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苦齋記[明]劉基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巔。...

來源:國語幫 2.9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苦齋記[明]劉基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巔。...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

苦齋記

[明]劉基

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巔。匡山在處①之龍泉縣西南二百里,劍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巖崿皆蒼石,岸外而臼中。其下唯白雲,其上多北風。風從北來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之苦者,亦樂生焉。

於是鮮支、黃檗、苦楝、側柏之木,黃連、苦杕、亭歷、苦蔘、鈎夭之草,地黃、遊冬、葴、芑之菜,櫧、櫟、草鬥之實,楛竹之筍,莫不族布而羅生焉。野蜂巢其間,採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謂之“黃杜”。初食頗苦難,久則彌覺其甘,能已積熱,除煩渴之疾。其檟茶亦苦於常茶。其洩水皆齧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魚,狀如吹沙,味苦而微*,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遠,惟先生樂遊,而從者多艱其昏晨之往來,故遂擇其窪而室焉。攜童兒數人啟隕籜②以藝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間則躡屐登崖倚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冷。樵歌出林,則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樂也。

先生之言曰:“樂與苦,相為倚伏者也。人知樂之為樂,而不知苦之為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於華堂之上,口不嘗荼蓼之味,身不歷農畝之勞,寢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輿隸,是人之所謂樂也。一旦運窮福艾,顛沛生於不測,而不知醉醇飫肥之腸不可以實疏糲,籍柔覆温之軀不可以御蓬藋。雖欲效野夫賤隸,偷*命於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樂,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趙子曰:‘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彼之苦,吾之樂;而彼之樂,吾之苦也。吾聞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踐以嘗膽興,無亦猶是也夫?”

劉子聞而悟之,名其室曰“苦齋”,作《苦齋記》。

(選自《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卷六)

:指處州府,治所在浙*麗水縣。②隕籜tuò:落下的筍殼。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攜童兒數人/啟隕籜以藝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間則躡屐登崖/倚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冷

B.攜童兒數人/啟隕籜以藝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間則躡屐/登崖倚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冷

C.攜童兒數人/啟隕籜以藝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間則躡屐登崖/倚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冷

D.攜童兒數人啟隕籜/以藝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間則躡屐/登崖倚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冷

1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輿隸是指古代十等人中兩個低微等級的名稱,後來也用來指*賤役者或直稱奴隸。

B.楹是指堂屋前部的柱子,也可以用作量詞來計算房屋的單位,一列為一楹或一間為一楹。

C.疏糲指稀飯,稀疏而不稠的飯食。

D.膏粱之子指官僚、地主、有錢人家的子弟,用“膏粱”是指他們浮華奢侈、淺薄無知。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隱居之室命名為“苦齋”,是因為這裏環境是苦,物產是苦,往來艱苦,人甘於苦。

B.“情緣景生”、“景與情會”,前一部分的事與景與後一部分的情與理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C.作者巧妙地抓住一個“苦”字,作為貫穿全文的脈絡,目之所見,耳之所聞,足之所至,無往而非“苦”也。

D.本文重點闡發了“苦樂相倚,互為轉化”的哲理,批評了膏粱之子只圖安逸享樂的思想,讚揚了苦齋主人苦中求樂、恬然自安的寬敞襟懷。

14.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雖欲效野夫賤隸,偷*命於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樂,為今日之苦也耶?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回答】

11.C

12.C

13.A

14.(1)即使想效仿山野農夫和卑微的僕役,在叢生的野草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難道不是昔日的快樂釀成了今日的痛苦嗎?(採分點:效、偷、庸。)

(2)暮春時節,春天的衣服已經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在沂河裏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一路唱着歌走回家。

【解析】

11.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句意,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後再根據句子中的主謂語或動賓關係,名詞作主語或賓語以及文言虛詞等標誌*詞語斷句。例如本題,可根據名詞作主語或賓語的情況斷句,例如,名詞或人名作主語的“茹”;文言標誌*詞語“或”等。C項,攜童兒數人,啟隕籜以藝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間則躡屐登崖,倚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冷。所以選C。

【考點定位】能為文言文斷句。能力層級為運用E級。

【技巧點撥】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後逐步縮小範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藉和語境(上下文)的關係,作出相應調整,然後再注意常見的句末語氣詞“者、也、矣、乎、歟”和句首語氣詞“故、夫、蓋、惟”,同時還需注意陳述主語的變化和事件的切分。

12.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和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平時的積累,將表述錯誤的選項找出即可。C項,疏糲(lì):指粗劣的飯食。所以選C。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易錯*示】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常考點,命題人往往將此考點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閲讀命題中進行考查,解答此類題,考生往往會有一個方向上的誤區,即考生誤認為從文本中即可找到*,而實際上,考查的內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時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與不斷的複習鞏固。選項中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往往會在朝代、管理部門、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換其它的內容,迷惑考生,思考時,一定要細心辨別。例如本題選項C就是考查古代有關生活方面的文學常識。

13.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着選項回到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A項,不是章溢先生命名為“苦齋”而是劉基命名的。所以選A。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常見的設誤角度有:曲解詞義、誇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和迷惑*,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例如本題選項A就屬於張冠李戴的錯誤。

14.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翻譯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譯時,應將待譯句子放回語境去理解,也應注意儘可能直譯,將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落實,補出省略成分,將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習慣譯出。本題重點詞語:效、偷、庸、雩、詠。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易錯*示】翻譯文言首先要有語境意識,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後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例如本題應將狀語後置句“*命於榛莽”按照正常的語序翻譯出來。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