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各小題。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①沈佳期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雲。 洛浦②風光何所似...

來源:國語幫 1.6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各小題。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①沈佳期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雲。 洛浦②風光何所似...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各小題。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①

沈佳期

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雲。

 洛浦②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

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羣。

兩地*山萬餘里,何時重謁聖明君。

[注]

①作者和杜審言都於神龍初年(705)流放嶺南,杜審言先起程過大庾嶺去峯州(今越南境內),沈佺期隨後也過大庾嶺去驩州(今廣西崇左縣)。

②洛浦:洛水之濱,這裏指唐東都洛陽。

20.詩中第二聯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作用?

2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概括説明。

【回答】

20.對比手法,將洛浦美麗的風光與嶺南崇山惡劣的瘴癘之氣對比。突出現在被流放的悽苦,抒發了思國懷鄉的感情。

21.表達了作者被流放嶺南、去國離家的悽苦,對友人杜審言和家鄉的思念,以及渴望重回朝廷,得到重用的情感。

【解析】

試題分析:

20.題幹問的是“詩中第二聯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作用”,這是一道手法題,詩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間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間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懷、懷古傷今、託物言志,一般用於整首詩歌;表現手法,主要是對比、襯托、渲染、鋪墊、動靜、虛實、抑揚等,主要用於某一聯的賞析;第三是修辭。本詩頷聯寫景,以對比的鏡頭,淋漓盡致地抒發思國懷鄉的感情。詩人回憶自己家鄉美麗的風光,想象崇山可怕的濕熱蒸鬱之氣,兩相對比,倍覺悽苦。頷聯承“去國離家”,上句抒寫對京洛風光的眷戀,下句言置身大庾嶺頭時百感交集的情懷。“洛浦”,即洛水之濱,這裏指唐東都洛陽。風光,即風物。武則天執政時期,詩人經常侍奉武後及其臣僚們於洛陽。作為唐王朝的東都,洛陽的風物之盛,自然是詩人親歷目睹過的。如今,詩人站在大庾嶺上,行將踏上瘴氣瀰漫的南國之地,不免產生生死難卜,今非昔比的感慨和帳惘。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1.題幹問的是“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這是考查詩歌的情感。首聯即切題“過嶺”。“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雲”,是描寫過大庾嶺的情景。詩人離開京城長安,長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來到大庾嶺上,頓感天長地闊,宇宙之閎渾無窮。然而這腳下的山嶺卻是個分界線,過了嶺就是“蠻荒”之地風土人情大不一樣了。此時詩人不免產生“去國離家”將為“異域之人”的感歎,覺得自己如同那天空飄浮不定的雲朵,不知去往哪裏。“見雲白”,是詩人對嶺南的第一個印象和感受。我國古代詩歌中“白雲”和“遊子”有某種聯繫,如“浮雲遊子意”等。詩人利用這傳統的表現手法,以自然澹遠之景表現遊子濃郁的深情。頸聯轉為懷友,“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羣”,上句中的人指杜審言,意思是説:南海風高浪急,你可平安地渡過去了嗎?是否已到達了峯州呢!下句“北望”似説自己,又似與朋友談心;看那鴻雁到了衡陽就不用再向南飛了,待春暖花開就可返回故里。言外之意是:我們還不如雁,只能繼續行役向南,歸期無望。“幾羣”含意豐富,耐人尋味:那鴻雁且能“大小相從”,有羣伴兒。而你我則分飛天涯,孤苦伶仃,要是我倆能像雁兒一樣作伴就好了。這句詩抒發不堪回首的孤寂之情,進一步表達對杜審言的深刻思念。尾聯迴應首聯,婉轉地表達了盼赦的願望。“兩地*山萬餘里,何時重謁聖明君”,是寫京都長安與嶺南流放地之間雖然山重水複相距萬里,但隔山隔水,隔不住思念君王的心。詩人所日夜盼望的是再拜見賢明君王的那一天。這聯詩的遣詞煉意很精妙,既表達了思念君王之赤誠,又沒有諂媚阿諛之意味。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