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王戎,字濬衝,琅邪臨沂人也。父渾,涼州刺史。戎幼而穎悟,神*秀徹。視日不眩...

來源:國語幫 1.71W

問題詳情:

8.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王戎,字濬衝,琅邪臨沂人也。父渾,涼州刺史。戎幼而穎悟,神*秀徹。視日不眩...

8.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王戎,字濬衝,琅邪臨沂人也。父渾,涼州刺史。戎幼而穎悟,神*秀徹。視日不眩,裴楷見而目之曰:“戎眼燦燦,如巖下電。”年六、七歲,於宣武場觀戲,猛獸在檻中虓①吼震地,眾皆奔走,戎*不動,神*自若。魏明帝於*上見而奇之。又嘗與羣兒嬉於道側,見李樹多實,等輩競趣之,戎獨不往。或問其故,戎曰:“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與渾為友。戎年十五,隨渾在郎舍。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適渾,俄頃輒去,過視戎,良久然後出。謂渾曰:“濬衝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及渾卒於涼州,故吏賻②贈數百萬,戎辭而不受,由是顯名。戎嘗與阮籍飲,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無恨*。戎異之,他日問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勝公榮,不可不與飲;若減公榮,則不敢不共飲;惟公榮可不與飲。”戎每與籍為竹林之遊,戎嘗後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戎笑曰:“卿輩意亦復易敗耳!

鍾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戎曰:“道家有言,‘為而不恃’,非成功難,保之難也。”及會敗,議者以為知言。

徵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賂戎筒中細布五十端,為司隸所糾,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然議者尤之。帝謂朝臣曰:“戎之為行,豈懷私苟得,正當不欲為異耳!”帝雖以是言釋之,然為清慎者所鄙,由是損名。

戎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後遷光祿勛、吏部尚書,以母憂去職。*至孝,不拘禮制,飲酒食肉,或觀弈棋,而容貌毀悴,杖然後起。時和嶠亦居父喪,以禮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毀不逾於戎。帝謂劉毅曰和嶠毀頓過禮使人憂之毅曰嶠雖寢苫食粥乃生孝耳至於王戎所謂死孝陛下當先憂之戎先有吐疾,居喪增甚。帝遣醫療之,並賜*物,又斷賓客。永興二年,薨於郟縣,時年七十二。

(節選自《晉書•王戎傳》)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賻(fù),贈送財物助人治喪。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魏明帝於*上見而奇之  奇:認為……奇異

B.籍每適渾,俄頃輒去    適:往,到

C.為而不恃              恃:依靠,依仗

D.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  坐:牽連犯罪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以知而未納           而庶籍修理

B.阮籍與渾為友         為司隸所糾

C.戎每與籍為竹林之遊   而籍與之交

D.以母憂去職           以禮法自持

【小題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表現王戎聰明睿智特點的一組是(  )

①戎幼而穎悟,神*秀徹 ②戎*不動,神*自若 ③等輩競趣之,戎獨不往 ④故吏賻贈數百萬,戎辭而不受 ⑤及會敗,議者以為知言 ⑥戎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戎小時候視力極佳,看太陽眼睛不花,裴楷看見後稱讚説:“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電光。”

B.阮籍與王渾、王戎俱為好友。阮籍每次拜訪王渾,時間都很短暫,但與王戎交談的時間卻很長,主要是阮籍認為王戎比王渾清逸可賞。

C.王戎不拘禮法,在母親去世後仍然飲酒吃肉,經常下棋*,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枴杖才能站起來。

D.和嶠在服喪期間,用禮法約束自己,吃飯限量,皇帝認為和嶠哀傷過度,併為此擔憂,但劉毅認為王戎比和嶠更讓人感到憂慮。

【小題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卿輩意亦復易敗耳!

②鍾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

③帝雖以是言釋之,然為清慎者所鄙,由是損名。

【回答】

【小題1】D

【小題2】A

【小題3】B

【小題4】C

【小題5】(1) 你們這類人的心情難道也容易敗壞嗎(2)鍾會*蜀國,路過時與王戎告別,問有何計策。(3)皇帝雖然用這樣的話解釋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謹慎的人鄙視,因此損害了名聲。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D項應為“定罪”或“治罪”。回到文中,找到句子所在的語境,“南郡太守劉肇賂戎筒中細布五十端,為司隸所糾,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然議者尤之。帝謂朝臣曰:‘戎之為行,豈懷私苟得,正當不欲為異耳!’”,聯繫以前課文中學過的內容,可以推測。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就採取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小題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答題關鍵詞“意義和用法”。考生依據自己掌握的虛詞用法,依據句意、位置、語法來判斷實詞意義和用法。A. 均為但是,卻;B項動詞/連詞被動;C項,助詞/主謂之間;D項,因為/用。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句子中的意義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個考點。所謂常見文言虛詞是指考綱列舉的18個文言虛詞;所謂在句子中的意義是指虛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所謂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詞典中所列舉的常見用法。綜觀近幾年高考試題,從總體來看,對文言虛詞的考查着眼於應用,不直接考語法,題型都是客觀題。為降低難度,同時也是為了貼近中學教學實際,考查內容都是課內課外相結合,要求考生辨析劃線虛詞用法的異同。文言虛詞的意義由用法決定,所以辨析文言虛詞異同,先用法後意義。題中考察的“以” 1.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藉""依據""按照""用(憑)什麼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餘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 (二)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於"。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時**兼以飢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戰》) (四)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於",可譯為"在""從"。例如: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登泰山記》) 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 (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例如: 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國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2.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於轉折關係。 (一)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並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遊褒禪山記》) (二)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餘與四人擁火以入……(《遊褒禪山記》) (三)表示目的關係,"以"後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例如: 作《師説》以貽之。(《師説》) 劍貲財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記》)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四)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五)表示修飾關係,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3.複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髮展或推斷的結果。

【小題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中人物的理解。題幹“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表現王戎聰明睿智特點的一組”關鍵詞“王戎聰明睿智”,句子中 ②表現其鎮定,④表現其廉潔,⑥做事認真。*為B。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小題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C.王戎容貌憔悴是因為“*至孝”,選項中“仍然飲酒吃肉,經常下棋*,以致容貌憔悴”不當,“容貌憔悴”主要是因母去世哀傷所致。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名雖為霸王,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然後進行比較選項,即可發現是犯曲解文意的錯誤。

【小題5】

試題分析: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 (1) “輩”是這一類人 (2)句中“過”是路過;(3)句中“雖”是雖然,“為……所”表被動。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例如本題中的名詞“諸侯”“ 楚”。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閲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繫。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王戎,字浚衝,是琅琊臨沂人。父親王渾,是涼州刺史。王戎幼時聰明過人,神采清朗。看太陽而眼睛不花,裴楷看見後稱讚説:“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崖下的電光。”王戎六、七歲的時候,在宣武場看雜技表演,猛獸在牢籠中怒吼,吼聲震動天地。眾人都逃走,只有王戎站立不動,神態自若。魏明帝在樓*上看見以後認為王戎很奇異。又曾經和一羣小孩在路邊嬉戲,看見李樹上有很多果實,同輩的人都爭着奔向那棵樹,只有王戎自己不前往。有的人詢問其中的原因,王戎説:“樹長在路邊卻結了很多果實,一定是苦*的李子。”摘取果實後的確這樣。

阮籍和王渾是朋友。王戎十五歲時,隨父親王渾在郎舍。王戎比阮籍小二十歲,阮籍卻和王戎交往。阮籍常常到王渾處,停一會兒就離開,去看王戎,很久才出來。阮籍對王渾説:“王戎清逸可賞,不是你這類人能比的。和你一起談話,不如和王戎一起談論。”等王渾在涼州去世,以前官吏贈給王戎治喪的財物達幾百萬。王戎推辭不接受,因為這名聲遠揚。王戎曾經和阮籍喝酒,當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座,阮籍因為酒少,沒有給劉昶倒酒,劉昶也不怨恨。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問阮籍説:“他是什麼樣的人?”阮籍説:“對(酒量)比公榮大的人,不可以不和他喝酒;對酒量不如公榮的人,也不敢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對公榮,可以不跟他喝酒。”王戎常常和阮籍到竹林遊玩,王戎曾經來晚。阮籍説:“庸俗的傢伙又來敗壞人的心情。”王戎笑着説:“你們這類人的心情難道也容易敗壞嗎?”

鍾會*蜀國,路過時與王戎告別,問有何計策。王戎説:“道家有句話説‘有功而不依靠’,不是成功難,而是保成功難。”等鍾會失敗,商議的人認為他深懂古人的話。被徵召做侍中。南郡太守劉肇在筒中裝了五十匹絹賄賂王戎,被司隸檢舉,王戎因為知道而沒有接受,所以沒有被定罪。但是議論的人認為王戎有過錯。皇帝對朝臣説:“王戎的行為,難道是懷有私心不當而得嗎,這正是他不想做奇異的事情罷了!”皇帝雖然用這樣的話解釋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謹慎的人鄙視,因此損害了名聲。

王戎在職雖然沒有特殊的才能,但是各種事情做得很有成績。後來升遷光祿勛、吏部尚書,因為母親去世離職。生*很孝順,不被禮制約束,喝酒吃肉,有時看別人下棋,但是面貌憔悴,拄杖才能起身。當時和嶠的父親也去世,他用禮法約束自己,吃飯限量,悲傷的程度比不上王戎,皇帝對劉毅説:“和嶠哀傷過度,讓人擔憂。”劉毅説:“和嶠居喪時雖然睡在草墊上,吃粥,這是用生進孝。至於王戎,是用死進孝,您應當先擔憂他。”王戎以前有吐痰的病,居喪期間更加厲害。皇帝派遣醫生為他治療,

並賜給他*物,又斷絕賓客來往。永興二年,在郟縣去世,當時七十二歲。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