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憶陳寅恪先生勞幹在陳先生未曾上課以前,同學們已經知道陳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上課...

來源:國語幫 2.8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憶陳寅恪先生勞幹在陳先生未曾上課以前,同學們已經知道陳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上課...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

憶陳寅恪先生

勞幹

在陳先生未曾上課以前,同學們已經知道 陳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上課以後大家因為注意的關係,每一個人印象都很深。此時方在初春,餘寒未盡。陳先生穿的厚袍加上馬褂,攜着一大包書,用橙黃的包袱包着。清瘦的面龐夾着神情奕奕的目光,給人一個清晰的聯想,想到這位蓋世的奇才。誠然,這時王靜安和梁任公兩位都已先後逝世,只有讓陳先生獨步了。

寅恪先生治學的範圍,據我所瞭解的,在歐洲時治學集中於歐洲諸國文學,以及梵文及西域文學。回國以後,就集中在本國曆史,尤其是魏晉南北朝至唐的制度方面,再就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來説,梵文及南北朝唐代制度更是重點中的重點。若就梵文和南北朝唐代歷史比較,寅恪先生似乎更側重於南北朝唐代歷史方面。寅恪先生對於梵文是下過深厚功力的,他的功力之深在全國學人之中,更無其匹。不過,他站在*學術發展的立場,權衡輕重。他覺得由他領導南北朝唐代歷史的研究,更為急需,所以他放棄了獨步天下的梵文知識,在南北朝唐代歷史集中精力。

寅恪先生最重要的著作當然是《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史述論稿》,這兩部書都是博大精深之作,雖然篇幅不算太多,卻把南北朝至唐代*文化的關鍵指示出來。其他單篇論文包括的範圍也非常的廣,其中很多有獨特意見。在早期論文中,多注意印度文化對*的影響。以後再轉到天師道的問題,從濱海關係,進而研究天師道的信仰及其作用,對於兩晉南朝若干不能解答的問題,有此可以作充分的解答,而從《桃花源記》談到塢堡問題,更為一個歷史上不朽的發現。後期再從唐代的文學,研究到唐代*、社會、風俗,以及文學上本身的問題,最後一直推到清代的*詞上。這也是一般講文學史的,從來未曾走過的新路。

寅恪先生治學的方面可説是廣極了,但他深知道*學問中未做過的領域實在太多,他要開風氣,他也要為師,他提示些可走的新路,並且指導別人去做這些新路。他深深地知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切偉大的成功都建築在許多人許多時候*苦經營的基址上,所以他的路線很顯然的只是為別人測量基址,指示別人去畫藍圖,而無心去自己來做一個始終其事的大匠。近二三十年,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兩晉南北朝隋唐史以及唐代文學與*及社會關係方面,但是在中印文化溝通上,在中西交通史上,在元史的研究方法上確曾做過不小的提示,今後做這些範圍以內學問的人,還應當重視他的功績。

寅恪先生身材瘦削,並且也不高大。加上了具有神采的雙目和高聳的鼻子,的確有些像“甘地型”的人物。當他在清華大學時,有一天便服乘涼,有一個新來的學生告訴同學説:“我今天看到一個人真像甘地。”寅恪先生聽到,亦為莞爾。這裏並非説寅恪先生那樣大師亦羨慕甘地聲名,而是説在*像他那樣瞭解印度的人已成鳳毛麟角。何況還有與甘地相同的被*民族感情和時代意識。自然,他也禁不住有共鳴之感了。

寅恪先生在外表看來好像是一個文弱書生,但他卻能堅持原則,不輕易遷就。有一次清華大學的碩士考試,吳雨僧先生曾為了一個微小問題否決一個學生的及格,寅恪先生不惜以去就力爭。又有一次在*研究院的評議會上,有一個不合理的議案,寅恪先生獨仗義執言,把這個議案打消。從另一方面看,寅恪先生是很有風趣的。在清華大學考試國文,用對對子的方法是大家都知道的,雖然譭譽參半,但想不失為一個新的試驗。其中*如“孫行者”對“祖沖之”,“人比黃花瘦”對“情如碧海深”等,寅恪先生也曾擊節歎賞。至於擬防空洞聯對如“見機而作,入土為安”,運用成語到了妙語解頤的地步,也是寅恪先生所作。

相關鏈接

①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脱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説,或有時而可商。惟此*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陳寅恪《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

②寅恪先生決不是一個“閉門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他繼承了*“士”的優良傳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他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出,他非常關心*。他研究隋唐史,表面上似乎是滿篇考*,骨子裏談的都是成敗興衰的*問題,可惜難得解人。(季羨林《回憶陳寅恪先生》)

15.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陳寅恪身材瘦削不高大,鼻子高聳,雙目有神采,初春時節穿着厚袍加上馬掛,攜着一大包書去上課,看上去就像印度的甘地。

B.陳寅恪放棄在歐洲時就研究的梵文,集中精力研究南北朝唐代歷史,不是因為自己功力不深,而是他站在*學術發展的立場權衡的結果。

C.陳寅恪最重要的兩部書是研究隋唐*制度的,他在書中注意印度文化對*的影響,研究天師道,從《桃花源記》談到塢堡問題。

D.陳寅恪一方面能堅持原則,仗義執言;另一方面也很有風趣,曾為用對對子考試國文的方法和運用成語擬防空洞聯擊節歎賞。

E.“士”和書呆子的差別主要表現在對天下興亡的態度上。陳寅恪繼承了*“士”的優良傳統,希望通過學術研究改變社會。

16.陳寅恪在治學和生活中都實踐着“*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請簡要概括。

17.陳寅恪治學有哪些異於常人的地方?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原因。

18.結合原文和相關鏈接的有關內容,談談陳寅恪為什麼要集中精力研究南北朝唐代歷史。你是否同意他的做法?請聯繫現實説明理由。

【回答】

15.答E給3分,答B給2分,答A給1分;答C.D給0分。

16.①放棄梵文知識,集中精力研究南北朝唐代歷史;②論文中有很多獨特見解和不朽發現;③治學開風氣之先,指導別人去走新路;④既能堅持原則,又很風趣。(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17.①陳寅恪放棄了獨步天下的梵文知識,集中精力研究南北朝唐代歷史。因為他站在*學術發展的立場,覺得由他領導南北朝唐代歷史的研究更為急需。②陳寅恪在學問中提示新路,指導別人去做這些新路。因為他知道*學問中未做過的領域太多,需要很多學者*苦經營,他要做的就是為後學指明方向。(每答出一點給3分。每點包括概括和原因兩個方面)

18.第一問:陳寅恪繼承了*“士”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優良傳統,有着“被*民族感情和時代意識”。他研究南北朝唐代歷史,是要以歷史的成敗興衰作為現實的鏡鑑。第二問: 觀點一:同意。 觀點二:不同意。(*略。結合現實給4分,不能結合現實給2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5.此題考查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BE兩項正確,但E項能級要求較B項略高。A項,穿着和攜書上課像甘地欠妥;C項,印度文化、天師道、塢堡問題是“其他單篇論文包括的範圍”;D項,防空洞聯是寅恪先生所作。所以選EB。

【考點定位】分析語言特*,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解答此類多項選擇題,要在整體感知與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選項的設置,從內容、人物精神等角度來分析。根據選項內容,在原文中找到選項對應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選項與原文材料進行比較,找到兩者表達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實選項是否完整準確地傳達了原文的信息。對於有多個信息源的選項,要辨別選項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例如選項C的表述,只有根據答題區間第3段,“其他單篇論文包括的範圍也非常的廣,其中很多有獨特意見。在早期論文中,多注意印度文化對*的影響。以後再轉到天師道的問題,從濱海關係,進而研究天師道的信仰及其作用”才能得出錯誤。

16.此題考查篩選信息並整合概括的能力。可根據“*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從文章中找出屬於陳寅恪在治學和生活中的具體表現,然後篩選出關鍵語句提煉*的概括作答。讀後可知,答題區間在第2.3.4.5段,可根據這些語段中有關陳寅恪在治學和生活中的獨特篩選出來組織*。例如,第2段,“他覺得由他領導南北朝唐代歷史的研究,更為急需,所以他放棄了獨步天下的梵文知識,在南北朝唐代歷史集中精力。”可提煉出來作為*。以此類推即可。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一般來講,篩選和整合信息按以下步驟進行:①根據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後,要根據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間。要點:通讀全文,在把握整體文意的基礎上,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整理出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關鍵句和關鍵詞——主要包括文章重點闡述的名詞術語,對説明新知識、新發現、新理論等形成、發展過程及作用有重要意義的修飾語、限制語以及有指代意義的詞等。

17.此題考查篩選信息並整合概括的能力。由題幹可知,解答此題,要從兩個角度概括作答:一陳寅恪在治學上與別人不同的地方;二這樣做的原因。與治學相應的答題區間在第2.4段,可聯繫第2段“不過,他站在*學術發展的立場,權衡輕重。他覺得由他領導南北朝唐代歷史的研究,更為急需,所以他放棄了獨步天下的梵文知識,在南北朝唐代歷史集中精力”和第4段“寅恪先生治學的方面可説是廣極了,但他深知道*學問中未做過的領域實在太多,他要開風氣,他也要為師,他提示些可走的新路,並且指導別人去做這些新路。他深深地知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切偉大的成功都建築在許多人許多時候*苦經營的基址上,所以他的路線很顯然的只是為別人測量基址,指示別人去畫藍圖,而無心去自己來做一個始終其事的大匠”,根據這些語句提煉*的概括作答。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解答此類題要遵循三個步驟。①一個原則:忠於原文。簡答題*源於文本,不可憑空去想。②兩個觀念:一是整體觀念。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二是聯繫觀念。聯繫全文,聯繫主題。③三個步驟:第一步:速讀文章,瞭解大意;第二步:根據試題,精讀文章;第三步:根據原文,結合題目,巧妙作答。例如本題基本上可從原文找尋到*,可提煉*的提取作為*即可。

18.這是一道開放*的有關傳主治學和人物精神的探究題,組織*時,可先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後要根據題幹提示,結合着文本內容及相關鏈接闡述自己的理由,只要符合原文內容,能自圓其説,言之有理即可。例如,若同意陳寅恪的這種做法,便可結合着文本具體內容,從這樣做所體現出的陳寅恪的責任感、研究目的以及價值和意義等角度闡述,然後再答出自己的一些評價即可。

【考點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探究F。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技巧點撥】在實用類文本閲讀命題中,探究文本中傳主在工作、治學、人品等方面的表現及其價值和意義,是近幾年高考命題的熱點。解答此類開放*的探究題,首先要讀懂題幹要求,本着題幹要求即是*參考的因素的原則去探究。答題思路: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後根據觀點的選擇,結合着原文具體內容及相關鏈接,從傳主堅持這樣做的意義和原因,從傳主的人物精神等角度來探究並結合着社會現實和自身實際給予傳主以恰當的評價。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