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各題。客遊李賀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1)石。不謁承明廬(2),老作平原客(3)。四時...

來源:國語幫 1.0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各題。客遊李賀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1)石。不謁承明廬(2),老作平原客(3)。四時...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各題。

客遊

李賀

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1)石。

不謁承明廬(2),老作平原客(3)。

四時別家廟,三年去鄉國。

旅歌屢*鋏(4),歸問時裂帛(5)。

【注】(1)南山,指李賀家鄉的山。(2)承明廬,漢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詩云:“謁帝承明廬,逝將歸舊疆。”(3)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趙勝。李賀作客潞州,是舊趙地,故云“平原客”。(4)*鋏,《戰國策·齊策》載馮諼才華出眾,在孟嘗君門下不甘做下客,因而*鋏而歌,要魚、要車等。(5)裂帛,指寫家信。

1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A.詩歌標題“客遊”點明瞭詩人的身份,即客居他鄉的遊子,通過標題可以看出詩歌要表達的情感可能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虛寫的手法表現詩人遠在千里之外內心的情懷,“日暖”屬於想象的內容,詩人想象家鄉温暖的太陽照耀在南山的石頭上。

C.首聯,下句“暖”字與上句“滿”字形成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客居他鄉的遊子心目中,故鄉永遠是温暖的,永遠是值得依戀的。

D.頷聯上句中“承明廬”指代當朝統治者,表達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詩人以“平原客”自稱,抒發壯志難酬的慨歎。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邁、年歲已高”的意思,詩人通過寫自己老邁,表達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的孤獨寂寞之情。

13.唐代詩人崔塗的《春夕》中有“故園書動經年絕,華髮春唯滿鏡生。”崔詩中的“書”指家信,李詩尾聯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請簡要分析兩者表達的情感的異同。

【回答】

12.CE

13.同:二者都借“家信”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2分)異:崔詩主要寫詩人長期不能回家,所以連家信也常年斷絕,春天到來之時看到了鏡中的白髮,表達了韶光易逝的愁苦。(2分)李詩主要寫詩人想入朝為官而願望始終得不到實現,於是想寫封家信告訴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悲傷。

【解析】

12.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這是考查對詩歌語言、技巧的理解。C項,“下句的‘暖’字與上句的‘滿’字形成鮮明的對比”錯誤,應該是“暖”和“悲”形成對比。E項,頷聯中的“老”字是“總是”的意思,突出了詩人在外漂泊的時間長,表現了詩人羈旅漂泊和懷才不遇的悽楚與痛苦。詩歌的譯文如下:温暖的太陽照耀在南山的石頭上,悲愁充滿了客遊千里的羈旅之心。沒有機會進京求取功名,只能長久地留在趙國的舊地,自己已經離鄉三年了,一年四季都沒有機會去祭拜自己的祖宗。我經常像馮諼那樣*鋏而歌,每次都未能如願,因此,只能寫封家信來表示自己希望早日還家。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閲讀詩歌時,用關注“標題、意象、註釋、情思語、即時詩人”的辦法讀詩歌,並快速判明詩歌類別——寫景或者寫物或者寫人,根據相應類別詩歌的特點進行解讀。然後要關注詩歌的藝術手法(內容上的描寫手法、主題上的抒情手法、語言上的修辭手法和結構上的結構手法)。比如本首詩歌,“客遊”交代了詩人的身份以及處境,同時也暗示了詩歌的情感。本題的幾個選項主要是針對標題以及四聯設置,考生應結合註釋分析。

13.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唐代詩人崔塗的《春夕》中有‘故園書動經年絕,華髮春唯滿鏡生。’崔詩中的‘書’指家信,李詩尾聯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請簡要分析兩者表達的情感的異同”。此題的考點是分析評價詩歌的思想情感。考生可在整體感悟詞的意境的基礎上,抓住描寫的關鍵詞來理解。題幹要求分析“兩者表達的情感的異同”,根據題幹中的“家信”即可知道相同的情感是“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崔塗的詩句應抓住“華髮春唯滿鏡生”分析,李賀的詩句應抓住“旅歌屢*鋏,歸問時裂帛”這兩句分析。李賀寫作此詩時,正值壯年,本應是大展身手、建功立業的時候,然而,卻只能離鄉背井、困頓於異鄉。為此,詩人寫下了這首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慨。“不謁承明廬,老作平原客”,這是怎樣的失意和無奈?失意之中生出思鄉之情。詩人借馮諼“屢*鋏”的典故,寫自己希望像馮諼那樣施展*才能,然而,世事艱難,願望根本無法實現,詩人轉而產生了回家的想法。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解答詩歌情感的答題方法如下:①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②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③從作者和創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④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⑤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情感。同時還要注意詩文前面的小序和詩文後面的註解。對於本題,考生可以抓住題幹中的“家信”分析兩者的共同點,再依據具體的詩句分析不同點。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