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朱先生退兵陳忠實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書...

來源:國語幫 8.06K

問題詳情:

(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朱先生退兵陳忠實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書...

(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朱先生退兵

陳忠實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書房裏誦讀。門房老者張秀才來報告,説省府衙門有兩位差人求見。朱先生頭也不抬:“就説我正在晨誦。”張老秀才回到門口如實報告後,兩位差官大為驚訝,隨之上了火:“晨誦算什麼?我這裏有十萬火急命令,是張總督的手諭,你問先生接不接?”張秀才再來傳話:“先生正在晨讀。願等就等,不願等了請自便。”兩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誦完畢,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張總督的親筆手諭。張總督信中説舉事時逃跑的清廷巡撫方升,從甘肅寧夏攏集起二十萬人馬反撲過來,大*已壓至姑婆墳紮下營寨,離西安不過二百里路,要與**決一死戰,古城百姓將必遭塗炭。因此想請朱先生前往姑婆墳,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與方升之交誼,勸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罷,對兩個差人説:“儒子只讀聖賢書,不曉*事,又無三寸不爛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説罷就轉身走了。兩個差官氣得臉*驟變,氣呼呼跳上車走了。朱先生聽得門口清靜下來,收拾行李,夾了一把黃油布傘就出了白鹿書院。午時,兩位差官又駕着汽車來了,而且帶來了張總督的祕書。門房老者張秀才如實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時分,在張總督的總督府門前,一位揹着褡褳夾着油傘的人徑直往裏走。荷*實*的衞兵橫*擋住。那人説:“我找張總督。”衞兵嘴裏連續呼出五個“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門口大聲呼叫起張總督的名字,而且發起牢騷:“你三番兩次請我來,我來了你又不讓我進門。你好不仗義!”這時候一輛汽車駛到門口停下,車上跳下兩個人來,順手抽了衞兵一記耳光,轉過身就躬下腰説:“朱先生請進。”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壞他晨誦的那兩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進總督府見了張總督。張總督挽着朱先生坐下,親暱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蟲兒不得死了?放着汽車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説:“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聞見汽油味兒就噁心想吐。”張總督説:“我真怕你不來哩!正準備三顧茅廬,我親自去你的書院哩。”朱先生笑説:“縱是孔明再生,看見你這身戎裝,也會嚇得閉氣,何況我這個土人。”

    第二天一早,張總督起來時,已經找不着朱先生,連連歎惋:“這個呆子,書呆子!”隨之帶了一排士兵乘車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經踏上成陽大橋,一身布衣一隻褡褳一把油傘,晨光熹微中,仍然堅持着晨誦,連嗚嗚吼叫的汽車也充耳不聞,直到張總督跳下車來堵住去路,朱先生才從孔老先生那裏回到現實中來,連連道歉:“總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擾你的瞌睡就獨自上路了。”張總督好氣又好笑説:“這十二個衞兵交給你,請放心。我已經給他們交待過了。”朱先生轉過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兒的兵士,搖*説:“這十二個人不夠。把你的兵將一滿派來也不夠。要是你能打過方升,你還派我做什麼?回吧回吧,把你這十二個兵丁帶回去護城吧!”張總督不由臉紅了説: “那你總得坐上汽車呀!”朱先生不耐煩了:“我給你説過,我聞不慣汽油味兒……”説罷一甩手走了,嘴裏咕咕嘟嘟又進入晨誦了。張總督追上來再次相勸。朱先生卻輕輕鬆鬆地説:“你誦一首成陽橋的詩為我送行吧!”張總督心不在焉又無可奈何地誦道: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朱先生擊掌稱好之後,自己也吟誦起來: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成陽橋……

    朱先生吟誦至此,熱淚湧流,轉過身扯開步徑自走了。

    兩日後,朱先生回到省城覆命張總督。這時,方巡撫已經罷兵,帶領二十萬大*撤離姑婆墳,迴歸甘肅寧夏去了。

    張總督立即傳令備置酒席,為朱先生接風洗塵壓驚慶功。朱先生從褡褳裏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來。張總督難為情地説:“先生這不寒磣我嗎?”朱先生不以為然。吃罷喝了一杯熱茶,背起褡褳告辭。張總督死拉住不放:“我還想請先生留下墨寶。”朱先生又放下褡褳,執筆運腕,在宣紙上寫下兩行稚頭拙腦的娃娃體毛筆字:

    腳放大,發鉸短

    指*常剪兜要淺

    張總督皺皺眉頭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説:“我這回去姑婆墳,一路上聽到孩童誦唱歌謠,抄錄兩句供你玩味。”説罷又背起褡褳要走。張總督先要用汽車送,又要改用轎子,又要牽馬馱送。朱先生説:“不宜車馬喧譁。”

                                                 (節選自陳忠實《白鹿原》,有刪節)

7.下列對小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A.張總督的信,既交代了社會背景,又説明了誠請朱先生的理由,刻畫了一個愛好和平、一心為民的**將領形象。

  B.咸陽橋送行,張、朱二人分別吟誦了兩首古詩,但心境、用意不同,前者迫於無奈,是應景之誦;後者發自肺腑,是對自已此行安危的憂慮。

  C.小説最後“腳放大,發鉸短/指*常剪兜要淺”的題詞內容,不僅反映了民聲,也表達了朱先生對**破除陋習、清廉為政的期望。

  D. 主人公朱先生形象生動鮮明,令人印象深刻。小説刻畫了他愛讀詩書、不畏權貴、低調淡泊、勇敢從容的*格特徵。

  E.作者在塑造心中的理想人物朱先生的形象時,主要採用語言、動作及心理描寫,將人物放和典型環境中加以凸顯。

8.本文語言很有特點,請簡要概括分析。(4分)

9.朱先生幫助張總督實現了願望,但又處處拒絕張總督。小説這樣寫有何用意?請談談你的

  理解。(6分)

【回答】

(A“愛好和平、一心為民”不準確,B“對自己此行安危的憂慮”不妥,E心理描寫不是主要方式。每項2分)

8. ①人物語言極具個*,朱先生的語言文言化、書面化,張總督的語言粗魯、口語化。②敍事語言簡約、平實,大多直陳其事,少有修飾。③古雅厚重有韻味,多有詩詞歌謠入文。(每點1分,3點4分)

9. ①使故事更曲折,增強了文本張力,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②在矛盾中,刻畫並豐富了二人的*格,尤其是顯示了朱先生的人格和威望。③強化主題,通過拒絕,表明朱先生此行的目的是為民*,讚美了知識分子的擔當。(每點2分)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