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閲讀烏重胤,潞州牙將也。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師加討。潞帥盧從史雖出*,而密與賊通。時神策行營吐突承璀與從...

來源:國語幫 3.07W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閲讀烏重胤,潞州牙將也。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師加討。潞帥盧從史雖出*,而密與賊通。時神策行營吐突承璀與從...

文言文閲讀

烏重胤,潞州牙將也。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師加討。潞帥盧從史雖出*,而密與賊通。時神策行營吐突承璀與從史*相近,承璀與重胤謀,縛從史於帳下。是日,重胤*,潞*無敢動者。憲宗賞其功,授潞府左司馬,遷懷州刺史,兼充河陽三城節度使。會討淮、蔡,用重胤壓境,仍割汝州隸河陽。自王師討淮西三年,重胤與李光顏掎角相應,大小百餘戰,以至元濟誅。就加檢校尚書右僕*,轉司空。蔡將有李端者,過溵河降重胤。其妻為賊束縛於樹,臠食至死,將絕,猶呼其夫曰:”善事烏僕*”。其得人心如此。

元和十三年,代鄭權為橫海*節度使。既至鎮,上言曰:”臣以河朔能拒朝命者,其大略可見。蓋刺史失其職,反使鎮將領兵事。若刺史各得職分又有鎮兵則節將雖有祿山思明之奸豈能據一州為叛哉?所以河朔六十年能拒朝命者,只以奪刺史、縣令之職,自作威福故也。臣所管德、棣、景三州,已舉公牒,各還刺史職事訖,應在州兵,並令刺史收管。又景州本是弓高縣,請卻廢為縣,歸化縣本是草市,請廢縣依舊屬德州”.詔並從之。由是法制修立,各歸名分。

及屯*深州,重胤以朝廷制置失宜,賊方憑凌,未可輕進,觀望累月。穆宗急於誅叛,遂以杜叔良代之,以重胤檢校司徒,兼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召至京師,復以本官為天平*節度、鄆曹濮等州觀察等使。李同捷據滄州,請襲父位,朝廷不從。議者慮狡童拒命,欲以重臣代。乃移鎮兗海,加太子太師、平章事,俾兼領滄景節度,仍舊割齊州隸之,蓋望不勞師而底定。製出旬日,重胤卒,贈太尉。

重胤出自行間,及為長帥,赤心奉上。能與下同甘苦,所至立功,未嘗矜伐。而善待賓寮,禮分同至,當時名士,鹹願依之。身歿之日,*士二十餘人,皆割股肉以為祭酹,雖古之名將,無以加焉。

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若刺史各得職分又有鎮兵則節將 雖有祿山思明之奸豈能據一州為叛哉

B.若刺史各得職分又有鎮兵則節將雖有祿山思明之奸豈能據一州為叛哉

C.若刺史各得職分又有鎮兵則節將雖有祿山思明之奸豈能據一州為叛哉

D.若刺史各得職分又有鎮兵則節將雖有祿山思明之奸豈能據一州為叛哉

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牙將”即牙門將,負責在防禦工事“牙門”裏統領士兵指揮作戰的將領被稱為牙門將,後來演變成類似於主將帳下的偏將、副將的職位。

B.“遷”,意思是調動官職,一般指提升,但有時候也表示降職遠調,如《岳陽樓記》中的“遷客騷人”和《琵琶行》中的“予左遷九*郡司馬”。

C.“節度使”,唐代設立的地方*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而得名,節度使集*、民、財三政於一身,威權甚重,最終釀成安史之亂。

D.“河朔”,地區名,古代泛指黃河以北地區,“朔”在古代又可以表示時間概念,朔日是農曆每個月的初一,而晦日是農曆每個月的三十。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烏重胤足智多謀,當朝廷征討叛*王承宗時,潞州節帥盧從史卻暗自勾結叛*,烏重胤與吐突承璀謀劃,在*營中活捉了盧從史。

B.烏重胤洞悉形勢,向皇帝進言,分析河朔抗拒朝廷命令的原因,直陳恢復州刺史的職權,將各州的士卒交由刺史管轄。

C.烏重胤謹言慎行,他認為朝廷處置賊兵方法失當,雖然賊兵迫近,不宜*之過急,仍需進行觀望幾月,向穆宗獻言獻策。

D.烏重胤為人謙和,身居*卻能與士卒同甘共苦,立下赫赫戰功之後,從不自我誇耀,對待賓客僚屬,均禮節周到。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臣所管德、棣、景三州,已舉公牒,各還刺史職事訖,應在州兵,並令刺史收管。

(2)及屯*深州,重胤以朝廷制置失宜,賊方憑凌,未可輕進,觀望累月。

【回答】

13.B

14.D

15.C

16.(1)我所管轄的德、棣、景三週,已下發公文歸還各刺史的職權,應當在各州的士卒,全部交給刺史收管。(“管”“公牒”“職事”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駐*深州,烏重胤認為朝廷處置失當,由於賊*正在逼近,不敢輕易進取,所以觀望了幾個月。(“制置 ” “ 憑凌 ” “ 輕進”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首先結合語境理解劃線句的意思,“若刺史各得職分又有鎮兵則節將雖有祿山思明之奸豈能據一州為叛哉”,這句話是説“如果刺史各自守其職分,又有節鎮的兵權,那麼節帥即使有安祿山史思明之類的奸人,怎敢佔據一州而叛亂呢”;然後抓文言句式“豈能……哉”,排除AD兩項;再依據名詞在句中的成分進行斷句,比如“職分”是名詞,與前面的“得”構成動賓短語,這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故排除C項,C項中從“得”處斷開,句子缺少了賓語。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和謂語的確定。一般情況下,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須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特別注意“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14.

試題分析: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名著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幹中的修飾限制成分。D項,“而晦日是農曆每個月的三十”有誤;晦日是農曆每個月的最後一天,因為不是所有的月份都是三十天。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備考時要積累名著、名篇作者、時代、國別、文學形象、作品主題等文學常識。解答此道題目,需要逐項審讀,按照自己積累的有關知識,判斷相關內容,是否正確;要注意各項表述中有關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C項,“向穆宗獻言獻策”無中生有。文章第三段開頭只是説“及屯*深州,重胤以朝廷制置失宜,賊方憑凌,未可輕進,觀望累月”,意思是“等到駐*深州,烏重胤認為朝廷處置失當,由於賊*正在逼近,不敢輕易進取,所以觀望了幾個月”,並沒有“向穆宗獻言獻策”之説。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選項C來源於文章第三段的開頭,文中並無“向穆宗獻言獻策”這一內容。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管”,管轄;“公牒”,公文;“職事”,職權;“並”,全部。第二句中,“以”,認為;“制置”,處置;“ 憑凌”,逼近;“輕進”,輕易進取;“累月”,幾個月;“方”,正在。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烏重胤,是潞州的牙將。元和年間,王承宗反叛朝廷,朝廷派*隊加以*。潞州節度使盧從史雖然已經出兵,但暗中與王承宗互通消息。當時神策*行營吐突承璀與盧從史的*隊相近,他與烏重胤謀劃到盧從史的營帳抓捕他。這天,烏重胤全**,潞州*隊沒有敢輕舉妄動的。唐憲宗嘉獎烏重胤的功勞,封他為潞州府左司馬,升任懷州刺史,兼任河陽三城節度使。後來恰逢*淮州、蔡州,朝廷命令烏重胤逼近叛*邊境,又將汝州劃歸給河陽。自從朝廷*隊征討淮西開始的三年間,烏重胤與李光顏互為犄角,互相配合,經過大小一百多次戰鬥,最終吳元濟被殺。烏重胤因功加封檢校尚書右僕*,接着轉任檢校司空。蔡州將領有一個叫李端的,渡過溵河投降烏重胤。他的妻子被叛賊抓住綁到樹上,將她的肉切成小塊一塊一塊地吃掉,一直到死,在將要斷氣時,還高喊她丈夫道:“好好侍奉烏僕*!”烏重胤得人心就像這樣。

元和13年,烏重胤代替鄭權任橫海*節度使。他已經到節鎮後上書給皇帝説:“我認為河朔能抗拒朝廷命令,其中原因大概可以知道,這就是刺史失掉職權,反使節度使掌管兵權。如果刺史各自守其職分,又有節鎮的兵權,那麼節帥即使有安祿山史思明之類的奸人,怎敢佔據一州而叛亂呢?河朔60年來之所以抗拒朝廷命令,只是因為剝奪了刺史、縣令的職權,而節帥自己作威作福的緣故。我所管轄的德、棣、景三週,已下發公文歸還各刺史的職權,應當在各州的士卒,全部交給刺史收管。另外景州本來是弓高縣,請廢州為縣。歸化縣本來是集鎮,請廢除歸化縣依舊隸屬德州”。皇帝下詔全部聽從。從此法律制度修繕建理,各自守着自己的名位和身份

等到駐*深州,烏重胤認為朝廷處置失當,由於賊*正在逼近,不敢輕易進取,所以觀望了幾個月。穆宗急於謀殺叛賊,於是用杜叔良代替烏重胤,讓烏重胤任檢校司徒,兼興元尹,充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後來將他召到京城。又以本官任天平*節度使和鄆、曹、濮等州觀察等使。李同捷佔據滄州,請求繼承父親職位。朝廷不允許。議論者認為李同傑抗拒王命,想要用重臣去代替。於是烏重胤被改任兗海,加授太子太師、平章事。並且兼任滄景節度使。依舊劃分齊州隸屬滄景。朝廷這樣做大概是希望不勞駕官*而達到平定叛賊的目的。制詔發出的第十天,烏重胤去世了,追贈太尉。

烏重胤出身行伍,等到做了長官統率,又忠心侍奉皇上,能夠和士兵同甘共苦,所到之處都立下戰功,但不曾自我誇耀過。而且善待賓客僚屬,禮節也一樣周到,當時的名士都情願依附他。他去世那天,有二十多名將士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來作為祭奠,即使是古代的名將,也沒有超過他的。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