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小題。記張蔭麟先生吳 晗在九年苦戰中,倒下去一些值得後人紀念的人物,他們堅守着崗...

來源:國語幫 1.48W

問題詳情:

8.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小題。記張蔭麟先生吳 晗在九年苦戰中,倒下去一些值得後人紀念的人物,他們堅守着崗...

8.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小題。

記張蔭麟先生

吳  晗

在九年苦戰中,倒下去一些值得後人紀念的人物,他們堅守着崗位,忍飢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卻用奶來養育下一代的成員。他們被貧窮,被疾病所侵蝕,放下筆桿,永遠不再説話了。如今,這些人的名字也漸漸在湮沒中。

我的朋友張蔭麟是其中的一個。

蔭麟自號素痴,投稿多用為筆名。這個號是相當恰當的,在這樣一個社會裏,他那種專心一志,心不外騖的神情,是合於“痴”這個字的意思的。

他天分特別高,聰明、早熟,在清華學堂當一年級生時,就被同鄉學者梁任公先生所賞識,以為將來必有成就。他在報紙和國內第一流專門學術刊物上所發表的文章,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作者是位教授呢!

1929年從清華學堂畢業後便到美國斯丹福大學學哲學。1933年回國任清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1935年受教育部委託,主編高初中及小學歷史教科書;蘆溝橋事變,隻身南下,任教於浙*天目山的浙*大學。由於時局動盪,浙大幾度搬遷。此時,由北大南開清華三所大學合組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開學,他又輾轉來到昆明執教。1940年應遵義浙*大學之聘,到貴州講學,一直到死在他的講座上,享年僅三十七歲。在那樣*煙瀰漫的日子,學者們想要找到一個安定的治學之所,實屬不易。

這是蔭麟一生的學歷和履歷。

蔭麟不是一個世俗的收藏家,不大講究版本,可是生*喜歡收書。限於財力,收藏的書其實不夠多。留美時省吃省穿,剩下的錢全給弟妹作教育費。到在清華服務的時候,才能有一點點剩餘的錢收買舊書。開頭裝不滿一個書架,慢慢的有好幾排書架了。到離開北平前,他的小書房架上、桌上、椅上,地板上全是書,進出都得當心,不是碰着頭,就是踩着書。

也許是哲學書念得太多吧,喜歡深思,在大庭廣眾中,一有意念,就象和尚入定似的,和他談話,往往答非所問,不得要領。生*又孤僻,極怕人世應酬,舊同學老朋友碰頭也不會打招呼。肚子裏不願意,嘴上就説出來,有時還寫出來,得罪人不管,捱罵也不管。

蔭麟的興趣、*情就是如此。

蔭麟生活的儉樸,在朋友中也是知名的。從美國回來,有春冬兩套衣服,結婚時也沒添置新的。買了一頂新呢帽,出去作客丟了,下次再買一頂鴨舌帽還是丟了,從此只好不戴帽子。結婚後第二天出去拜客,回來走到隔壁人家,看見主人,連忙説“對不起,累你久候了”,主人莫明其妙,過了好一會,他才明白自已是客人。朋友們鬧他,給他起了一外號,叫張昏公。

蔭麟死後的一個月,《大公報》替他發表一篇遺文,大意是對現實*的控訴,天下為公恰恰是反面,選賢與能呢,選的是不賢和無能,舉出實*,文筆很犀利。旁邊還加了一點按語,大意説是因為死者的文字才能發表吧。

蔭麟早年即患心臟病,不料偏死於腎臟病。在撰寫《*史綱》的兩年內,他養成了一個非常壞的習慣,常常為了寫一篇文章,幾天幾夜不睡覺,直到文章完成,才大睡幾天、大吃幾頓,結果健康大為受損。平時營養壞,離婚後心境壞,窮鄉僻壤醫*設備壞,病一發就非倒下不可,非死不可。假使沒有這戰爭,假使這戰爭不能避免,而有一個好*,或者是不太壞的*,能稍稍尊重學者的地位和生活的時候,蔭麟那樣胖胖茁壯的身體,是可以再工作二十年以至三十年的。

*的學者如此的稀罕,已有成就的學者如此地被糟踏,被淘汰,蔭麟就如此寂寞地死去,寂寞地被人遺忘了。

但是,我仔細想想,從蔭麟身後發表的文字來看,假如這一年他不死於窮病,再多活三四年,再多受些磨折、考驗、洗煉,恐怕他還是得死,不過死法不同,不是死於窮病而己。 

嗚呼!我又能再説什麼話呢!

(選自1946年12月13日天津《大公報》,有刪改)

【相關鏈接】

(1)張蔭麟(1905—1942),廣東東莞人,著名學者、歷史學家。在清華求學7年,以史、學、才三才識出眾知名,與錢鍾書、吳晗、夏鼐並稱“文學院四才子”。

(2)張蔭麟具有多方面的修養,除史學外,在哲學、倫理學、社會學、*學、翻譯等方面都有相當涉及,其涵蓋面廣,概括*強,識見高明,富於現代批判精神。

(3)熊十力曾説:“張蔭麟先生,史學家也,亦哲學家也。其宏博之思,藴諸中而尚未及闡發者,吾固無從深悉。然其為學,規模宏遠,不守一家言,則時賢之所夙推而共譽也。”又説:“昔明季諸子,無不兼精哲史兩方面者。吾因蔭麟先生之歿,而深有慨乎其規模或遂莫有繼之者也。”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

A.張蔭麟自號“素痴”,作者認為是非常恰當的,因為張蔭麟治學專心一志、心不外騖,這也是他取得卓越成就的主要原因。

B.作者歷數張蔭麟一生的履歷,一方面表明了張蔭麟的確有才華,同時也説明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學者們艱難的處境。

C.張蔭麟畢生研究哲學,喜歡深思,生*又孤僻,因此他的言行往往表現得與眾不同,再加上爽直的個*,導致常常得罪人。

D.文章痛苦地回憶。分析了張蔭麟早逝的種種原因,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當時*的強烈不滿和對張蔭麟不愛惜身體的批評。

E.本文選取了張蔭麟生前的幾件軼事,突出了他的鮮明個*,生動地塑造了一個有強烈愛國心、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學者形象。

(2)本文第一段中“他們堅守着崗位,忍飢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卻用奶來養育下一代的成員”這一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3)如何理解文中“他天分特別高,聰明、早熟”與“朋友們鬧他,給他起了一外號,叫張昏公”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

(4)文章最後一段的抒情句藴含了作者哪些複雜的感情?請結合文本和現實談談你的看法。

【回答】

(1)答B給3分,答D給2分,答C給1分;答A.E不給分

(2)①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當時的學者雖然忍飢受寒,生活艱苦,卻能堅守崗位,創造出豐富的精神糧食傳承給下一代。②總領全文,引出下文對張蔭麟的介紹。③表達作者的敬佩之情。(6分,每點2分,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3)①前者表現在治學上,後者表現在生活上。②兩個看似矛盾的評價塑造了一個治學嚴謹又不拘生活小節的學者形象。③前後形成對比,突出他在學術上的專注和成就。④從不同角度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個*鮮明、有趣味的學者形象,增加文章的可讀*。(6分,每點2分,答出3個要點即可。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4)①表達了作者對張蔭麟英年早逝的悼念和感慨。②對學者被遺忘被湮沒的同情。③對當時*不重視人才的控訴。④對當時的國內連年戰爭的不滿。(8分,每個要點2分。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綜合考查文章的內容和手法。解答此類題一定要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到原文中找到關鍵句子,然後細細揣摩藴含在其中的內涵。A“這也是他取得卓越成就的主要原因”分析不當,張蔭麟天賦極好,後天努力是一個條件,並不能説是主要原因。C“爽直的個*”説法與原文不符,他有話就説是*格孤僻、不會與人相處的表現。E“愛國心、事業心和責任感”分析不當。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方法:①讀全文,概括主要內容;②抓標題,概括主要內容;③理層次,概括主要內容。第一步:整體感知。藉助人物的經歷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別抓身份的變化。第二步:篩選文中的關鍵信息。無論寫人記事還是發表看法,關鍵*的語言最能顯示文章的思想內涵或作者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評價。第三步: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內容,比較其異同。A項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有誤,CE兩項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誤。

(2)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本文第一段中‘他們堅守着崗位,忍飢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卻用奶來養育下一代的成員’這一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回答此題,首先應該判斷出“他們堅守着崗位,忍飢受寒,吃下去的是草,卻用奶來養育下一代的成員。”這句話是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忍飢受寒”和“草”字點明學者的生存環境,“奶”表示是豐富的精神食糧;其作用主要是總領全文,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點定位】把握文章結構。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分析語段作用的題目注意從內容和形式的角度進行分析。內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語段的內容,然後注意文本的*質是人物傳記,分析體現傳主的什麼品質;形式的角度分析語段的位置是開頭、結尾還是中間,靠頭的作用時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引起閲讀興趣,中間一般為承上啟下,結尾為昇華主旨。還要考慮表達方式的轉換手法有抒情、議論的**。此題是文章的開頭,注意結合開頭的作用進行分析現代文閲讀* 記張蔭麟先生 吳 晗 在九年苦戰中,倒下去一些值得後人紀念的人物閲讀*。

(3)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如何理解文中‘他天分特別高,聰明、早熟’與‘朋友們鬧他,給他起了一外號,叫張昏公’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此題要求分析人物形象,“天分特別高,聰明、早熟”是對其在治學上的高度讚揚,“給他起了一外號,叫張昏公”表現其在生活上的表現,塑造了豐富的學者形象,這樣兩個對比,突出他在學術上的專注和成就的內容。

【考點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傳記中的藝術手法注意體現在句子的賞析和結構的安排上,句子注意從修辭的角度回答,結構的安排注意對比、襯托以及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答題時首先明確手法,然後分析效果,分析效果注意文本的特徵是傳記,目的是表現傳主的某種精神品質。此題主要是對比的手法。注意答出二者的側重點:前者表現在治學上,後者表現在生活上,然後分析效果:突出傳主的品質,再從讀者的角度進行分析作用:增加文章的可讀*。

(4)試題分析:題幹中問的是“文章最後一段的抒情句藴含了作者哪些複雜的感情?請結合文本和現實談談你的看法”。要分析作者的感情,需要結合“但是,我仔細想想,從蔭麟身後發表的文字來看,假如這一年他不死於窮病,再多活三四年,再多受些磨折、考驗、洗煉,恐怕他還是得死,不過死法不同,不是死於窮病而己。”這句話加以理解,這是表達作者對張蔭麟、對學者、對當時*、對當時的社會現實的豐富感情;至於第二問,應注意從*、社會、人才等方面應如何避免悲劇等加以分析。

【考點定位】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能力層級為探究F。

【技巧點撥】解答本題,應先確定題幹中句子的位置,然後明確答題的角度。題幹問的是“文章最後一段的抒情句藴含了作者哪些複雜的感情?請結合文本和現實談談你的看法”,這是針對文章的結尾,要注意從情感和主旨的角度進行分析。從對張蔭麟英年、對學者被遺忘被湮沒、對當時*、對當時的國內連年戰爭的的角度進行分析。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