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文字,完成文後各題唐恪,字欽叟,杭州錢塘人。以蔭登第,調郴尉。縣民有被害而屍不獲,吏執其鄰人,抑使自誣...

來源:國語幫 1.9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文後各題唐恪,字欽叟,杭州錢塘人。以蔭登第,調郴尉。縣民有被害而屍不獲,吏執其鄰人,抑使自誣...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唐恪,字欽叟,杭州錢塘人。以蔭登第,調郴尉。縣民有被害而屍不獲,吏執其鄰人,抑使自誣,令以為信。恪爭之,令曰:“否將為君累。”恪曰:“吾為尉而盜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訪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屍,遂獲盜。知榆次,縣豪子雄於鄉,不輸公賦,前後莫敢詰。恪以理善曉之,悟而自悔,折節為長者。大觀中,召為屯田員外郎,持節招納夷人。夷始恫疑衷*以逆恪盡去兵衞從數十卒單行夷望見歡呼投兵聽命。

徙滄州。河決,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齡怒,劾之,恪不為動,益治水。水去,城得全,

詔書嘉獎。乃上疏請暫免諸縣租,等第振貸,以寬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彥薦之,拜同知樞密院事,至則為中書侍郎。八月,進拜少宰兼中書侍郎,帝注禮之甚渥。然恪為相,無濟時大略。金騎再來,邀割三鎮,恪集廷臣議,以為當與者十九,恪從之。使者既行,於是諸道勤王兵大集,輒諭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於帝曰:“唐自天寶而後屢失而復興者,以天子在外可以號召四方也。今宜舉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連據秦、雍,領天下親征,以圖興復。”帝將從其議,而開封尹何慄入見,謂周之失計,未有如東遷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頓地曰:“今當以死守社稷。”擢慄門下侍郎,恪計不用。

從帝巡城,為都人遮擊,策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繼劾其罪,謂:“恪之智慮不能經畫邊事,但長於交結內侍,今國勢日蹙,誠不可以備位。”乃以慄代為相。

(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持節招納夷人               持節:拿着符節。

B.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乘:登上

C.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       薄:迫近

D.帝注禮之甚渥               渥:優秀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否將為君累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B.謂周之失計                      之二蟲又何知

C.以天子在外可以號召四方也        風之積也不厚

D.縣豪子雄於鄉                    望長安於日下

1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夷始恫疑/衷*以逆恪/盡去兵衞/從數十卒/單行/夷望見歡呼/投兵聽命。

B.夷始恫疑/衷*以逆/恪盡去兵衞從數十卒/單行/夷望見歡呼/投兵聽命。

C.夷始恫疑/衷*以逆/恪盡去兵衞從數十卒/單行/夷望見歡呼投兵/聽命。

D.夷始恫疑/衷*以逆恪/盡去兵衞從數十卒/單行/夷望見歡呼投兵/聽命。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唐恪為官公正,執政有方。為官期間,不怕受牽連,為人辯護;豪紳子弟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從命令。

B.唐恪忠於職守,敢於抗上。在滄州做官時,遇黃河決堤,拒絕了都水孟昌齡索要船隻與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滄州城,受到皇上嘉獎。

C.唐恪智謀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議皇帝放棄汴梁遷都洛陽,後遭到了開封尹何慄的反對,計謀不被採用。後來受到*劾,被免去相位。

D.唐恪缺少遠見,主張和議。因為主張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後退,所以跟從皇帝巡城時,被都城人攔住擊打,騎馬快跑才得脱身。

16.翻譯下面句子(10分)

①縣民有被害而屍不獲,吏執其鄰人,抑使自誣,令以為信。 (5分)

②恪之智慮不能經畫邊事,但長於交結內侍,今國勢日蹙,誠不可以備位。(5分)

【回答】

12.D

13.D

14.B

15.D

16.(1)縣裏有個百姓被害但屍體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鄰居,強迫他自己承認是兇手,縣令認為是真實的

(2)唐恪的智謀不足以經營籌劃邊關的戰事,只長於交結宦官,現在國家形勢日益緊急 ,確實不可以在這個官位上任職。

【解析】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D項,“帝注禮之甚渥”中的“渥”如解釋為“優秀”,和整個句子的意思不合,因為前面説的是“皇帝對他的禮遇”,故應解釋為“優厚”。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就可以採取課內知識遷移法解決。比如本題的幾個選項就可以結合課內所學的內容進行解答。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題幹問的是“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D項,兩個“於”都解釋為“在”。A項,第一個“為”是動詞,成為;第二個“為”是語氣詞,呢。B項,第一個“之”,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第二個“之”,指示代詞,這。C項,第一個“也”,與上一句的“者”構成判斷;第二個“也”表示句中的停頓。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一、前後同則同。如果相比較的兩個文言句子中兩個虛詞前後的實詞的詞*或短語的屬*相同,那麼這兩個虛詞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二、前後異則異。如果在解題過程中,發現虛詞前後的實詞或短語的屬*不完全一致,那麼這組虛詞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靈活運用別的方法來輔助判定,比如聯想教材上類似的句子,或聯繫上下文將其翻譯出來,或用排除法等。三、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如果遇到所考查虛詞的句子是特殊句式時要特殊處理,不要套用上面的方法。比如説是省略句,即虛詞前後的詞語有省略現象,這就需要將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不要不補充完整就來判定。同樣,如果遇到賓語前置句式也要按賓語前置的規則來處理。還有就是如果遇到所考查虛詞前後的實詞有活用現象時要以活用後詞*為準,不能以活用前其本身的詞*為判定依據。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夷始恫疑衷*以逆恪盡去兵衞從數十卒單行夷望見歡呼投兵聽命”,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這段話的意思是“夷人開始害怕懷疑,在衣服裏面穿着鎧*迎接他,唐恪讓幾十名衞兵都撤離,一人獨往。夷人望見後歡快高呼,扔下兵器服從命令”,然後再根據句中的一些斷句標誌進行斷句。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D項中“因為主張投降金兵”有誤,選項對應的內容在文章第四、五節,文中原句是“然恪為相,無濟時大略。金騎再來,邀割三鎮,恪集廷臣議,以為當與者十九,恪從之”“從帝巡城,為都人遮擊,策馬得脱”,可見他只是主張割城,並無投降金兵之心。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16.

【試題分析】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執”,抓;“抑”,強迫;“以為”,認為;“信”,真實。第二句中,“智慮”,智謀;“經畫”,經營籌劃;“但”,只;“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蹙”,緊急,窘迫;“誠”,確實。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唐恪,字欽叟,是杭州錢塘人。憑皇帝的恩賞登第,調任郴縣縣尉。縣裏有個百姓被害但屍體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鄰居,強迫他自己承認是兇手,縣令認為是真實的。唐恪為那人爭辯,縣令説:“如果辯護錯了就會牽累你。”恪説:“我做縣尉而不能捕到兇手,還要使無辜的人去死嗎?”親自外出訪問尋找,晚上就有人來告發,天明就找到屍體,於是抓獲了兇手。任榆次知縣時,縣裏有一個豪紳的兒子稱霸於鄉里,不交納賦税,前後的知縣都沒有敢問的。唐恪用道理好言開導他,他省悟自悔(或“覺悟過來悔恨自己”),改變當初行徑(或“強自剋制,改變初衷”)而成為一個*情謹厚的人。大觀年間,唐恪被任命為屯田員外郎,拿着符節招納夷人。夷人開始害怕懷疑,在衣服裏面穿着鎧*迎接他,唐恪讓幾十名衞兵都撤離,一人獨往。夷人望見後歡快高呼,扔下兵器服從命令。

調任滄州。黃河決堤,大水衝到城下,唐恪登城搶修。都水孟昌齡發去公文索要船隻和士兵,唐恪報告説水勢正猛烈,船應當用來 防備緊急情況;滄州是最遠的邊境,*隊沒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調遣。孟昌齡大怒,*劾他,唐恪不為之所動 ,更加盡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滄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詔嘉獎。於是上奏請求暫時免除各縣的賦税,分等級賑濟,來寬解遭到水災的百姓,百姓非常高興。

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彥推薦唐恪,授予同知樞密院事,到了後又任命為中書侍郎。這年八月,又任命為少宰兼中書侍郎,皇帝對他禮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無拯救時世的大謀略。金兵第二次侵來時,要求割讓三鎮,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議,認為應當割給金兵三鎮的人佔十分之九,唐恪聽從他們的意見。使者已經出發,這時各路勤王的部隊才聚集京城周圍,唐恪就命令他們停止前進,都回師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開始後悔,就祕密地對皇帝説:“唐朝從天寶年後屢次失去京城又復興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號召四方。現在應該效法景德舊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遷洛陽,佔據秦州和雍州,親自率領天下的人征討,從而爭取復興國家。”皇上將要聽從他的建議,而開封尹何慄入見,引用蘇軾的現點,説周王朝之失算,沒有比東遷更嚴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變主意,以腳跺地説: “現在應當以死守社稷。”提拔何慄為門下侍郎,唐恪的計策不被採用。

唐恪跟從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攔住擊打,唐恪策馬快跑才得以脱身,於是就呆在家裏請求辭去官職。繼而御史胡舜陟*劾他的罪行,説:“唐恪的智謀不足以經營籌劃邊關的戰事,只長於交結宦官,現在國家形勢日益緊急 ,確實不可以在這個官位上任職。”皇上就讓何慄代替他做宰相。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