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4分)清 名   樑曉聲倘非子誠之緣故,我斷不...

來源:國語幫 1.09W

問題詳情:

(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4分)清 名   樑曉聲倘非子誠之緣故,我斷不...

(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4分)

清  名    樑曉聲

倘非子誠之緣故,我斷不會識得徐阿婆的。

子誠是我以前的學生,今年清明後,約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區的茶村玩。斯時茶村,遠近山廓,美崙多姿。樹、竹、茶壠,渾然而不失層次,綠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見到了徐阿婆。

那會兒茶農們都揹着竹簍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歲男女,絡繹不絕。子誠與一老嫗駐足交談。我見那老嫗,近一米七的個子,腰板挺直,滿頭白髮,不矜而莊。

老嫗離去,我問子誠她的歲數。

“八十三了。”

“八十三還採茶!”

我不禁向那老嫗背影望去,欽佩之。

子誠告訴我——解放前,老人嫁給鎮上一名小學教師。後來丈夫因成分問題回村務農,每年清明前,換長衫遊走各村,按黃曆記載預告節氣與所謂吉凶日,以唱代説,出口成章。人們開心之餘,他自己也因此獲得一碗小米。不久農村開展“破除迷信”運動,丈夫進了學習班。她一急之下,將他們的家賣到了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買了兩袋小米,挨家挨户一碗碗地還。鄉親們過意不去,説她太過認真。她卻説——我丈夫是“學知人”,我是“學知人”的妻子。對我們,清名最重要。理解我的,就請將小米收回了吧……

我問:“現在她家狀況如何?為什麼還讓八十三歲的老人家採茶賣茶呢?”

子誠説:“阿婆得子晚,六十幾歲時,兒子病故,媳婦帶着孫子改嫁。從那以後,她一直一個人過活。”

“這麼大歲數,可怎麼活呢?”

“縣裏有政策,要求縣鎮兩級領導班子的幹部,每人認養一位農村的鰥寡高齡老人……”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舉措……”

“辦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認養她的那位副縣長,明面是愛民的典範,背地裏*受賄,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阿婆知道後,如同自己的名譽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後,開始*家採茶,一天也就掙個五六元錢。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掙的錢,把那副縣長助濟她的錢給退還清了……”

“啊!”我一時失語。

“今年初,老人家查出患了癌症。不過,她裝作不知道,仍然省吃儉用採茶。”

聽了子誠的訴説,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誠轉告老人家,有人願意替她“退還”尚未“還”清的一千多元錢。

第二天,還是傍晚時,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誠和老人家説話。才一兩分鐘,二人的談話便結束了。老人揹着竹簍,儘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從我眼前默默走過。

子誠也沮喪地走到了我跟前,囁嚅道:

“她説,謝了。還説,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幹,不可以濁……”

我不禁再次失語,竟至於,羞愧極了。

以後幾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見徐阿婆往返於賣茶路上,揹着編補過的竹簍,竭力挺直單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態,畢竟那麼蹣跚,使我聯想到衰老又頑強的朝聖者,去向我所不曉得的什麼聖地。那八十三歲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嫗,又使我聯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獨行俠……

似乎,我傾聽到了那老嫗的心聲: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誠打來電話,告訴我徐阿婆死了。

“聽家裏人説,她死前幾天還清了那筆錢……老人家認真到極點,還央求村支書為她從縣裏請去了一名公*員……現在,有關方面都因為那一筆錢而尷尬……”想到我和子誠口中都分明地説過“還”這個字,頓覺對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無疑已構*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討苦吃的東西呀,難怪今人都避得遠遠的,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選自作者同題文章,有刪改)

7.下列對這篇小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的分析和鑑賞,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作者把故事放在清明後展開,因為此時正是採摘春茶的時節,既為塑造人物提供清麗背景,又為下文多次見到了解徐阿婆做鋪墊。

B. 文章在塑造徐阿婆人物形象時,用到了多種刻畫手法:如語言、動作等正面描寫,學生子誠的轉述和次要人物的襯托等側面描寫。

C.“我”和子誠都曾説過“還”字,因為我們當時認為這錢本不應該還,於是決定替徐阿婆還錢,而這麼做恰是對徐阿婆人格的侮辱。

D.“我”是一個善良正直的、善於反省的知識分子形象,從主動提出幫還剩下的錢,同時面對徐阿婆的做法多次感到羞愧可以看出。

8.徐阿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5分)

9.有人建議把“不久前,子誠打來電話……”一直到結尾直接刪掉,文章的表達效果更好。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請結合文本説明理由。(6分)

【回答】

7.(3分)C(這麼做不是對阿婆的侮辱,從下文“頓覺對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無疑已構*格的侮辱”來看主要是因為我們所提及的“還”字本身似乎帶有合理*,這是對本來不用退還助濟款來維護“清名”名節的阿婆的侮辱。)

8.(5分)徐阿婆是一個生活貧困且身患重病但是執着追求並堅守着“清明”這一高尚情*的農村普通婦女形象。(2分)

①徐阿婆年過八旬且孑然一身,但還有每天掙五六元的*苦錢;(1分)

②早年為丈夫還小米帳,後又給自己還副縣長的救濟款;(1分)

③拒絕“我”提出的善意幫助,並臨死前還清助濟。(1分)

9.(6分)不贊同:

①從情節設計上説,此部分寫徐阿婆在去世前還清錢款,其做法善始善終,使情節更具有完整*;

②從人物塑造上説,此部分寫徐阿婆的堅持認真是對其執着堅持“清白”品質的強化,使得人物形象塑造更加豐滿;

③從主題揭示上説:此部分不僅是對徐阿婆關於“清白”堅守的歌頌,同時是對當下人們(包括“我”)對“清白”品質拋棄的深刻反省,使主題向更深一層昇華。

贊同:

①從情節設計上説,到此為止是“我”在清明時節所見徐阿婆的結束,結尾留有餘味,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②從人物塑造上説,到此為止寫徐阿婆與“朝聖者”和“獨行俠”類比,完*物形象塑造的新高度。

③從主題揭示上説:使文章主題緊緊圍繞對徐阿婆關於“清白”堅守的歌頌,更深刻集中。

(從三個方面入手,言之成理即可。每點2分,共6分。)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語言表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