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魯恭字仲康,扶風平陵人也。父某,建武初,為武陵太守,卒官。時恭年十二,弟丕七歲...

來源:國語幫 1.3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魯恭字仲康,扶風平陵人也。父某,建武初,為武陵太守,卒官。時恭年十二,弟丕七歲...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魯恭字仲康,扶風平陵人也。父某,建武初,為武陵太守,卒官。時恭年十二,弟丕七歲,晝夜號踴不絕聲,郡中賻贈無所受,乃歸服喪,禮過*,鄉里奇之。十五,與母及丕俱居太學,習《魯詩》,閉户講誦,絕人閒事,兄弟俱為諸儒所稱,學士爭歸之。

太尉趙慕其志,每歲時遣子問以酒糧,皆辭不受。恭憐丕小,欲先就其名,託疾不仕。郡數以禮請,謝不肯應,母強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豐教授。

待詔公車,拜中牟令。恭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訟人許伯等爭田,累守令不能決,恭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責,輟耕相讓。亭長縱人借牛而不肯還之,牛主訟於恭。恭召亭長,敕令歸牛者再三,猶不從。恭歎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綬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長乃慚悔,還牛,詣獄受罪,恭貰不問。於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掾肥親①往廉之。恭隨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傍。傍有童兒,親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將雛。”親瞿然而起,與恭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跡耳。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還府,具以狀白安。

其後拜為《魯詩》博士,由是家法學者日盛。遷侍中,數召宴見,問以得失,賞賜恩禮寵異焉。遷樂安相。

恭在公位,選闢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數十人。而其耆舊大姓,或不蒙薦舉,至有怨望者。恭聞之,曰:“學之不講,是吾憂也。諸生不有鄉舉者乎?”終無所言。恭*謙退奏議依經潛有補益然終不自顯故不以剛直為稱三年以老病策罷。年八十一,卒於家。(節選自《後漢書・魯恭傳》)

【注】①仁恕掾:官名;肥親,人名。

7.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恭不得已而西     西:向西面

B.不任刑罰         任:用

C.恭貰不問         貰:赦免

D.選闢高第         闢:徵召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郡數以禮請         具以狀白安

B.恭為平理曲直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C.牛主訟於恭         不拘於時

D.親瞿然而起         吾嘗跂而望矣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寫魯恭和弟弟小時候的事情,在辦理父親喪事中的表現,讓鄉里人稱奇,之後兄弟倆專心學習,在學之士都爭着歸附他們。

B.魯恭擔任中牟令時,多次下令讓亭長歸還縱人所借之牛沒有效果;在魯恭將要辭官和同僚們共同挽留的壓力下,亭長才還牛詣獄受罪。

C.文章善於運用敍述和描寫等方式寫人物,如寫肥親與童兒對話的文字以及肥親的神情語言,語言簡潔,描述生動,能表現人物的個*特點。

D.文章用多個實例表現魯恭行政重視道德教化,同時還寫到他在主持舉薦人才的工作中,能做到以才學取人,並勉勵沒有被舉薦者努力學習。

10.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恭憐丕小,欲先就其名,託疾不仕。

(2)遷侍中,數召宴見,問以得失,賞賜恩禮寵異焉。

1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

恭 * 謙 退 奏 議 依 經 潛 有 補 益 然 終 不 自 顯 故 不 以 剛 直 為 稱 三 年 以 老 病 策 罷

【回答】

7.A

8.D

9.B

10.(1)魯恭同情魯丕年齡小,想先成就他的名聲,推託生病不做官。(關鍵詞:憐,就,託,仕)(2)(魯恭)被升任為侍中,(皇上)多次召見,向他詢問政事得失情況,得到的賞賜恩遇禮節寵愛非同一般。(關鍵詞:遷,數,得失,恩禮,補充“皇上”等)

11..恭*謙退/奏議依經/潛有補益/然終不自顯/故不以剛直為稱/三年/以老病策罷。

【解析】

7.

試題分析:A項,西:西行,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閲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如此題的選項A“西”前面連接的是“而”,解釋為“向西面”顯然不當,可以判斷選項錯誤。還要注意近幾年文言實詞錯誤選項經常出現“以今釋古”的例子,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移的現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

8.

試題分析:A項,介詞,用/介詞,把。B項,介詞,替/動詞,成為。C項,介詞,向/介詞,被。D項,都是連詞,表修飾關係。這一題考查學生對於常見文言虛詞用法掌握的情況。文言虛詞要注意意義和用法,平時要記憶經典的例句。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虛詞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兩個途徑,一看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虛詞前後詞語的詞*。比如本題是要求選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故可以看虛詞的位置和前後詞的詞*是否一樣。B項中兩個“為”每句前後的詞*都不同,故兩個“為”用法不同。D項,兩個“而”的位置相同,前後詞*相近,這兩個“而”的用法就相同,都是連詞,表修飾。

9.

試題分析:B項亭長是被感化慚悔才還牛詣獄受罪,不是“在……壓力下”。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對原文中關鍵細節的理解。可使用假設法與代入法,與選項所在段落進行比對:如此題選項B對應的句子是“恭召亭長,……恭歎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綬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長乃慚悔,還牛,詣獄受罪,恭貰不問”亭長是被感化慚悔才還牛詣獄受罪。而選項則是“在……壓力下”,曲解了文意。

10.

試題分析:主要重點詞語的翻譯:(1)憐——同情,就——成就,託——推脱,仕——做官。(2)遷——升遷,數——多次,得失——政事得失的情況,恩禮——恩遇禮節,補充省略的成分“皇上”。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文言文的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比如本題“仕”在此處這,不能用今天的意思來理解。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遷”“憐”“託”等詞語的落實,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建議翻譯時打草稿。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先通讀語段,把握大概內容,辨別表達方式,這個語段主要是敍事,故應抓住人名;然後找斷句的標誌,先易後難。先抓名詞、動詞,再抓特殊句式。名詞(代詞):“恭”“三年”;謂語動詞:“奏議”“有”“稱”。藉助這些內容即可斷開。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閲讀全文,瞭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如果想當然地斷下去,就容易發生錯斷。比如本語段中寫魯恭的為人、對國政的益處及其自己辭官。文言文斷句技巧:一是利用對話標誌斷句。常以“曰”、“雲”、“言”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二是藉助文言虛詞斷句。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誌。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句首發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請、敬等常用於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句尾詞:也、矣、焉、耳等經常用於陳述句尾;耶、與(歟)、邪(耶)等經常用於疑問句末尾;哉、夫等經常用於感歎句尾。其後面一般要斷開。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後,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三是藉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文言中常有對偶句、排比句,抓住這個特點斷句,常能收到斷開一處、接着斷開幾處的效果。四是抓住名詞、動詞以及特殊句式斷句。比如本題就是藉助名詞和謂語動詞來斷句的。

【參考譯文】

魯恭字仲康,挾風平陵人。他的父親,在建武初年,擔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當時魯恭十二歲,弟弟魯丕七歲,兄弟倆整天整夜號哭不停,郡裏贈送的財物一概沒有接受,辦完了喪事,禮數超過成年人,鄉里人都嘖嘖稱奇。十五歲的時候,和母親及弟弟都住在太學裏面,學習《魯詩》,閉門誦讀,遠離與自己無關的事,兄弟倆都受到儒生們的稱讚,在學之士都爭着歸附他們。   

太尉仰慕他們的志向,每年時常派兒子拿酒和糧食慰問他們,他們都推辭不接受。魯恭同情魯丕年齡小,想先成就他的名聲,推 託生病不做官。州郡多次以禮相邀.他都謝絕不肯答應,母親再三強求,魯恭迫不得已才西行,就到新豐做了教授的學官。

(魯恭)在公車署裏等待皇帝的詔令,被授予中牟令的官職。魯恭一直把道德教化作為政理,不施用刑罰。許伯等人為田產打官司,多位太守和縣令都不能決斷,魯恭替他們分析是非曲直,許伯等人回家自我檢討,停止耕種相互 謙讓。亭長放縱他人借牛卻不肯歸還,牛主人告到魯恭那裏。魯恭召來亭長,再三責令他歸還他人之牛,還是不肯聽從。魯恭歎息説:"這是教化不能施行啊。"要解開印綬辭官離去。掾史們哭着挽留他,亭長於是感到慚愧後悔,歸還了人家的牛,到刑獄接受處罰,魯恭寬恕了他不再追究。於是官吏們很是信服他。建初七年,郡縣蝗蟲危害莊稼,犬牙相錯環繞縣界。就是不進入中牟縣。河南尹袁安聽説後,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派仁恕掾肥親前去察看。魯恭隨行田間,一起坐在桑樹下休息,有一隻雉烏飛過,停留在他們身邊。旁邊有個小孩,肥親問他:"你為什麼不捕捉雉烏?"小孩説:"它將要生小鳥(不能害它)。"肥親驚訝地站起身,和魯恭訣別説:"我之所以要來,是要看看你為政的情形。現在蟲害不侵犯邊境,這是第一個特異之處;德化能及於禽獸,這是第二個特異之處;小孩子有仁愛之心,這是第三個特異之處。我再長時間逗留,只會是干擾賢能之人了。"回到府衙,把情況詳細稟報袁安。

後來被授予《魯詩》博士,從此到他家求學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升任為侍中,皇上多次召見,向他詢問政事得失情況,得到的賞賜恩遇禮節寵愛非同一般。升任樂安相。

  魯恭在公爵之位 ,選拔徵召才學優良者,大到各級卿相小到郡守多達幾十人。那些年高而久負聲望的大族,有的沒能得到舉薦,因而心有怨憤責備。魯恭聽説後,説:“學問不勤於研習。這是我所憂慮的啊。諸生(如能勤於研習)不是還有鄉里可以推舉嗎?(哪裏還要待三公徵辟呢?)”最終沒有人再説三道四。魯恭*情謙恭禮讓,奏議依據經書,對治理國家大有益處,但他始終不顯耀自己,所以不因剛直著稱。三年,因年老多病上書請求辭官。八十一歲,在家中去世。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