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後面小題。為農①杜甫錦裏煙塵外,*村*家。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

來源:國語幫 2.9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後面小題。為農①杜甫錦裏煙塵外,*村*家。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

閲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後面小題。

為農①

杜甫

錦裏煙塵外,*村*家。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遠慚句漏令②,不得問丹砂。

【注】①此詩是安史之亂後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時所作。②句漏令,東晉葛洪年老欲煉丹以求長壽,聞交趾國產丹砂,遂求為句漏令(句漏在今廣西北流縣),帝許之。

16.“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17.請簡要分析“遠慚句漏令,不得問丹砂”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回答】

16.圓圓的小荷葉漂浮在水面上,小麥花輕輕飄落,這兩句借荷葉、麥花等意象,營造了悠美靜謐的意境。

17.想像葛洪那樣去煉丹砂,但又感到非常慚愧,因為自己不能如葛洪一樣忘掉一切,棄世求仙。這是詩人無奈的自嘲,表現了詩人無論何時都放不下國事的憂國情懷。

【解析】

16.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這是考查詩歌的意境。首先找出詩句中的景物,“圓荷”“小葉”“細麥”“輕花”,然後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述,眼前的圓荷小葉,細麥輕花是在居處周圍所見;最後分析景物營造的意境。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意境類題目的答題思路:(1)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2)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再現畫面時既要忠於原詩,又要力求語言優美(3)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4)分析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麼樣的啟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哀傷的情懷”是不夠的,還應答出為什麼而“哀傷”。比如本題,考生應抓住“荷葉”“麥花”的特點分析營造的氛圍。

17.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簡要分析‘遠慚句漏令,不得問丹砂’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這是考查詩歌的情感。“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遠慚句漏令,不得問丹砂”,詩歌的後四句,表現為國設想漸遠漸荒唐,也漸使人明白:那不過是一種極其無奈的自嘲。杜甫不會真下決心“為農”而“從茲老”,更不會下決心追隨葛洪故事去學煉丹砂。這是憤世之言,不可坐實。從“去國賒”可見杜甫始終不能忘懷國事。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本題屬於情感主旨類。考查方向:1.對所抒感情的理解。2.對詩歌深層含義的揭示。3.對詩歌主旨的理解。題目類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怎樣的情趣”,“主旨是什麼”或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句某聯發問。解題格式:1.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麼感情。2.概括詩歌主旨: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答題要領:兩點,一是根據詩句描述內容,分析所涉及的詩句具體寫了什麼。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採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寫了……抒發了……”。本題的提問非常明確,直接指向最後兩句“遠慚句漏令,不得問丹砂”,且問的是情感,雖屬於局部,但需要關注全詩,同時還要關注註釋。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