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題。(20分)醉書齋記    (清)鄭日奎於堂左潔一室,為書齋,明窗素壁...

來源:國語幫 1.82W

問題詳情:

(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題。(20分)醉書齋記    (清)鄭日奎於堂左潔一室,為書齋,明窗素壁...

(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題。(20分)

醉書齋記     (清)鄭日奎

於堂左潔一室,為書齋,明窗素壁,泊如也。設幾二,一陳筆墨,一置香爐茗碗之屬。竹牀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書架書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塵尾諸什物,亦雜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頭,拂案上塵,注水硯中,研墨及丹鉛,飽飲墨以俟。隨意抽書一帙,據坐批閲之。傾至會心處,則朱墨淋漓清漬紙上,字大半為之隱。有時或歌或歎,或笑或泣,或怒罵,或悶欲絕,或大叫稱快,或咄咄詫異,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乃竊相議,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來,都不省取,或誤觸之,傾濕書冊,輒怒而責,後乃不復持至。逾時或猶未食,無敢前請者。惟內子時映簾窺餘,得間始進,曰:“日午矣,可以飯乎?”餘應諾。內子出,復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數四。及就食,仍夾一冊與俱,且啖且閲,羹炙雖寒,或且變味,亦不覺也。至或誤以雙箸亂點所閲書,良久,始悟非筆,而內子及婢輩罔不竊笑者。夜坐漏常午,顧童侍,無人在側,俄而鼾震左右,起視之,皆爛漫睡地上矣。

客或訪餘者,刺③已入,值餘方校書,不遽見。客伺久,輒大怒詬,或索取原刺,餘亦不知也。蓋餘*既嚴急,家中人啟事不以時,即叱出,而事之急緩不更問,故倉卒不得白。而家中鹽米諸瑣物,皆內子主之頗有序。餘是以無所顧慮,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謀立誓戒之,商於內子,內子笑曰:“君無效劉伶斷飲法④,只賺餘酒脯,補五臟勞耶?吾亦惟坐視君沉湎耳,不能贊成君謀。”餘悵然久之,因思餘於書,誠不異伶於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為文字飲,不猶愈於紅裙耶?遂笑應之曰:“如卿言,亦復佳。”乃不復立戒,而採其語意,以名吾齋曰“醉書”。

    (選自《續古文觀止》,有刪改)

【注】①科頭: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窺視。③刺:名帖。④劉伶斷飲:劉伶或酒《管書•劉伶傳》載,劉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後依然嗜酒如故。

【原創】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甫晨起,即科頭                          甫:剛剛

B.惟內子時映簾窺餘,得間始進              間:縫隙

C. 客伺久,輒大怒詬                        詬:責罵

D.吾亦惟坐視君沉湎耳,不能贊成君謀        贊:幫助

【原創】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 而內子及婢輩罔不竊笑者             客有吹洞簫者

B. 商於內子                           遊於赤壁之下

C. 且為文字飲,不猶愈於紅裙耶?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D. 餘悵然久之                         公之逮所由使也

改編】1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文章描繪了書齋主人為了讀書常常置酒茶、飯食、睡眠和家人、賓客於腦後等痴醉的狀態, 展示了一個嗜書如命的書痴形象,表現了作者自得其樂、自我陶醉的心態。

B.作者夫人主持家務,井然有序,客觀上“縱容”了丈夫的“醉書”習*:當作者對這種習*悔而思改時,她幽默地表示反對,可見她對丈夫的“醉書”也持幾分讚賞的態度。

C. 作者本打算戒除“醉書”的習*,考慮到積習難改,最終還是找了個藉口自我安慰,順其自然了,沒有戒掉“嗜書”的習慣。

D.作者不僅嗜書,而且嗜酒肉,後來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認為他和劉伶一樣根本無法將酒戒掉,於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並且將書齋命名為“醉書”。

1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 分)

(1)悉駭愕,罔測所指,乃竊相議,俟稍定,始散去。(4分)

                                    ▲                                                 (2)因思餘於書,誠不異伶於酒,正恐旋誓且旋畔(4分)

                                    ▲                                                

【原創】18.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3分)

     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回答】

(一)(20分)

14.B  間:此處翻譯為“機會”

15.【*】C

【解析】A...的人;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 B 介詞,和/介詞,在。  C都是連詞,況且。 D助詞,音節助詞/助詞,取獨

16. 【*】D

【解析】作者只是嗜書,並沒有嗜酒肉。

17. (1)有人把季子的消息告訴家裏人,家裏人擔心恐懼得哭了,而我卻象平日一樣談笑吃喝。

(2)像季子這樣的行動,我所做不到的事情而我家子弟卻能做到,正是出於他們的志趣並且樂於做,我連贊成都來不及怎麼還能阻止呢(我有什麼理由阻止他那樣做呢)?

18. 一 齊 人 傅 之/ 眾 楚 人 咻 之/ 雖 日 撻 而 求 其 齊 也 /不 可 得 矣 /引 而 置 之 莊 嶽之 間 數 年/ 雖 日 撻 而 求 其 楚/ 亦 不 可 得 矣

【文言文參考譯文】

在堂屋左側收拾乾淨一間屋子作為書齋,明亮的窗户、潔白的牆壁,很安靜。擺放了兩個几案,一個放筆墨,一個放置香爐茶碗等。一張竹椅,用來坐;一張木塌,用來躺卧。還擺放了四個書架和四個書筒,古今的書籍都放在裏邊。琴、磬和麈(zhǔ)尾等各種日用雜物,也都交錯地擺放在旁邊。

早晨剛起牀,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塵,把水倒進硯台裏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鉛粉,把筆蘸飽滿做好準備。隨意抽出一卷書,靠坐在案邊讀起來。一會兒讀到自己有領悟的地方,就用筆在紙上盡情批註,書上的字跡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時候唱起歌來,有時候發出感歎;有時候大笑,有時候哭泣;有時候生氣痛罵,有時候鬱悶得要死;有時候大聲叫嚷口稱痛快,有時候是連連驚歎感到詫異;有時候躺着靜靜思考,有時候起身一陣亂跑。看見這些情景的僕人都害怕驚訝,猜不出我是什麼意思,於是偷偷地議論,等到我漸漸平靜下來,才散開離去。婢女送來酒和茶,都記不得端來喝。有時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後弄濕了書本,就很生氣地責罵,婢女後來也就不再端來了。有時候過了時間我還沒有吃飯,也沒有人敢上前請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時隔着門簾觀察我,找到間隙才走進來,説:“時間已經是正午了,可以吃飯了嗎?”我答應了。妻子離去後,又忘掉了。湯、肉都涼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熱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飯仍然帶着一本書一道前往,邊吃邊看,湯和肉即使涼了,或者味道都快變了,也不察覺。甚至有時誤用一雙筷子在讀的書上亂點畫,過了許久才醒悟過來不是筆,妻子及婢女們沒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讀書常常到午夜,回頭看僕人,沒有人在旁邊,一會兒身邊鼾聲震響,起身一看,他們都熟睡在地上。有客人前來看望我,名帖送進來後,碰上我正在校讀書籍,沒有立即出去見客人。客人等我久了,就非常生氣責罵起來,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為我的*情急躁,家裏的人稟告事情時間不恰當,就大聲呵斥並把他趕出去,而事情的緊急舒緩不加過問,因此匆忙之中沒能告訴我。家裏的鹽米等瑣碎事務,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沒有什麼顧忌和憂慮,讀書的嗜好越來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髮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説:“你不會是仿效劉伶戒酒的方法,只不過是要騙得我的酒肉,彌補五臟的*勞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書籍之中,而不能夠幫助你實現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興了很久,於是想到我對書,確實同劉伶對酒沒有差別,正擔心剛發誓隨即就要違背;況且我嗜好的是詩文,不比沉溺於女*好?於是她笑着回答説:“像你説的沉湎於詩文也是很好的。”於是不我再提戒掉嗜書,而是採用她的語意來為我的書齋起名,叫做“醉書齋”。(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