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呂惠卿,字吉甫,泉州晉*人。父琦習吏事,為漳浦令。通判宜州,儂智高入寇,轉運使...

來源:國語幫 1.9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呂惠卿,字吉甫,泉州晉*人。父琦習吏事,為漳浦令。通判宜州,儂智高入寇,轉運使...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呂惠卿,字吉甫,泉州晉*人。父琦習吏事,為漳浦令。通判宜州,儂智高入寇,轉運使檄璹與兵會,或勸勿行,不聽。將二千人躡賊後以往,得首虜為多。

惠卿起進士,為真州推官。秩滿入都,見王安石,論經義,意多合,遂定交。熙寧初,安石為政,惠卿方編校集賢書籍,安石言於帝曰:“惠卿之賢,豈特今人,雖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學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獨惠卿而已。”及設制置三司條例司,以為檢詳文字,事無大小必謀之,凡所建請章奏皆其筆。擢太子中允、崇政殿説書、集賢校理,判司農寺。

司馬光諫帝曰:“惠卿儉巧非佳士使安石負謗於中外者皆其所為安石賢而愎不閒世務惠卿為之謀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並指為奸邪。近者進擢不次,大不厭眾心。”帝曰:“惠卿進對明辨,亦似美才。”光曰:“惠卿誠文學辨慧,然用心不正,願陛下徐察之。*充、李訓若無才,何以能動人主?”帝默然。光又貽書安石曰:“諂諛之士,於公今日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將必賣公自售矣。”安石不悦。

會惠卿以父喪去,服除,召為天章*侍講,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判國子監,與王雱同修《三經新義》。又知諫院,為翰林學士。安石求去,惠卿使其黨變姓名,日投匭【注】上書留之。安石力薦惠卿為參知政事,惠卿懼安石去,新法必搖,作書遍遺監司、郡守,使陳利害。又從容白帝下詔,言終不以吏違法之故,為之廢法。故安石之政,守之益堅。

始,惠卿逢合安石,驟致執政,安石去位,遂極力排之,至發其私書於上。章悖、曾布、蔡京當國,鹹畏惡其人,不敢引入朝。以是轉徙外服,訖於死雲。

(節選自《宋史·列傳二百三十》)

【注】投匭:臣民向皇上上書。

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惠卿儉巧非佳士/使安石負謗於中外者/皆其所為/安石賢/而愎不閒世務/惠卿為之謀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並指為奸邪

B.惠卿儉巧非佳/士使安石負謗於中外者/皆其所為/安石賢而愎不閒/世務惠卿為之/謀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並指為奸邪

C.惠卿儉巧非佳士/使安石負謗於中外者/皆其所為/安石賢而愎/不閒世務/惠卿為之謀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並指為奸邪

D.惠卿儉巧非佳/士使安石負謗於中外者/皆其所為/安石賢而愎不閒/世務惠卿為之/謀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並指為奸邪

14.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通判”為擔任通判的意思,名詞用作動詞。宋朝為加強對地方官的監察和控制,設“通判”一職。

B.古代官員任職期滿謂“秩滿”,經考核後,或調動任職,或降職,或升遷。

C.擢,在文中指“升任”的意思。李密在《陳情表》中提到“過蒙拔擢”,“拔擢”是破格提拔的意思。

D.古代父母死後,為人子者要服喪三年以報答養育之恩,守喪期滿,謂“服除”。守喪期間的人沒有做官的。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呂惠卿有文才。他與王安石討論經義,意思大多相合,王安石在皇上面前極力稱讚他;皇帝也曾説他進對是非分明,好像是個難得的人才。

B.呂惠卿與王安石志同道合。呂惠卿為檢詳文字,王安石大小事情都和他商議;呂惠卿也支持王安石,王安石建議請示的奏章都是他起草的。

C.呂惠卿受司馬光貶譏。司馬光對呂惠卿的評價與王安石截然相反,但是皇上不贊同;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信,挑撥他與呂惠卿的關係。

D.王安石請求離任時,呂惠卿極力挽留。呂惠卿擔心王安石離開後,新法不能推行,就動員官員陳述利害,又請皇上下詔,因此,新法得到更堅決地推行。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惠卿之賢,豈特今人,雖前世儒者未易比也。

(2)諂諛之士,於公今日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將必賣公自售矣。

【回答】

13.C

14.D

15.C

16.(1)呂思卿的賢能,哪裏只當今的人.即使是前代的大師也不是輕易能與他相比的。

(2)獻媚的人,對於現今的您確實有順從應合的愉快,一旦(您〉失去權勢.將一定會出賣您而實現自己(的*謀〉。

【解析】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首先結合語境理解劃線句的意思,“惠卿儉巧非佳士/使安石負謗於中外者/皆其所為/安石賢而愎/不閒世務/惠卿為之謀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並指為奸邪”,這句話是説“呂惠卿邪佞不是良士,使得王安石在朝廷內外受人誹謗,都是他乾的。王安石有才德但很固執,不諳世務,呂惠卿為他出謀劃策,而王安石極力推行,所以天下人認為他倆都是奸邪”;這段話是司馬光對皇帝的勸諫,先抓專有名詞,“惠卿”即“呂惠卿”,“安石”即“王安石”,“惠卿儉巧非佳士”是否定判斷。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和謂語的確定。一般情況下,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須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特別注意“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14.

試題分析: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名著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幹中的修飾限制成分。D項,“守喪期間的人沒有做官的”有誤;國家有特殊情況也可以徵召守喪的人,叫“奪情”。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備考時要積累名著、名篇作者、時代、國別、文學形象、作品主題等文學常識。解答此道題目,需要逐項審讀,按照自己積累的有關知識,判斷相關內容,是否正確;要注意各項表述中有關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C項,“司馬光對呂惠卿的評價卻與王安石截然相反”,不符合原文意思,司馬光也認為呂惠卿“文學辨慧”,只是“用心不正”。另外“挑撥他與呂惠卿的關係”分析也欠妥,司馬光只是在勸説王安石。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選項C來源於文章第三段,從文章中司馬光對呂惠卿的評價中可以知道,“截然相反”這一説法錯誤,從文中來看,司馬光對呂惠卿的文學才華是認可的。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賢”,賢能;“豈特”,哪裏只是;“易”,輕易;“雖”,即使。第二句中,“諂諛”,獻媚;“誠”,確實;“順適”,順從應和;“自售”,賓語前置,應為“售自”,實現自己的*謀。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呂惠卿,字吉甫,泉州晉*人。他的父親呂琦通曉吏事,做漳浦縣令。呂琦任宜州通判,儂智高入寇,轉運使召呂王壽與敵兵交會,有人勸呂王壽不要去,他沒聽。率二千人跟在賊兵後前往,俘獲賊兵首領多人。

呂惠卿由進士而起用,做真州推官。任期滿後入京,與王安石相見,講論經義,意見多相同,於是結為友人。熙寧初年,王安石執政,呂惠卿正在編校集賢殿書籍,王安石對皇上説:“呂惠卿的賢能,哪裏只當今的人,即使是前代的大儒也不是輕易能與他相比的。學習先王之道而能使用的,只有呂惠卿。”等到設制置三司條例司,用呂惠卿為檢詳文字,無論事情大小都和他商議,凡是王安石建議請示的奏章都出自他的手筆。他被提升為太子中允、崇政殿説書、集賢校理,判司農寺。

司馬光向皇上進諫説:“呂惠卿邪佞不是良士,使得王安石在朝廷內外受人誹謗,都是他乾的。王安石有才德但很固執,不諳世務,呂惠卿為他出謀劃策,而王安石極力推行,所以天下人認為他倆都是奸邪。近來對他的晉升不按次序,使眾人之心大有不滿。”皇上説:“呂惠卿進對明辨,也像優秀人才。”司馬光説:“呂惠卿確有文才,很聰明,但用心不正,希望陛下慢慢考察他。*充、李訓若無才能,如何能動搖人主呢?”皇上沉默。司馬光又送書信給王安石説“:獻媚的人,對於現今的您確實有順從應和的愉快,一旦你失去權勢,將一定會出賣您而實現自己的*謀。”王安石不高興。

恰好呂惠卿為父守孝而離去,服喪期滿,召為天章*侍講,同修起居注,升為知制誥,判國子監,與王雱一起修《三經新義》。又為知諫院、翰林學士。王安石請求離任,呂惠卿讓他的親信變換姓名,每天都上書挽留他。王安石力薦呂惠卿為參知政事,呂惠卿怕王安石離開後,新法一定會動搖,寫信下發給各監司、郡守,讓他們陳述利害。又從容地請皇上下詔,表明始終不因官吏違法而廢除新法。因此,王安石新法得到更堅決地推行。

起初,呂惠卿迎合王安石,很快到達執政的位置,王安石離任後,呂惠卿隨即極力排斥他,甚至把他的私人信件報到上面。章悖、曾布、蔡京掌權,都害怕厭惡他這個人,不敢舉薦他入朝。因此,呂惠卿一直在外地輾轉為官,直到死去。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