背,形成語感。有了一定的語感,讀到該停頓之處,就會自然而然地停頓,不必苦思。斷句、標點也講求一定的技巧,做題時應把握準語意,根據語法結構、邏輯規律作出判斷。解答本題應首先明白語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對語句進行斷句。A、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B、其言憂而不傷,威而不怒,慈愛而能斷,惻然有哀憐無辜之心。C.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D.《春秋》之義,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因其褒貶之義以制賞罰,亦忠厚之至也。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本題中,要掌握以下關鍵字詞的翻譯:(1)句注意“何其”(其愛民之何深的倒裝)、“以君子長者之道也”(“以”當“用”譯,“也”作語氣詞“啊”譯);(2)句注意“堅”(嚴厲)、“而”(連詞表轉折相當於“卻”)。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唐堯、虞舜、夏禹、尚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時候,他們愛百姓愛得多麼深厚,憂慮百姓的事憂慮得多麼急切,而對待天下的人都是用寬仁忠厚啊!誰做了一件好事跟着就獎賞他,接着又歌頌、讚美他,用這個來贊成他好的開頭並勉勵他堅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壞事跟着就懲罰他,接着又憐憫、*戒他,用這個使他改掉過錯,並且開闢新路。所以,那歎息或應許的聲音,歡樂或悲傷的感情,在虞、夏、商、周的書上都能見到。成王、康王死後,穆王即位,周朝的道德傳統開始衰敗。然而穆王還命令他的大臣呂侯,告訴他辦案要謹慎。穆王的話憂慮而不悲傷,威嚴而無怒氣,顯得慈愛而果斷,難過地流露出哀憐無罪者的心情,所以孔子還認為穆王有可取的地方呢!

書傳上説:“獎賞有疑問,還是給予獎賞,這是為了廣施恩德啊!懲罰有疑問,就免除懲罰,這是為了謹慎用刑啊!”堯當政的時候,皋陶做獄官。將要判人死刑,皋陶接連多次説:“殺他!”堯卻接連多次説:“寬恕他!”所以天下的人都害怕皋陶執法的嚴厲,卻喜歡堯用刑的寬大。四嶽説:“鯀可以使用。”堯回答説:“不行,鯀違抗命令,敗壞了他的族類。”接着又説:“試用他一下吧。”為什麼堯不聽從皋陶再三要殺人的主張,卻採納四嶽推薦使用鯀的建議呢?既然這樣,那麼聖人的用意,大概也可以看出來了。《書經》上説:“判罪時有疑惑,只能輕判;授功時有疑惑,只能重賞。與其殺掉沒有罪的人,寧願自己犯不遵守成規定法的過失。”唉!賞罰必須恰當的道理都在這裏邊了。可賞可不賞的,獎賞他是超過了仁;可罰可不罰的,懲罰他是離開了義。超過了仁,還不失為君子;離開了義,就會變為殘忍的人。所以仁可以超過,義卻不能偏離啊!

古時候,賞賜不用官位、俸祿,懲罰不用*、鋸一類的刑具。用官位、俸祿賞賜,這種辦法只能對能得到官位、俸祿的人產生作用,而對得不到官位、俸祿的人就沒有作用;懲罰時使用*、鋸一類刑具,這種刑法的威力,只對可能受這種刑的人產生作用,對不會受這種刑的人卻沒有作用。古代賢明的君王知道天下的好事賞賜不盡,不能一一用官位、俸祿來勉勵;又知道天下的壞事懲罰不盡,不能一一用*、鋸來制裁,所以有了疑惑就全都以仁愛之心來處理,用寬仁忠厚對待天下的人,使天下的人都互相帶領回到寬仁忠厚。所以説這是忠厚到了極點啊!

《詩經》上説:“君子如果喜歡聽從賢者的話,禍亂便迅速停止;君子如果怒斥壞人的話,禍亂便會很快終結。”君子消除禍亂,難道有特異的法術嗎?他有時喜,有時怒,總是離不開仁罷了。《春秋》這部書的原則是:立法從嚴,要求人家卻從寬。依照《春秋》的褒貶原則來制定賞罰條例,也是忠厚到了極點啊!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