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題。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

來源:國語幫 2.7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題。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題。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9.下列句中“於”子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青,取之於藍  

A.苛政猛於虎也

B.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C.*,水為之,而寒於水

D.舜發於畎畝之中

10.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知明而行無過                             B.君子生非異也

C.假舟楫,非能水也                         D.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11.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河      

A.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B.外連衡而鬥諸侯

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D.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12.下列對選文第四段分析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荀子使用“博喻”的手法,由感*到理*闡明事理,使人心悦誠服。

B.文段闡明瞭學習的方法和態度,其中針對學習方法,作者指出要善於積累,而貴在堅持、專心一致是就學習態度而言的。

C.用蚯蚓的“用心一”與螃蟹的“用心躁”進行對比,意在説明學習如果一曝十寒,時學時輟,再簡單的知識也學不會;如果能持之以恆,再艱深的知識也可學會。

D.“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説明人們掌握知識,培養品德是一個逐步積累,逐步發展,最後達到質的飛躍的過程。

13.將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

(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2分)

譯文: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河。(2分)

   譯文:

                                                                    

(3)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海。(3分)

  譯文: 

【回答】

9.D(例句和D項中的“於”是介詞,“從”的意思;A項中的“於”為“比”;B項中的“於”為介詞,表示引進的動作或行為對象;C項中的“於”為“比”的意思。)10.C(A項“知”通“智”;B項“生”通“*”;D項“輮”通“煣”。)  11.D(例句和D項均為名詞做動詞;A項中“齊”為形容詞意動用法;B項中“鬥”為動詞的使動用法;C項中“日”為名詞作狀語。)  12.C(C項中蚯蚓和螃蟹的對比,是説明學習要專一,而不是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13.(1)即使又曬乾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用火烤使它彎曲成這樣的。(2)藉助船隻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卻能橫渡*河。(3)所以,不積累每一小步,就沒有到達千里之外的辦法;不匯聚細流,就沒有形成*海的辦法。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