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客從杜甫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隱字②,欲辨不成書。緘之篋笥③久,以俟...

來源:國語幫 1.4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客從杜甫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隱字②,欲辨不成書。緘之篋笥③久,以俟...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客 從

杜 甫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隱字②,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③久,以俟公家須。

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傳説中的人魚,相傳它們流出的眼淚能變為珍珠。②佛教傳説,有些珠子中隱隱有字。③篋笥:指儲藏物品的小竹箱。

13.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故事,請簡述這個故事。

14.從全詩看,“珠中有隱字”、珍珠“化為血”各有什麼寓意?

【回答】

13.有客人從南海來,送我珍珠;珍珠裏隱約有字,想辨認卻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裏,等候官家來徵求;但日後打開箱子一看,珍珠卻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現在再也沒有什麼可以應付官家的征斂了。

評分標準:答出故事梗概的,給2分;答出“欲辨不成書”意思的,給2分;答出“哀今征斂無”意思的,給1分。

14.“珠中有隱字”,寓意為百姓心中有難言的隱痛。珍珠“化為血”,寓意為官家征斂的實為平民百姓的血汗。

評分標準:答出“珠中有隱字”寓意的,給3分;答出珍珠“化為血”寓意的,給3分。兩題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

13.

試題分析:應從理解詩歌的內容入手,把這些句子的大意連接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是一首寓言式的*諷刺。“征伐誅求寡婦哭”,“已訴徵求貧到骨”,便是這首詩的主題。首二句仿漢樂府民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的格式,但別生新意。“客”和“我”都是虛構的。接着“珠中有隱字”,寓意為百姓心中有難言的隱痛。意在*告統治階級應該看到他們所剝削的一切財物其中都含着*的血淚。最後兩句點明作詩本旨。珍珠“化為血”,寓意為官家征斂的實為平民百姓的血汗。這又是從淚化為珠想出來的。原有的財物,既剝奪一光,而公家的征斂,仍有加無已,所以説“哀今征斂無”,意謂而今再沒有什麼東西可供搜刮的。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重點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本題出題的角度新穎,跳出了以往試題中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框框。題幹要求簡述這個故事,是把杜甫的這首詩當作記敍文來看。既然這樣,就要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的過程去考慮。先逐聯分析,理解各句意思;再按事件的過程整合*。

14.

試題分析:此詩大約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曆四年)杜甫在長沙所作。這是一首寓言式的*諷刺詩。揭露統治者對*的橫徵暴斂,便是這首詩的主題。杜甫巧妙地、準確地運用了傳説,用“泉客”象徵廣大的被剝削的勞動*,用泉客的“珠”象徵由*血汗創造出來的勞動果實。關於珠的傳説是相當多的,如明月珠、夜光珠等,為什麼一定要用泉客珠呢?趙次公説:“必用泉客珠,言其珠從眼位所出也。”(郭注卷十五引)這話很能揭示作者的用心所在。本題解答時要結合詩歌的主題,即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賦税之重,給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有隱字”“化為血”明確地傳達出這些隱情。珠是眼淚變成的,故珠上的“隱字”説穿了便是“淚”字。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重點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要知人論世,藉助創作背景去探求創作動機,把握詩人內在情感,杜甫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在以往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感受了很多,本詩與之一脈相承。二是要注意結合詩句描述和背景資料。註釋中有“泉客珠”和“隱字”的解釋,也給了我們思維的方向。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