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許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漢乾佑中,登進士第,時年*。周顯德初,解褐授濟*主簿...

來源:國語幫 3.3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許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漢乾佑中,登進士第,時年*。周顯德初,解褐授濟*主簿...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許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漢乾佑中,登進士第,時年*。周顯德初,解褐授濟*主簿,考功員外郎張義薦為淄州團練判官。宋初赴調,引對便殿。仲宣氣貌雄偉,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詔知北海*。仲宣度其山川形勢、地理廣袤可以為州郡,因畫圖上之,遂升為濰州。初,議建牧馬監,令仲宣行視諸州,頗得善地。從徵並門,掌給納,四十餘州資糧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強幹。開寶四年,知荊南轉運事。及徵*南,又兼南面隨*運事,兵數十萬,供饋無闕。南唐平,以漕輓功拜刑部郎中。中謝日,召升殿獎諭,賜緋。九年,詔知永興*府事。太宗嗣位,遷兵部郎中,驛召赴闕,賜金紫。授西川轉運使,屬西南夷寇*邊境,仲宣親至大度河諭以逆順示以威福夷人率服會言事者雲*表用兵時仲宣乾沒官錢召還令御史台盡索財計簿鈎校凡數年而畢無有欺隱改廣南轉運使,會徵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將孫全興等失律,仲宣因奏罷其兵。不待報,即以兵分屯諸州,開庫賞賜,草檄書以諭交州。交州即送款內附,遣使修貢。仲宣覆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為左諫議大夫。未幾,召還,以本官權度支。仲宣*寬恕,倜儻不檢,有心計。初,為濟*主簿時,令與簿分掌縣印。令畜嬖妾,與其室爭寵,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竊取其印藏之,封識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發匣,則無其印,因逮捕縣吏數輩及令、簿家人,下獄鞫問,果得之於令舍灶突中。令聞之,倉皇失措,仲宣處之晏然,人服其量。嘗從徵*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數萬,給士卒為燈具。仲宣已預料置,奉之如其數。其才幹類此。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節選自《宋史·許仲宣傳》)

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仲宣親至大度河諭/以逆順示/以威福夷/人率服/會言事者雲/*表用兵時/仲宣乾沒官錢/召還/令御史台盡索財計簿鈎校/凡數年而畢/無有欺隱/

B.仲宣親至大度河/諭以逆順/示以威福/夷人率服/會言事者雲/*表用兵時/仲宣乾沒官錢/召還/令御史台盡索財計簿鈎校/凡數年而畢/無有欺隱/

C.仲宣親至大度河諭/以逆順示/以威福夷/人率服/會言事者雲/*表用兵時/仲宣於沒官錢/召還令/御史台盡索財計簿鈎校/凡數年而畢/無有欺隱

D.仲宣親至大度河/諭以逆順/示以威福/夷人率服/會言事者雲*表/用兵時仲宣乾沒官錢/召還令/御史台盡索財計簿/鈎校凡數年而畢/無有欺隱/

1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乾佑,指年號。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名稱,文中還有“顯德”“開寶”等。

B.漕輓,“漕”指水路運輸,“挽”指陸路運輸。“漕輓”指水、陸運輸,也指運輸糧餉。

C.賜緋,賜給緋*官服。指官員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賜准許服緋,以示恩寵。

D.權,暫時代理官職。一般指官吏補充缺職,也可指由候補而正式任命。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許仲宣才貌兼備,歷仕數朝。後漢時年僅*歲的他就進士及第;後周時歷任數職;宋朝初年赴朝廷聽候調遣,受到太祖賞識,被提拔任用。

B.許仲宣精明強幹,政績斐然。征伐並門和*南時,他負責錢財和糧食供應,能保障*需;曹彬需要數萬陶器給士兵做燈具,他能預先料到,按數交付。

C.許仲宣審時度勢,決策果斷。征討交州,形勢不利,他上奏請求罷兵;未得到朝廷答覆就分駐*隊,打開國庫賞賜士卒,並起草文書曉諭交州。

D.許仲宣處變不驚,頗有器量。在他掌管縣印時,發現縣印丟失,他從容處置,不僅逮捕縣府所有小吏,而且把縣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獄中審問,最終找到了縣印。

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仲宣度其山川形勢、地理廣袤可以為州郡,因畫圖上之,遂升為濰州。

(2)嬖欲陷其主,竊取其印藏之,封識如故,以授仲宣。

【回答】

12.B

13.D

14.D

15.(1)許仲宣估量北海這個地方的山川地勢、土地廣袤可以立 為州郡,於是畫圖上呈皇帝,就升任濰州知州。(譯出大意給2分;“度”“形勢”“因”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寵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盜取他的縣印藏起來,封存的標記和原來一樣,把它(印匣)交給許仲宣。(譯出大意給2分;“竊取”“封識”“授”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解析】

12.

試題分析:給文言文語段斷句,需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由易到難,把能斷開的先斷開,對不能斷開的字詞要研究前後語句的含義及聯繫,看看斷在哪裏語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後的聯繫往往都有標誌可尋,只要抓住了這些標誌,就可以輕鬆斷句。名詞(代詞):仲宣、夷人;動詞:諭、示、率服、會、召還、畢等。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D項,“一般指官吏補充缺職,也可指由候補而正式任命”解説有誤。

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14.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內容歸納概括題,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對原文中關鍵細節的理解。可使用假設法與代入法,與選項所在段落進行比對:D項,“他逮捕縣府所有小吏”理解有誤,原文是“因逮捕縣吏數輩及令、簿家人”。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5.

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關鍵字(1)“度”譯為估量,“形勢”譯為地勢,“因”譯為於是。(2)“竊取”譯為私下盜取,“封識” 譯為封存的標記,“授”譯為交給。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文言文翻譯】

許仲宣,字希粲,青州人。後漢乾佑年間,進士及第,當時*歲。後周顯德初年,初人仕授官為濟*主簿,考官員外郎張義推薦他擔任淄州團練判官。宋朝初年,許仲宣趕赴朝廷聽候調遣,皇帝在便殿召見他詢問對答。許仲宣氣概容貌雄偉,太祖喜歡他。提拔為太子中允,領受詔命為北海知*。許仲宣估量這個地方的山川地勢、土地廣袤可以立為州郡,於是畫圖上呈皇帝,就升任濰州知州。起初,議論設立牧馬監,下令許仲宣出行視察各州,獲得很多好地。跟隨征伐並門,掌管出納,四十多州的錢財和糧食全部能夠調集。皇帝更加知道他能幹。開寶四年,主管荊南轉運事。等到征伐*南,又兼南面隨*運事,*隊幾十萬,供應不缺。南唐平定,靠運輸糧餉的功勞升任刑部郎中。受職入朝謝恩時,召他升殿獎勵表彰,賜給緋*的官服。九年,下詔主管永興*府事。太宗繼位,許仲宣升為兵部郎中.乘坐驛馬召赴朝廷,賜金紫。授官西川轉運使,恰值西南夷入侵掠奪邊境,許仲宣親自到大度河,以叛逆和歸順的利害相告,以威力和福運宣示,夷人全 部歸服。適逢言事官説,*南用兵時,許仲宣吞沒國家錢財,因此召回朝廷,下令御史台蒐集全部財務會計簿查對,總共幾年才完畢,許仲宣沒有欺騙和隱瞞。改任廣南轉運使,正值征伐交州,其地炎熱有瘴氣,士卒死的達到十分之二三,大將孫全興等人行*無紀律,許仲宣因此上奏朝廷,請求罷兵。不等朝廷答覆,就把*隊分駐各州,打開國庫賞賜士卒,草擬文書告諭交州。交州就表示投降歸附,派遣使臣獻納貢品。許仲宣又上疏待降罪,皇帝嘉獎了他。太平興國八年,許仲宣任左諫議大夫。不久,召回,以本官暫時代理度支一職。許仲宣*情寬厚仁恕,倜儻而不約束白己的言行,有心計。當初,任濟*主簿時,縣令與主簿輪流掌管縣印。縣令養寵妾,與妻室爭寵,縣令不能禁止。寵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盜取他的縣印藏起來,封存的標記和原來一樣,把它(印匣)交給許仲宣。第二天辦理公事,打開印匣,則沒有縣印,於是逮捕縣府的幾個小吏以及縣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監獄審問,果然在縣令住房的煙囱中找到。縣令聽到這件事,倉皇失措,許仲宣處之安然.人們佩服他的器量。他曾經跟隨征伐*南,都部署曹彬下令取來陶器幾萬件,給士兵做燈具。許仲宣預先料到準備好,按數交給他。他的才幹就像這樣。淳化元年,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