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文後各題。村行王禹偁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峯無語立斜陽。棠梨...

來源:國語幫 2.6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文後各題。村行王禹偁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峯無語立斜陽。棠梨...

閲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文後各題。

村行

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峯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②樹似吾鄉。

20.這首詩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情感?

21.這首詩的頷聯和頸聯歷來為人稱道,譽為“繪景佳句”。請分別簡要分析這兩聯的寫作手法。

【回答】

20.山野景*迷人,生機盎然,**斑斕,多姿多*。詩人騎着馬在山間小路上穿行,他神態悠然,盡興地觀賞着秋日黃昏山野的景*,表現了詩人對山野迷人的景*的熱愛之情;借村橋原野上的樹像他故鄉的景物這一含蓄的詩句真切地抒發了詩人拳拳思鄉之情。(意思對即可)

21.第二聯:(1)對比、動靜結合。第二聯從聽覺與視覺方面下筆。前兩句寫傍晚秋聲萬壑起,這是耳聞;後句寫數峯默默佇立在夕陽裏,這是目睹。這裏,“有聲”與“無語”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發顯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數峯”句寫數峯寧靜,不從正面着墨,而從反面出之,讀來饒有情趣。從“擬人、襯托“等賞析也可以。第三聯:比喻、渲染(*、味)。第三聯描寫山村原野的景*,作者選擇了“棠梨”與“蕎麥”這兩種具有秋日山村特徵的事物來加以描繪,用“胭脂”和“白雪”分別比喻“棠梨葉落”的紅*與“蕎麥花開”的白*,把山村原野寫得**斑斕,可謂有聲有*有香。(賞析一點即可)。

【解析】

試題分析:

20.本題考查詩歌的思想情感。這首詩寫的是山村的傍晚景*,季節是秋天。詩中的內容大概是説詩人騎在馬上,安閒地欣賞著,沿途的風光,聽黃昏時山谷的聲響。作者在欣賞風景、吟詠詩歌的時候,突然發現眼前村莊裏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與自己故鄉的十分相似,因而產生了思鄉的愁緒。 詩中首先細緻地描寫了秋天的景*,然後再借眼前村莊裏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以觸景生情的寫作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農村的喜愛和家鄉的懷念。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對於此類題目,首先應注意審題,從題幹中明確答題的方向以及涉及的範圍,然後要掌握思考的角度,體悟情感一般從如下幾方面入手,一是詩歌的標題,標題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題材,而這些內容都與詩歌情感有關;二是作者、朝代、註釋;三是要把握情語,即顯*的情感詞,比如“忽惆悵”;四是要把握詩歌中意象的特徵。比如這兩首詩中都借景物描寫來表達情感,但具體要表達的情感又不一樣。

21.頷聯和頸聯,體現了使人獨特的構思。這裏學生應瞭解常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手法,審清題目,分析這裏所用藝術表現手法的類型。“動靜結合”“感官綜合運用”“修辭手法的使用”學生分析合理即可。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首先應明確詩歌的表達技巧所包括的內容,然後再對號入座。表達技巧——1.表達方式:敍述、描寫、議論、 抒情。2 表現手法:(託物言志、寫景抒情、敍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揚先抑、順敍、倒敍、*敍、對比、襯托、卒章顯志、象徵、用典、想象、聯想、照應、寓情於景、反襯、烘托、託物起興、渲染、虛筆、虛實結合、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動靜結合、動靜相襯、大手筆、層遞、深化主旨、以小見大、點面結合、主次、遠近、通感、白描、繪聲繪*等)描寫。3.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互文、通感、雙關、反語、反覆、 對比、 對偶、 反問、設問、 引用。4.結構形式: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