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徙杜陵。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選為郎。本始中,從掌...

來源:國語幫 1.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徙杜陵。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選為郎。本始中,從掌...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

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徙杜陵。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選為郎。本始中,從掌擊匈奴。*罷,復為郎。

是時,西域諸國新輯,漢方善遇,欲以安之,選可使外國者。前將*韓增舉奉世以衞候使持節送大宛諸國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將言莎車與旁國共攻殺沒所蜜莎率*萬年,並殺漢使者奚充國。莎車遣使揚言北道諸國已屬匈奴矣,於是攻劫南道,與歃盟畔漢。奉世與其副嚴昌計,以為不亟擊之則莎車日強,其勢難制,必危西域。遂以節諭告諸國王,因發其兵,南北道合萬五千人進擊莎車,攻拔其城。莎車王自殺,傳其首詣長安。諸國悉平,威振西域。宣帝召見韓增,曰:“賀將*所舉得其人。”

永光二年秋,隴西羌鄉姐旁種反,詔召奉世等人入議。是時,四方飢謹,朝廷方以為憂,而遭羌變。奉世曰:“羌虜近在境內背畔,不以時誅,亡以威制遠蠻。臣願帥師討之。”

於是遣奉世將萬二千人騎,到隴西,分屯三處。奉世具上地形部眾多少之計,願益三萬六千人乃足以決事。書奏,天子大為發兵六萬除人,拜太常弋陽候任千秋為奮武將*以助焉。奉世上言:“願得其眾,不須煩大將。”十月兵畢至隴西十一月並進羌唐大破斬首數千級餘皆走出塞。

明年二月,奉世還京師,更為左將*,光祿勛如故。其後錄功拜爵,下詔曰:“羌虜桀黠,賊害吏民。左將*光祿勛奉世前將兵征討,斬首八千餘級,滷馬、牛、羊以萬數。賜奉世爵關內候,食邑五百户,黃金六十斤。”

後歲餘,奉世病卒。居爪牙官前後十年,為折衝宿將,功名次趙充國。

(節選自《漢書·馮奉世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十月/兵畢至隴西/十一月/並進/羌虜大破/斬首數千級/餘皆走出塞

B.十月/兵畢至隴西/十一月/並進羌虜大破/斬首數千級餘/皆走出塞

C.十月兵畢至/隴西十一月並進/羌虜大破/斬首數千級/餘皆走出塞

D.十月/兵畢至/隴西十一月並進/羌虜大破/斬首數千級餘/皆走出塞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郎:官名,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宿衞宮廷,參與謀議,備顧問差遣。東漢時於光祿勛下設五官、左右中郎將署,主管諸中郎、侍郎、郎中,實為儲備官吏人才的機構。

B.節:符節,凡持有節的使者,就代表重臣親臨,可行使權力。如持節分封諸侯、持節出使外國及持節簽約議和等。

C.歃:歃血,古代訂盟時表示信誓的一種儀式。古代舉行會盟時飲牲畜的血或者在嘴脣上塗上牲畜的血,以表示誠意。

D.羌:*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部族,從秦漢時便屢見於史書中,五胡十六國之際更是成立一方*,參與中原的*政角逐。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莎車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攻殺了漢朝任命的莎車王,背叛漢朝。馮奉世當機立斷,在莎車國力量強大起來之前平定了這場叛亂。

B.宣帝對馮奉世的表現很滿意,所以向舉薦馮奉世的前將*韓增表示祝賀。

C.永光二年秋天,隴西郡羌族全部反叛。儘管當時朝廷正為天下饑荒而憂慮,馮奉世還是建議朝廷出兵平定叛亂。

D.馮奉世任武將官職前後有十年,是殺敵報國的老將,曾被封為左將*、關內候。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是時,西域諸國新輯,漢方善遇,欲以安之,選可使外國者。

(2)奉世具上地形部眾多少之計,願益三萬六千人乃足以決事。

【回答】

1.A

2.B

3.C

4.(1)這時,西域各國剛剛(與漢朝)和好,漢朝正準備善待他們,想趁機安撫這些國家,就挑選可以出使西城各國的人。

(2)馮奉世向皇帝詳細上報地形和需要多少*隊的計劃,希望增兵三萬六千人,(這樣)才足以解決戰事。

【分析】

1.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後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誌*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敍事內容的變化等。題中,這是一段敍事的文字,考生要把握住名詞,藉助語法關係進行排除,名詞有“兵”“隴西”“羌虜”等,如“至”意思是“到”,到的地方是“隴西”,動賓之間不能斷開,這就排除CD兩項;“並進”的主語應是“兵”,而“羌虜大破”的主語是“羌虜”,這是兩件事,中間應該斷開,排除B項,故選A。

2.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B項,“就代表重臣親臨”錯誤,應當是“代表皇帝的身份”“代表皇帝親臨”。故選B。

3.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題中,C項,“隴西郡羌族全部反叛”中“全部”一説錯誤,第三段説的是“永光二年秋,隴西羌鄉姐旁種反”,可見應該是羌族的旁支叛亂。故選C。

4.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1)中,“是時”,這時;“新”,剛剛;“輯”,和好;“方”,正;“善遇”,善待,好好對待(禮遇);“以”,目的連詞,來;“安”,安撫;“之”,代詞,代西域各國;“選”,挑選;“使”,出使;“者”,……的人。(2)中,“具”,詳細;“上”,上報;“計”,計劃;“之”,結構助詞,的;“願”,希望;“益”,增加;“乃”,才;“決”,解決。

【點睛】

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2.補:補出省略成分。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4.換: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彙。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注: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

參考譯文:

馮奉世字子明,是上黨郡潞縣人,(後來)遷徙到杜陵。到武帝末年,馮奉世因為是良家子弟而被選為郎官。本始年間,隨*隊攻打匈奴。戰爭結束後,又做了郎官。

這時,西域各國剛剛(與漢朝)和好,漢朝正準備善待他們,想趁機安撫這些國家,就挑選可以出使西城各國的人。前將*韓增推薦馮奉世以衞候使的身份持節護送大宛各國的使臣回國。到伊脩城,都尉宋將説莎車國人和其他一些國家一起攻打併殺害了漢朝所任命的莎車王萬年,還殺了漢朝使者奚充國。莎車國派使者楊言北道各國已經歸屬匈奴了,當時就攻擊劫掠南道各國,並與(北道各國)歃血為盟背叛漢朝。馮奉世和他的副將嚴昌商議,認為(如果)不火速攻擊,莎車國就會日益強大,這樣形勢就難以控制,一定會危及(整個)西域。於是讓人持符節告曉各國國王,進而發動他們的*隊,南北道一共一萬五千人進攻莎車國,攻佔了它的城池。莎車王自殺,他的首級被送到長安。各國都平定下來,(馮奉世的)威名震動了西域。宣帝召見韓增,説:“祝賀將*舉薦的人很稱職。”

永光二年秋天,隴西郡羌族彡姐的旁支*,皇帝下詔召馮奉世等人入朝商議對策。當時,各地莊稼收成不好,朝廷正在為此憂慮,卻又遇到羌族叛變。馮奉世説:“羌族賊兵在國境以內*叛亂,(假如)不及時誅滅,就沒有辦法用成力制服遠方的少數民族部落。我願意率領*隊*他們。”

(皇帝)於是派馮奉世率領一萬二千騎兵出發,到隴西郡,分別屯兵三處。馮奉世向皇帝詳細上報地形和需要多少*隊的計劃,希望增兵三萬六千人,(這樣)才足以解決戰事。書信上奏,皇帝發兵六萬多人,封太常戈陽候任千秋為奮武將*前去輔助他。

馮奉世上奏説:“希望得到大批士兵,不必勞煩大將*。”十月,*隊都在隴西郡*。十一月,一齊進攻。羌族賊兵大敗,被斬首幾千人,餘下的都逃出邊境。第二年二月,馮奉世回到諒師,改任左將*,光祿勛的職位不變。之後記功封爵,(皇帝)下詔説:“羌族賊兵兇殘狡黠,殺害官吏百姓。左將*光祿勛馮奉世前去率領*隊征討,斬首八千多人,奪取馬、牛、羊數以萬計。賜馮奉世關內候的爵位,食邑五百户,黃金六十斤。”

之後一年多,馮奉世病故。他任武將官職前後有十年,是殺敵衞國的老將,功名次於趙充國。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