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熊十力先生北大的老師們中,有一位唯一在家裏上課的老師,就是熊先生。因為他受不了上...

來源:國語幫 2.2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熊十力先生北大的老師們中,有一位唯一在家裏上課的老師,就是熊先生。因為他受不了上...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熊十力先生

北大的老師們中,有一位唯一在家裏上課的老師,就是熊先生。因為他受不了上下課時間的約束。熊先生認為聽者得不到實際的益處,他寫給選他課的同學們的一封信,有“師生蟻聚一堂,究竟有何受益”的話。這封信貼在哲學系辦公室有很長時間。

熊先生冬天室內不生爐火。聽課的學生全副冬裝,坐着聽講。熊先生開的課是兩個學分,也就是兩節課。但熊先生講起來如長*大河,一瀉千里,每次講課不下三四個小時,而且中間不休息。他站在屋子中間,從不坐着講。喜歡在聽講者面前指指劃劃,講到高興時,或者認為重要的地方,隨手在聽講者的頭上或肩上拍一巴掌,然後哈哈大笑,聲振堂宇。

“七七”事變後,熊先生冒險化裝成商人,乘運煤的貨車逃出北平,輾轉到了武漢,又到了四川壁山縣。熊先生沒有閒着,寫他的《*歷史講話》。我們去看望他,熊先生興致勃勃地談他的《*歷史講話》的內容梗概,大意是講“五族同源”説。在民族危急存亡關頭,對中華民族的熱愛,促使他不知疲倦地撰寫他的這一著作。

在四川八年,熊先生生活很不安定,只好投靠老朋友、老學生,艱難度日,和家屬不在一起。但他沒有一天不講學,沒有一天不修改他的《新唯識論》語體文本。

馬一浮先生與熊先生多年來是學術上的知己。抗戰期間有一段時間有點不愉快而分手,後來抗戰勝利後,兩人友好如初。我和熊先生通信,有些見解,熊先生認為有道理的,也把信轉給馬先生看。

熊先生對他的學生凡是去看他的,他都留下,吃住和他在一起。學生給老師帶點禮物,如帶只雞,送點*物,熊先生也不客氣,慨然收下,相處如一家人。但是在學問上有錯誤,熊先生也不客氣地指出,從不説敷衍、客氣話。有問必答,甚至問一答十。跟熊先生在一起,令人有虛而往、實而歸的感覺。和熊先生相處,好像接近一盆火,灼熱烤人,離開了,又使人思念難以忘懷。

熊先生這個人,以他的存在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哲學的典型。一生坎坷,沒有遺產留給兒孫。幾十年來,沒有見他穿過一件像樣的考究的衣服。伙食注意營養,卻不注意滋味,甚至可以説他吃了一輩子沒有滋味的飯。熊先生博覽羣書,不講究版本,手頭藏書很少,可以説沒有藏書。我認識的學者中,熊先生是唯一沒有藏書的學者。別人也許覺得他貧困,他卻顯得充實而豐足。別人也許認為他不會安排生活,他卻過得很幸福、坦然。他也像普通人一樣,有時為了一點小事發脾氣,過後,卻深自譴責,好像雷陣雨過後,藍天白雲分外清新,他胸中不留纖毫芥蒂,真如古人所説的,如光風霽月。他具有隻有他才具有的一種人格美。

我常想,是一種什麼力量使他這樣?我感到熊先生在生命深處埋藏着一個高遠的理想。熊先生在北平的寓所有一副自寫的對聯:“道之將廢也,文不在茲乎”。這十個字,充分説明了熊先生的理想。他孜孜不倦,汲汲遑遑,從南到北,開門授徒,著書立説,無非是為了這個理想。熊先生講學,不問對象(有學人,也有官僚政客、商人)是否值得講,聽講者是否真正願意聽,他總是苦口婆心、鍥而不捨地講授。講述的中心,無非要人們認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他中年以後,建造自己的哲學體系後,“舍佛歸儒”,除了在他著作中寫出來的,理論上發現的佛教哲學缺失外,還有一個埋藏在他內心深處的“第一因”——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有了這種深摯的愛,雖長年病軀支離,卻肩負起振興中華文化的責任。這種深摯而悲苦的責任感,是二十世紀多災多難的*愛國的知識分子獨有的。對*傳統文化了解得愈深刻,其深摯而悲苦的文化責任感也愈強烈。熊先生為了他的理想,生死以之。

(選自《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有改動)

相關鏈接

①熊十力,著名哲學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1949年後,以特別人士身份受邀參加首屆全國*協商會議。*期間,他的著作被當作“反動復古主義”而遭到批評,他痛徹地感到:不但他的書無法再寫下去,他所承繼的國學亦將瀕於絕滅。他常常口中唸唸有詞:“*文化亡了!”“*文化亡了!”後絕食身亡。(摘編自百度百科)

②如我所見,熊先生精力壯盛時,不少傳世之作。比及暮年則意氣自雄,時有差錯,藐視一切,不惜詆斥昔賢。吾在《書後》一文中,分別的或致其誠服崇敬,又或指摘之,而慨歎其荒唐,要皆忠於學術也。學術天下公器,忠於學術即吾所以忠於先生。吾不敢有負於四十年交誼也。(梁漱溟《憶熊十力先生》)

9.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熊十力先生認為學生在教室裏上課要受到上下課時間的約束,得不到實際的益處,因而公開反對在教室裏上課,而是在家裏上課。

B.熊十力先生上課情感充沛,酣暢淋漓,兼以動作、神態,講授生動,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的梁任公上課有異曲同工之妙。

C.“和熊先生相處,好像接近一盆火,灼熱烤人,離開了,又使人思念難以忘懷”一句,寫出了作者對熊先生為人的讚賞和治學的批評。

D.在理論上發現佛教哲學有缺失和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熊十力先生建造自己的哲學體系後“舍佛歸儒”的兩大主要原因。

E.梁漱溟認為,熊十力先生精力旺盛之時撰寫了不少流傳後世之作,而晚年的作品則時有差錯,甚至詆斥昔賢。這令樑先生慨歎。

10.熊十力先生具有哪些人格美?請根據文章內容概括。

11.文中説“是一種什麼力量使他這樣”,從文中看,“什麼力量”具體指什麼?熊十力先生又是怎樣做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回答】

9.B E

10.①*格豪邁,在家中上課,不受約束。②熱愛中華民族和傳統文化,顛沛流離之際不廢講學、著述。③既重師生情感,又堅持學術,有錯必糾。④胸懷坦蕩,不留芥蒂。⑤為了高遠的理想,生死以之。(一點1分,五點全對5分。意思相近即可)

11.這種力量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責任感。(2分)熊十力先生是這樣做的:樹立高遠的理想。(2分)不問對象,總是苦口婆心地講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2分)著書立説,最後在*期間為傳統文化而亡。(2分)(任意三點即可)

【解析】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根據對文本內容的感知與理解,將選項分別帶入文本進行比較分析,A“學生在教室裏上課要受到上下課時間的約束”錯,原文是説熊先生“受不了上下課時間的約束”;C“治學的批評”錯,作者對熊先生為人和治學都持讚賞態度;D“兩大主要原因”不全對,“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主要原因。

【考點定位】分析語言特*,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易錯*示】在傳記類文本閲讀題中,涉及到文章的細節、結構、傳主的品格等等多方面,錯誤選項多為無中生有,牽拉因果、傳主的品格和所舉的事例不對應等。答題時應仔細注意題幹內容,在回到原文中,與原文內容仔細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並分析判斷。分析判斷時,要注意選項中那些絕對、不全面、牽強、似是而非等特徵的方面。例如選項A“學生在教室裏上課要受到上下課時間的約束”錯,原文是説熊先生“受不了上下課時間的約束”;選項C“治學的批評”錯,作者對熊先生為人和治學都持讚賞態度等。

10.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熊十力先生具有哪些人格美”,本題的難度在於,要扣住“人格美”這一關鍵詞,統觀材料,選準角度,做有針對*的概括和簡明扼要的分析。聯繫材料看,熊十力先生*格豪邁,在家中上課,不受約束;熱愛中華民族和傳統文化,顛沛流離之際不廢講學、著述;既重師生情感,又堅持學術,有錯必糾;胸懷坦蕩,不留芥蒂;為了高遠的理想,生死以之等。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解答本題之前,考生應認真審題,“熊十力先生具有哪些人格美”,然後理解“人格美”這一詞語的意思,再依據題幹所説,到文中圈劃出相關的信息,最後依據分值分條作答。

11.

試題分析:題幹問“文中説‘是一種什麼力量使他這樣’,從文中看,‘什麼力量’具體指什麼?熊十力先生又是怎樣做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第一問,首先要通讀全文,找出“是一種什麼力量使他這樣”文字在文中所處的位置,即在文章最後一段,然後“瞻前顧後”進行分析概括,文中説“講述的中心,無非要人們認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所以可以得出結論為“這種力量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責任感”。第二問“熊十力先生又是怎樣做的”,此題*依然要在文章最後一段中篩選,並結合“相關鏈接”,中內容分析其為了實現他的理想所作所為即可。語言要簡潔、概括。

【考點定位】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技巧點撥】解答此類題目,考生要認真審題,明確問題關鍵所在,確定答題範圍後,再認真分析概括。如本題問“文中説‘是一種什麼力量使他這樣’,‘什麼力量’具體指什麼”,我們首先要確定答題區域,再去篩選分析,然後圍繞第一問,再分析第二問相關的人物的行為、事蹟。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