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王戎,字濬衝,琅邪臨沂人也。父渾,涼州刺史。戎幼而穎悟,神*秀徹。視日不眩,裴...

來源:國語幫 2.5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王戎,字濬衝,琅邪臨沂人也。父渾,涼州刺史。戎幼而穎悟,神*秀徹。視日不眩,裴...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

王戎,字濬衝,琅邪臨沂人也。父渾,涼州刺史。戎幼而穎悟,神*秀徹。視日不眩,裴楷見而目之曰:“戎眼燦燦,如巖下電。”年六、七歲,於宣武場觀戲,猛獸在檻中虓①吼震地,眾皆奔走,戎*不動,神*自若。魏明帝於*上見而奇之。又嘗與羣兒嬉於道側,見李樹多實,等輩競趣之,戎獨不往。或問其故,戎曰:“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與渾為友。戎年十五,隨渾在郎舍。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適渾俄頃輒去過視戎良久然後出謂渾曰濬衝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及渾卒於涼州,故吏賻②贈數百萬,戎辭而不受,由是顯名。戎嘗與阮籍飲,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無恨*。戎異之,他日問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勝公榮,不可不與飲;若減公榮,則不敢不共飲;惟公榮可不與飲。”戎每與籍為竹林之遊,戎嘗後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戎笑曰:“卿輩意亦復易敗耳!

鍾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戎曰:“道家有言,‘為而不恃’,非成功難,保之難也。”及會敗,議者以為知言。

徵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賂戎筒中細布五十端,為司隸所糾,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然議者尤之。帝謂朝臣曰:“戎之為行,豈懷私苟得,正當不欲為異耳!”帝雖以是言釋之,然為清慎者所鄙,由是損名。

戎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後遷光祿勛、吏部尚書,以母憂去職。*至孝,不拘禮制,飲酒食肉,或觀弈棋,而容貌毀悴,杖然後起。時和嶠亦居父喪,以禮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毀不逾於戎。帝謂劉毅曰:“和嶠毀頓過禮,使人憂之。”毅曰:“嶠雖寢苫食粥,乃生孝耳。至於王戎,所謂死孝,陛下當先憂之。”戎先有吐疾,居喪增甚。帝遣醫療之,並賜*物,又斷賓客。永興二年,薨於郟縣,時年七十二。

                                                                     (節選自《晉書·王戎傳》)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賻(fù),贈送財物助人治喪。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適渾俄頃/輒去過視/戎良久然後出/謂渾曰/濬衝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

B.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適渾/俄頃輒去/過視戎/良久然後出/謂渾曰/濬衝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

C.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適渾/俄頃輒去過視/戎良久然後出/謂渾曰/濬衝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

D.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適渾/俄頃輒去/過視戎/良久然後出/謂渾曰/濬衝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

1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涼州”,古代劃分*為九州。《尚書·禹貢》把涼州冀、兗、青、徐、荊、豫、雍等並列為九州。

B.“帝”,皇帝,常用於他人講述時;皇帝自述時以“朕”自稱,以“孤”自謙,以“寡”“寡人”對下謙稱。

C.“母憂”,母親的喪事;丁憂,遭逢父母喪事。舊制,父母死後,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

D.《晉書》,唐代房玄齡等人合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合稱*的“二十四史”。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戎小時候視力極佳,看太陽時眼睛不花,裴楷看見後稱先贊説:“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電光。”

B.阮籍與王渾、王戎俱為好友。阮籍每次拜訪王渾,時間都很短暫,但與王戎交談的時間卻很長,主要是阮籍認為王戎比王渾清逸可賞。

C.王戎不拘禮法,在母親去世後仍然飲酒吃肉,經常下棋*,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枴杖才能站起來。

D.和嶠在服喪期間,用禮法約束自己,吃飯限量,皇帝認為和嶠哀傷過度,併為此擔憂,但劉毅認為王戎比和嶠更讓人感到憂慮。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戎異之,他日問籍曰:“彼何如人也?”

(2)帝雖以是言釋之,然為清慎者所鄙,由是損名。

【回答】

11.B

12.A

13.C

14.

(1)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問阮籍説:“他是什麼樣的人?”

(2)皇帝雖然用這樣的話解釋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謹慎的人鄙視,因此損害了名聲。

【解析】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通讀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戎、籍、二十歲、渾”等名詞斷句。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原文標點: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適渾,俄頃輒去,過視戎,良久然後出。謂渾曰:“濬衝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文學常識的把握情況。A項,“涼州”應為“梁州”。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高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説,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繫;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繫。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峯,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説、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C項,曲解文意,王戎容貌憔悴是因為“*至孝”。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本題中的C項曲解文意,王戎容貌憔悴是因為“*至孝”。

14.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關鍵詞是“異”意動用法,以之為異;“彼何如人也”判斷句。第二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清慎”清廉謹慎、“鄙”鄙視、“損”損害、“釋”解釋。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王戎,字浚衝,琅邪臨沂人。父親王渾,是涼州刺史。王戎幼年聰明,神采飛揚。看太陽眼睛不花,裴楷發現後看着他説:“王戎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電光。”六七歲時,在宣武場看戲,猛獸在柵欄裏吼聲震地,眾人都嚇跑了,王戎一個人站在那裏不動,神*鎮定。魏明帝在*上見到而稱奇。又曾與一羣兒童在路旁玩耍,見到李子樹上有很多果實,大家爭着去摘,惟獨王戎不去。有人問他原因,王戎説:“樹在路邊而果實多,必定是苦李。”摘到後果然是苦的。

阮籍與王渾是朋友。王戎十五歲時,跟隨父親王渾在郎舍。王戎比阮籍年輕二十歲,而阮籍與他結交。阮籍每次去王渾處,一會兒就走,去看王戎,很久才出來。阮籍對王渾説:“浚衝清潔高尚,非你可比。與你説話,不如與阿戎交談。”等到王渾死在涼州,舊交的官吏贈送幾百萬錢,王戎推辭不接受,因此名聲遠揚。王戎曾與阮籍飲酒,當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座,阮籍因為酒少,不給劉昶斟酒,劉昶沒有遺憾的樣子。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問阮籍説:“他是怎麼樣的人?”回答説:“勝過公榮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飲酒;如果不如公榮,就不敢不一同飲酒;惟獨公榮可以不和他一起飲酒。”王戎常與阮籍作竹林之遊,王戎曾後到。阮籍説:“俗人又來敗壞我的興致。”王戎笑着説:“你的興致也太容易敗壞了!”

鍾會*蜀,路過時與王戎告別,問有何計策。王戎説:“道家有這樣的話,‘做而不居功’,建立功業不難,保住功業就難了。”等到鍾會失敗,議論的人認為這是有見解的言論。

召王戎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用五十端筒中細布賄賂王戎,被司隸糾劾,由於知道但沒接受,所以沒有論罪,然而議論的人指責他。皇帝對朝中大臣説:“王戎的行為,難道是懷有私心貪得嗎?而是不願做異於他人的事罷了!”皇帝雖然以這樣的話解釋,然而被清廉的人所鄙視,王戎因此損害了名名聲。

王戎任職雖然沒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後來升任光祿勛、吏部尚書,因母親喪事離職。他生*極孝,不拘於禮法,飲酒吃肉,或看人下棋,然而容貌憔悴,拄着枴杖才能站起。當時和嶠在為父親服喪,用禮法約束自己,吃飯限量,但哀傷沒有超過王戎。皇帝對劉毅説:“和嶠哀傷超過禮制,讓人為他擔憂。”劉毅説:“和嶠雖然睡草蓆吃稀飯,但不過是生孝。至於王戎,那是所謂的死孝,陛下該先為王戎擔憂。”王戎先前有嘔吐的疾病,居喪嘔吐更重。皇帝派醫生為他治療,並賜給他*物,又斷了賓客。永興二年,在郟縣去世,時年七十二歲。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