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0~13題。(1)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

來源:國語幫 2.2W

問題詳情: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0~13題。(1)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

(一)文言文閲讀(19分)

閲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0~13題。

(1)

    晉侯、 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函陵,秦*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 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説,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

(2)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説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於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秦穆之於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之厚也,一怵於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於鄭乎?他日利有大於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                                     

                                                             (呂祖謙《東萊<左傳> 博議》)

10.下列對句中加點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B.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C.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闕:侵損、削減

D.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               中:中間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晉侯、 秦伯,指的是晉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如:孔子,老子等。

C.執事,古代辦事的官員,也用於對對方的敬稱。

D.《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敍事詳細的紀傳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秦、晉圍鄭的兩個理由“無禮於晉”及“貳於楚”,都直接關係到晉國,而與秦國無關,為下文燭之武成功説退秦*埋下伏筆。

B.燭之武迴應鄭伯的話既表明了他是一個不被重用的老臣,又十分生氣、直截了當地批評了鄭伯過去的用人方針,使文章情節掀起波瀾。

C.在重提秦、晉舊事的基礎上,燭之武又把話題引向未來,指出晉國貪得無厭,滅鄭之後,必將進而侵犯秦國,讓秦伯*惕晉的野心。

D.呂祖謙認為天下事情的離合都是因為利益,秦穆公因為利益而背棄晉國,一旦有人開出比燭之武更誘人的條件,他就會立刻和燭之武翻臉另謀利益。

 13.把下列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2)燭之武出説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於將亡。

【回答】

10.D【解析】中:符合。

11.D【解析】《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敍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

12.B【解析】 曲解文意,燭之武以年老的推辭來委婉的批評鄭伯。

13.(1)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秦國)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

以為:把……作為(1分);行李:出使的人(1分);共:通:“供”,供給;(1分);句意2分;共5分。       

(2)燭之武出來勸説秦穆公,站着説會話的功夫就使鄭國在將要滅亡的時候存活下來。

説:勸説,説服,(1分);存:使動用法,使……存在、存活(1分);於將亡,狀語後置;在將要滅亡的時候(1分);句意2分;共5分。

(一)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晉*駐紮在函陵,秦*駐紮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説:“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説:“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鄭文公説:“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由於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説:“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秦國)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裏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於是秦國就撤*了。

(二)

天下的事因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會因為利益而分離。秦國、晉國聯合出兵*鄭國,鄭國就要滅亡了。燭之武出來勸説秦穆公,站着説會話的功夫就使鄭國在將要滅亡的時候存活下來。不但使秦*隊撤退,還讓秦國幫助鄭國防守邊境,改變得多麼快啊!燭之武一席話就使秦穆背叛晉國親近鄭國,捨棄強大的援*、依附弱小的國家;拋棄晉國的舊恩、召來新的怨恨;捨棄成功、去冒危險。要不是其中的利益迎合了秦穆公的心思,怎麼能達到呢?秦穆公對於晉國來説,相處很長時間了,他們之間的信義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旦被燭之武説的利益誘惑,拋棄晉國就像擤鼻涕吐唾沫,從鄭國又得到了什麼呢?如果哪天有比燭之武所説的更大的利益,我料想秦穆公還會翻臉去謀取那種利益了!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