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客遊李賀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謁承明廬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時別家廟,三年去鄉...

來源:國語幫 1.7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客遊李賀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謁承明廬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時別家廟,三年去鄉...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客遊

李賀

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謁承明廬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時別家廟,三年去鄉國。旅歌屢*鋏④,歸問時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賀家鄉的山。②承明廬:漢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趙勝。李賀作客潞州,是舊趙地,故稱“平原客”。④*鋏:《戰國策》載馮諼才華出眾,在孟嘗君門下不甘做下客,因而*鋏而歌,要魚、要車等。⑤裂帛:指寫家信。

17.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 詩歌標題“客遊”點明瞭詩人的身份,即客居他鄉的遊子,通過標題可以看出詩歌要表達的情感可能有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B. 首聯下句的“暖”字與上句的“滿”字形成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在客居他鄉的遊子心目中,故鄉永遠是温暖的,永遠是值得依戀的。

C. “日暖南山石。”使用虛寫手法表現詩人遠在千里之外內心的情懷,“日暖”屬於想象的內容,詩人想象家鄉温暖的太陽照耀在南山的石頭上。

D. 頷聯上句中“承明廬”指代當朝統治者,表達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詩人以“平原客”自稱,抒發壯志難酬的慨歎。

E. “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邁、年歲已高”的意思,詩人通過寫自己年邁,表達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獨寂寞之情。

18.杜甫《春望》中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詩中的“書”指信,李詩尾聯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請簡要分析兩者表達的情感的異同。

【回答】

17.BE

18.同:二者都借“家信”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異:杜詩描寫淪陷後長安的蕭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李詩主要是寫詩人想入朝為官而願望始終得不到實現,於是想寫家信告訴自己就要回家了,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悲傷。

【解析】

17.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鑑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題中,B項,“下句的‘暖’字與上句的‘滿’字形成鮮明的對比”錯,應是“暖”和“悲”形成對比。E項,“‘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邁、年歲已高’的意思”錯,“老”是“總是”的意思,突出了詩人在外漂泊的時間長,表現了詩人羈旅漂泊和懷才不遇的悽楚與痛苦。

1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説的是戰爭已經持續了很久,家中親人的消息值得上萬兩黃金,表達了詩人眷戀家人的美好感情,“家書抵萬金”引起了很多遭遇離亂的人的深深共鳴。“旅歌屢*鋏,歸問時裂帛”這兩句是説詩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為官卻始終不能實現,於是想寫家信告訴自己就要回家了,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悲傷。由此可得二者異同。

點睛:古典詩歌的作者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情感、主張、觀點和態度時,直白張揚(或開門見山,或卒章顯志)的少,含蓄隱晦(或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確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必須多管齊下,準確理解、仔細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讀。首先,熟悉形象的符號意義。眾所周知,古典詩歌乃至各類文學作品都是藉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詩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敍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這些形象,傾注着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稱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然後,把握詩中的顯*信息,古典詩歌中,除了含蓄隱晦的隱*信息,也有一些顯*信息,鑑賞時要注意把握。第三,瞭解典故的關聯比照。典故辭約意豐,常為古人在詩詞中使用,以與所反映的時、事、人形成關聯比照。典故的含義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對詩歌內容的分析鑑賞有時可以從所用典故的聯想比照意義着手。第四,分析運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的運用,是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服務的。不僅是在解答“表達技巧”類題目時,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類題目時,也需要對詩歌中所採用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通過對錶達技巧的分析來把握詩意詩情。第五,捕捉藴含的情感理趣  古詩詞大都採用兩種表達方式,一為描寫,一為抒情。結構上,往往描寫在前,抒情在後;描寫是為抒情作鋪墊,抒情是描寫的昇華。詩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實飽滿,意藴很深。分析詩人的心境與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這些詩句。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