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蕭何,沛人也。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高祖為布衣時,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事長,常...

來源:國語幫 2.8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蕭何,沛人也。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高祖為布衣時,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事長,常...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蕭何,沛人也。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高祖為布衣時,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事長,常佑之。

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嘗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

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何進韓信,漢王以為大將*,説漢王令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食。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為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計户轉漕給*,漢王數失*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上以此剸屬任何關中事。

漢五年,已殺項羽,即皇帝位。列侯畢已受封,奏位次。乃令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韓信謀反關中,呂后用何計誅信。

後何為民請曰:“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獸食。”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為請吾苑!”乃下何廷尉,械繫之。數日,王衞尉侍,前問曰:“夫職事苟有便於民而請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陛下何疑宰相之淺也!”上不懌。是日,使使持節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謹,徒跣入謝。上曰:“相國休矣!相國為民請吾苑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親自臨視何疾,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對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選自《漢書·蕭何曹參傳》)

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獸食

B.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獸食

C.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獸食

D.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獸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布衣”指一般平民,後也稱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B.列侯,是從秦朝到南朝陳的一種爵位,沒有封國。

C.“持節”中的“節”是指傳達命令的符節。

D.“頓首”指磕頭。古代禮儀跪拜禮之—,為正拜。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蕭何不貪圖錢財,深謀遠慮。人關中之後,不像其他將領一樣搶奪金帛財物,而是將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圖書收藏起來。

B.蕭何善於治國撫民,供糧給士。劉邦領兵打仗,蕭何鎮守關中,制定法令,安撫百姓,並且能夠為劉邦及時補充兵員,供應糧草。

C.蕭何識人愛才,善於自保。向劉邦推薦富有*事才能的韓信。韓信封侯之後,欲起兵謀反,蕭何向呂后獻計謀殺了韓信。

D.蕭何盡忠職守,為國分憂。蕭何看到上林苑中有許多空地,為百姓請求耕種,不惜忤上坐牢。高祖去世後,蕭何主動向惠帝推選宰相人選。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食。

(2)漢王數失*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

5.文中哪些地方説明蕭何功勞“第一”?

【回答】

1.C

2.B

3.D

4.1)蕭何以丞相的身份接管並留守於巴蜀,鎮撫、諭告境內的百姓,並讓他們供給*糧。

(2)漢王在戰場上多次喪師逃跑,蕭何經常徵發關中的士卒,隨時補充漢王*隊的損失。

5.①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    ②漢王數失*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

【解析】

1.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閲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誌,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對稱結構等等,還可以利用詞語在句中充當的成分來判斷。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語,梳理出事件的來龍去脈。本題要求選擇“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宜採用排除法。波浪線部分的譯文是:長安耕地少,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閒置不用,希望能讓百姓進去耕種,不收秸稈做野獸的食物。

選項的第一處斷句均一樣,即“長安地狹”後斷開。“上林中多空地”是個主謂句,單獨“上林中”不通順,即“上林中”與“多空地”不能斷開,從而排除B項。“棄”修飾這些土地的情況是被廢棄的。“願令民得入田”的主語是蕭何,所以其前要斷開,“願令民得入田”的意思是希望能讓百姓進去耕種,所以“入”與“田”不能斷開,二者是連動關係,從而排除D項,“毋收稿為獸食”與前面的“令民得入田”是對稱結構,其前要斷開。而不要收秸稈的原因,是作為野獸的糧食,所以“收稿”與“為獸食”不能斷開,從而排除A項。綜合以上分析:

故選C。

2.此題考核學生識記、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帝王年號、諡號、廟號;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外交禮儀、行政區劃;還有一些委婉的説法,表謙、表敬的詞語等等。平時要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等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境來推敲。本題要求選擇“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

B項,錯在“列侯,沒有封國”這個地方。其實,列侯是有封國的,按封區户數所擁有的土地數量和產量徵收地税,供其享用,稱“食邑”。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在細節上做文章。同時防止命題陷阱,如: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無中生有等。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D項,曲解文意,蕭何為民請求耕上林苑中空地,他滿以為皇帝會體恤民情采納建議,沒有想到要坐牢;原文是“上親自臨視何疾,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説明蕭何沒有主動向惠帝推薦宰相人選,而是皇帝主動諮詢他。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翻譯能力。要做好這類題,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見的八種句式:省略句、判斷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被動句、固定句式;其次瞭解常見的詞類活用現象、古今異義詞語、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識等。最後還要找好有助得分的關鍵詞。同時,瞭解文言翻譯的原則是:信(準確)、達(通暢)、雅(有文采)。掌握翻譯的方法:留(對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保留不譯);換(用現代的詞去替代相應的古代的詞);補(補出文中省略了的語句,補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刪(把無實在意義的文言虛詞刪去);調(把文言文倒裝句,調整為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式)。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斷句——串譯——完善。

第(1)句採分點:“以”,憑藉;“留收”,留守;“填撫”,即鎮撫;“諭告”,自上而下頒佈文告;“給”,供給。

第(2)句採分點:“數”,多次;“遁”,逃亡;“輒”,總是,隨時。

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有這樣幾點:①根據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後,要根據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間;③準確尋找,篩選提取。本題要求回答:文中哪些地方説明蕭何功勞“第一”?從文章“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可知劉邦之所以能詳細地瞭解到天下要塞、户民多少、強弱分佈、*的疾苦等事情,就是因為蕭何收藏了這些圖書,掌握了重要資源,其功勞可謂卓著。另外,鎮守關中,制定法令,安撫百姓。漢王在戰場上多次喪師逃跑,蕭何經常徵發關中的士卒,隨時補充他*隊的損失,也能充分説明他的功勞第一。向劉邦推薦富有*事才能的韓信,臨死是肯定曹參的價值以及為民申請耕種的土地資源,休養生息,保*了漢初的穩定和中興等等都可以看出他功勛卓著。結合文本分析即可。

【點睛】

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穩住神,快速瀏覽一遍。初步明確是“什麼時間、什麼人、什麼事、前因後果、誰説什麼話”等,對全段的內容有個粗略的瞭解,讀懂六七成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的考試,要一下子全讀懂,一般的人是絕對做不到的。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閲讀中,要根據題幹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憶,運用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實詞、虛詞、句式、活用、倒裝、特殊句式等),解決、完成較容易做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層次去認知全文,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複核的過程。

參考譯文:

蕭何,沛縣人。因為他的文章設有疵病,而成為沛縣的主吏掾。高祖還是平民的時候,蕭何曾多次在吏事上偏袒高祖。高祖後來當了亭長,蕭何又經常幫助他。

等到高祖起義當了沛公,蕭何曾經任丞督事一職。沛公到了咸陽後,將士們都爭先恐後地瓜分府庫儲存的金帛財物,然因蕭何卻先進去把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圖書收藏起來。沛公之所以能詳細地瞭解到天下要塞、户民多少、強弱分佈、*的疾苦等事情,就是因為蕭何收藏了這些圖書。

沛公當了漢王后,讓蕭何任丞相。蕭何推薦了韓信,漢王讓韓信做大將*,説服漢王令他引兵東進平定三秦,蕭何以丞相的身份接管並留守於巴蜀,鎮撫、諭告境內的百姓,並讓他們供給*糧。漢二年,漢王聯合諸侯攻打楚國,而蕭何留守在關中,幫助太子,治理櫟陽。制定了法令規約,建立了宗廟、社稷、宮室、縣邑,並經常上書給皇上,皇上許可的就去做;來不及上書的,就以合適的方式去做,等到皇上回來後再告訴皇上。並且計算户民數量轉運糧餉,以供給*隊使用。漢王在戰場上多次喪師逃跑,蕭何經常徵發關中的士卒,隨時補充漢王*隊的損失。皇上因此把關中事務專門交給蕭何處理。

漢五年,漢王殺掉項羽之後,做了皇帝。列侯受封完畢,上奏位次。(皇上認為蕭何功勞最大,)於是讓蕭何做第一,並恩賜他可以佩劍穿鞋上殿,進朝廷時不必小步疾行,韓信在關中謀反,呂后用蕭何的計策殺了韓信。

後來蕭何替百姓上書説:“長安耕地少,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閒置不用,希望能讓百姓進去耕種,不收秸稈做野獸的食物。”皇上大怒説:“相國收了商人的賄賂,竟然替他們請求我的林苑!”於是下令把蕭何交給廷尉,讓他戴上刑具把他拘禁起來。幾天後,王衞尉侍奉皇上的時候,走上前説:“為官辦事有利於民的事情就上書*,這才是真正的宰相的職責。陛下怎麼能懷疑這是相國接受了商人的錢呢!陛下不必把宰相看得如此淺薄!”皇上聽了之後很不高興。這一天,派使者拿着符節去赦免蕭何。蕭何年事已高,素來行事恭謹,光着腳入朝謝罪。皇上説:“相國不要這樣!祖國為百姓請求我的林苑卻沒有得到批准,這使得我就像是桀、紂一樣的君主,而相國卻是賢能的國相。我之所以治罪相國,只是想讓百姓知道我的過錯。”

高祖死後,蕭何輔佐惠帝。蕭何病重的時候,皇上親自去探望他,問蕭何説:“您百歲之後,誰能代替您呢?”蕭何回答説:“沒有比皇上更瞭解臣下的了。”皇帝説:“曹參如何?”蕭何點頭説:“皇上找到賢才了,我就算死也沒有可後悔的了!”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